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考>客观题卷一>卷一模拟题

司法考试刑法考点练习题:侵犯财产罪

来源:233网校 2013年9月9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甲某看乙某被汽车撞倒,手包被甩出很远,又看到肇事车辆逃逸,将乙丢在远处。乙因左腿骨折不能站立,坐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甲见此情形,捡起乙的手包,不顾乙的警告劝阻,扬长而去,经查,手包中共有人民币5000元。对此,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抢夺罪
  C.甲构成抢劫罪
  D.甲构成侵占罪
  正确答案:B
  2.王某在出国进修前把一批珍贵物品托其好友,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李某保管,2年后,王某从国外归来,但李某谎称保管物不慎丢失,拒不交出王某交其保管的物品,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正确答案:C
  3.甲某,男,20岁,将独自在外玩耍的邻居家的三岁幼儿骗出后藏到一个朋友家,对朋友谎称是亲戚家的孩子让朋友帮忙照顾几天。之后,甲通过变声给邻居打电话,称准备好25万元的赎金,否则就再也见不到孩子了。邻居报警后,警察将甲某抓获。甲某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非法拘禁罪
  C.敲诈勒索罪
  D.绑架罪
  正确答案:D
  4.甲系市政府某局局长,因为急于筹款自用,对建筑商乙谎称能安排工程项目。乙送上人民币20万元,以求获得承包工程,甲遂接受。甲某的行为:(  )
  A.构成诈骗罪
  B.构成受贿罪
  C.构成滥用职权罪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5.甲某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持刀劫持一名女青年乙至僻静处,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在****行为过后,甲又摸出了乙随身携带的钱包和手机,乙因为害怕没有提出异议。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A.甲构成****罪和盗窃罪
  B.甲构成****罪和抢劫罪
  C.甲构成****罪和抢夺罪
  D.甲构成****罪和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6.马某2008年从外地来沪,2009年9月,马某冒用上海市公安局、世博会组委会安保领导小组的名义,编造所谓的"关于加强企事业单位世博安保工作的紧急通知",谎称对企事业单位内保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互联网上传易通软件的网络传真功能向各大公司发送,要求将"培训费"、"购置材料费"等费用在限定期限前打到其指定账户。各单位看出异样,均未上当,部分单位向公安机关报了案,马某的行为构成:(  )
  A.构成诈骗罪(未遂)
  B.构成招摇撞骗罪(未遂)
  C.构成诈骗罪(既遂)
  D.构成招摇撞骗罪(既遂)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马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钱财,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惩处犯罪行为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并非其本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故马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7.甲某冒充气功大师,谎称专治疑难杂症,取得某老太太的信任后,向老太太索要人民币5000元,在老太太欲去取钱时,其儿子乙某下班回家,乙看到此情景知道老妈上当,于是上前欲将甲某扭送至派出所。甲某情急之下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捅向乙的心脏部位,将乙捅成重伤后逃跑。后被抓获。以下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
  A.甲构成诈骗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B.甲构成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甲构成抢劫罪
  D.甲构成诈骗罪和抢劫罪,从一重处罚
  正确答案:ABD 解题思路:甲在实施诈骗行为时,为抗拒抓捕而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
  8.甲、乙、丙三人共同实施盗窃罪,犯罪完成之后,甲、乙已携带赃物离开现场,丙正要离开现场,便被被害人抓住,丙为了挣脱逃跑,用暴力将被害人****后逃离现场,数日后,三人全被抓获,此三人的行为:(  )
  A.甲、乙、丙三人构成共同犯罪,以抢劫罪定罪
  B.丙构成抢劫罪
  C.甲、乙二人为共同犯罪,以盗窃罪定罪
  D.甲、乙、丙三人应分别定罪
  正确答案:BCD 解题思路:甲、乙、丙三人在盗窃罪上有共同的犯意,但丙在盗窃过后转化为抢劫,因此,甲乙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而丙单独构成抢劫罪
  9.李某在公路上被一汽车撞成重伤,血流不止,司机畏罪逃走,王某驾驶农用三轮车经过,李某向王某呼救,希望王某送他去医院,王某看李某的行头,提出要李某给500元钱才肯帮助,李某出于无奈便答应了王某的请求,王某的行为不构成:(  )
  A.抢劫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正确答案:ABCD 解题思路:王某虽然无抢救李某的法律义务,但也没有实施暴力、胁迫,虽然李某同意给王某500元,但也系迫于当时的处境,但不是王某以自己的侵害行为相威胁的结果因此王某的行为虽不符合道德要求,但不构成犯罪,本题是选非题,因此皆入选
  10.黄某因经营欠张某现金1.1万元,债权人张某多次向黄某索要来果。后张某听说刘某、杜某等人经常为他人讨要债务,于是托人找到刘某、杜某为其讨债,并许诺付30%提成。次日,张某因感到30%提成太高而反悔,提出不再让刘某、杜某等人为其讨债;刘某、杜某等人不同意,遂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行从张某身上搜出欠条,并持该欠条找黄某索要欠款5500元,黄某将该欠条销毁。刘某、杜某将5500元钱私分。刘某、杜某的行为应定为:(  )
  A.不构成犯罪,应属于民事纠纷
  B.抢劫罪
  C.侵占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王某的拘禁行为是抢劫的手段,王某没有以李某为要挟向被害人以外的人索要财物因此不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王某因未能取得财物,另生杀人故意,应当另外认定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包括四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1.刘某和郑某骑自行车正在马路上行进,此时被害人路某驾驶的小公共汽车开了过来,由于道路坎坷不平,且有积水,少许汽车激起的污水溅到刘某和郑某的身上,刘某和郑某遂要求路某赔2万元给他们俩,路某只答应赔200元。刘某和郑某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以割下两只耳朵相威胁,路某被迫将身上的金戒指和手机、呼机及现金交给刘某和郑某两个人,数额达近一万元。临走,刘某和郑某又对路某说,5天以内,你还得将剩下的1万元给我们送来,不然,我们还得割你的耳朵。迫于无奈,路某只好在5天后将另外1万元交给刘某和郑某两个人。关于本案的定性,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和郑某构成共同犯罪
  B.刘某和郑某构成抢劫罪
  C.对于后面的1万元,刘某和郑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D.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ABC 解题思路:类似于第10题,抢劫罪的主要特征在于,当场性,用暴力、胁迫方法当场占有公私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则可以是当超也可以是日后占有,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要求被害人在若干时日内交付财物,否则届时将对其采取侵害行为,这就应该考虑定敲诈勒索罪本案,郑某和刘某构成共同犯罪,是不言自明的,至于罪名,则是区分而论的,对于后面的1万元,应构成敲诈勒索罪
  12.甲、乙二人拦住丙某的汽车之后。持刀威逼丙某交出财物。结果丙只有几百块钱,甲、乙很不甘心。上车持刀威逼丙某开车回家,劫持丙某到其家中,拿走3万元现金。然后又拿着丙某的存折,挟持丙某到银行中取出20万元。另有一个30万元的存折一时无法取出。甲、乙把存折交给丙某,但要其打30万元的欠条。丙某被迫打了欠条以后,甲、乙才放了丙某,甲、乙的行为构成,定性不正确的是:(  )
  A.绑架罪
  B.绑架罪和抢劫罪
  C.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
  D.抢劫罪
  正确答案:ABD 解题思路:甲乙当场逼迫丙拿着存折取钱,这一点构成抢劫无可非议,但取得欠条,并未当场取得那30万元,其欠条也无法律效力,行为人追求的只是日后将获得的财务,因此这一点应构成敲诈勒索罪,对此案,应予定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http://link.233.com/14342/,数罪并罚
  13.甲在路上捡到一钱包,发现内有少量现金和一个身份证,于是用该身份证去办理了一个手机卡,使用此手机卡大量打电话,欠费5000元后将手机卡丢弃。对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
  A.盗窃罪
  B.诈骗罪
  C.侵占罪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冒用他人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14.甲和乙共谋盗窃,甲在外面望风,乙进入居民家中行窃。乙在盗窃过程中发现该居民家中有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看到他后惊恐地跑到另一个房间关上了门。乙盗窃得手后,想到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容貌,就撞开屋门将孩子杀害灭口。出来后乙对甲说杀了人,甲表示非常吃惊。二人在逃跑途中被民警抓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B.甲乙共同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D.甲、乙共同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共同犯罪、盗窃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等甲乙共谋盗窃,共同构成盗窃罪乙在盗窃行为完成后起意杀人灭口,不构成转化型抢劫而应另定故意杀人罪,且故意杀人行为属实行过限行为,由乙单独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15.如下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
  A.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行为对象为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
  B.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定挪用公款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行为不论数额大小,一经挪用即构成该罪
  D.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不同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挪用特定款物罪、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资金罪三罪的主体不同,行为对象不同挪用特定款物罪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答.案为C

相关试题:刑法考点练习题汇总 国际私法习题汇总 经济法练习题汇总 国际法练习题汇总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