233У- ʦ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经济师>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2008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辅导: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2008年10月15日来源:233网校网校课程 在线题库评论
考试内容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那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所以本章从物质资料生产作为开头来论述,在此基础上概要介绍了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市场与市场体系、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了解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过程;了解资源配置方式及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本章部分内容属于新增章节,部分与往年教材内容相同。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需要考生重点注意以下考点。
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重点)
1.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2.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需要熟悉的基本知识:
1.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3.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类型
4.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5.商品经济产生及发展的基本过程
6.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
7.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
3.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
4.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重点及典型例题分析: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了解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者地位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需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
A.原料        B.辅助材料        C.燃料        D.机器设备
答案:D
解析: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等。机器社会就是属于生产工具。A项原料、B项辅助材料、C项燃料都是属于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物质资料。
例题2: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货币            B.人的劳动
C.劳动管理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答案:BDE
(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熟悉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以生产资料所有者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例题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                   B.物质资料生产
C.生产资料所有制           D.劳动过程
答案:C
解析:从生产关系的定义里就可以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例题4:构成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
A.生产      B.占有      C.分配      D.交换      E.消费
答案:ACDE
解析: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以上四个环节。另外,需理解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是终目的和动力。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熟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统一体。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基本、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
例题5: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答案:B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容易混淆的是A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四)社会经济规律:(熟悉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类型)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按照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3)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各种经济规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基本经济规律起主导作用;同时,其他经济规律也对基本经济规律起着制约作用。
责编:虫评论
γרҵ ʦ ԭ/Żݼ
2017û 640 / 280
2017רҵ֪ʶʵ񾫽 640 / 280
2017Դרҵ֪ʶʵ񾫽 640 / 280
2017̹רҵ֪ʶʵ񾫽 640 / 280
2017˰רҵ֪ʶʵ񾫽 640 / 280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