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小学学习笔记>小学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常考人物及事迹知识点:荀子

来源:233网校 2017年7月24日
导读: 在教育方面贡献大的人名和事迹,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233网校小编为帮助广大考生节省备考时间、提升备考效率,特整理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常考人物及事迹,供大家学习!听讲师解读核心考点,点击进入>>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011.jpg

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考点如下:

一、“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因此他认为应该以“礼”来约束。关于荀子的性恶论,考试中就只以性恶论的代表的形式考查,不会有其他更深入的形式。

 二、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因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也使选择题常考点。

 三、环境决定论

荀子有一句名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过度强调了环境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一种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考试中常考这句,就以“环境决定论”来考察。

四、“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荀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1)闻见

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但是又是有缺陷的,首先,感官不能把握整体与规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

(2)知

学习而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的应对事物的变化。

第一,“兼陈万物而中悬衡”。

第二,“虚一而静”,“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

(3)行

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

 五、论教师

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热点推荐: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章节习题(各科)

通关必看: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提前备考有妙招,233网校汇聚教师资格经验丰富讲师,为广大考生打造一次通关备考秘籍,点击查看>>

相关阅读教师资格教师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