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小学模拟试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试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4)

来源:233网校 2016年11月3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专家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知识是没有尽头的,我们无论到什么年龄,都要注意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所以应该选D。

2.【答案】B。专家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3.【答案】D。专家解析:夸美纽斯编写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白板说”的教育家是洛克,传统三中心要求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现代三中心指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所以选D。

4.【答案】A。专家解析: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须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淤泥、杂草、分泌物等,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并松开裤带、领带和衣服,迅速进行倒水,对口腔密闭者可捏其两侧面颊并用力启开牙关。然后使溺水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

5.【答案】C。专家解析: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不是短期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6.【答案】D。专家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同时 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听课状况。表现为“一心二用”,属于注 意的分配。

7.【答案】C。专家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8.【答案】B。专家解析: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9.【答案】D。专家解析:只有某一行为之后伴随一定的强化才会加强这种行为,这一强化物才能形成一个好的强化物。

10.【答案】A。专家解析: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是特朗普制。

11.【答案】A。

12.【答案】C。专家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指理论知识要和实际的生活情境进行结合。将教材和实际的地域情况进行结合,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3.【答案】C。

14.【答案】C。专家解析: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所以选c。

15.【答案】D。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材料说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6.【答案】C。专家解析: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7.【答案】A。专家解析: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 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18.【答案】C。专家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应该体现因材施教,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依靠外在规则制度来对班级成员进行有效约束。

19.【答案】A。专家解析: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答案】B。专家解析: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原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教学情境。

二、简答题

21.【专家解析】

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包括: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2.【专家解析】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3.【专家解析】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三、材料分析题

24.【专家解析】

学生不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措施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可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 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让学生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 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4)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 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 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去吸引教师的注意。

(5)应用报酬奖惩集中学生注意力。一者,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二者,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激发自己。

(6)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将大目标明确化,能够明确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另外,让小学生把目标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25.【专家解析】

(1)出现课程预设计环节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现象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新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内容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其次,新教师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他们的计划。

最后,新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2)材料中的马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首先,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材料中的马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者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来进行学习。

其次,开展微格教学。材料中马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寻找自身的问题,得以改正。

再次,进行专门训练。材料中的马老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最后,反思教学经验。材料中的马老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等方式,总结经验,提升自己。

四、教学设计题

26.【专家解析】

(1)写作特点

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清楚:李四光与小伙伴玩捉迷藏,对巨石的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解决疑问;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层次清晰,很容易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质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3)习题设置

设计题目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联系上下文、找出关键词句。

(设计意图: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概括出石头的怪:一是石头是独立的;二是体积大;三是时间长;四是说它是天上掉下的 陨石,却没有卧进土里。概括出来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表现石头怪的关键词句。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体会这块大石头是独立的;引导学生思考,严严实实 是什么意思,了解这块石头的巨大。)

设计题目2:李四光是怎么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打 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老师推测是陨石,李四光根据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怎么没砸出一个大坑来?这里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李四光 的推理过程,借助课后填空练习,让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思考过程。从而感受李四光那种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而这个疑问,连老师和爸爸都无法解释。引导学 生思考李四光有没有就此放弃,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让他们进一步感受李四光那种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在读中感悟,反复引导孩子诵读 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受李四光的思考过程。)

设计题目3:通过学习本文,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谓全面?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口语交际。是非常必要的。)

27.【专家解析】

(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掌握终点时间一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的运算模型。

教学难点:体会从图片信息及生活中寻找重要的数学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时间换算,掌握终点时间一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等实践活动掌握简单的时间换算,并且能够通过图片信息得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找出相应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密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逐步形成节约时间、时间宝贵的观念。

(3)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一天,红红与丽丽去公园玩,到公园后,红红说她用一个小时就到公园了。丽丽说她只用了60分钟。红红认为自己到公园所用的时间比丽丽短,而丽丽认为她用的时间比红红短。小朋友们,红红和丽丽到底谁用的时间更短呢?学完了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二、探究新知

将同学5~6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分小组讨论问题并分享讨论结果。

(一)单位换算

红红和丽丽谁用的时间少?

1小时=60分钟你是怎么想的?

练一练:2小时=()分

(二)时间计算

教师展示幻灯片:教材第一组图,小明上学(7:30离家,7:45到校),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直接数一数:15分钟:

7:30到7:45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都是7点多,用45减30,等于15;

三、巩固提高

1.教师出示幻灯片:教科书“做一做”,现在是8:40,我还要等多久才能开门呢?

引导学生运用:终点时间一起点时间=经过时间

2.练习一:第4题,熟练掌握简单的时间换算。

四、总结提升

1.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2.现在我们可以对红红和丽丽的争论作出一个判断了吗?

2.我们学习到的关于时间的知识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关系吗?举例说一说。

28.【专家解析】

(1)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它以“听一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目的语 发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学生能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然后边说边做。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听觉来吸 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这样有助于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提高语言学习的成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听说认读以下单词:tall,short,fat,thin;能运用所学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的特征;能听懂指令,并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看口型、听音辨音等形式来反复练习单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3)新知呈现:

①PPT呈现一些动物图片:

T:Look at that giraffe.It’s…

Ss:It’s tall.

T:Yes.it’s so tall.

Ss talk about pictures like this:

Look at that…It’s…

②出示一个猴子的图片:

T:Look at the monkey.Is it fat?

Ss:N0.

T(做动作):It’s thin.

Teach the word“thin”.

③出示几幅瘦的动物图片.操练Look at the…It’s thin.

(设计理由:PPT呈现有趣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生动的图片能让学生体会到单词的意义,通过课件对比归类学习词汇,有利于学生记忆得更牢固。)

④Listen and repeat.

⑤Group work:Talk about other animals in this picture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Look at that…It’s…”

(设计理由:通过听,正音并及时巩固新单词;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运用句型。)

操练环节:

①Game:Act and guess

Ask one student to the front.Teacher whispers to the student.Then the student act.Others guess what the word is.

(设计理由:通过该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形容词与其所表示的特征。)

②Let’s do:

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教师播放Lot’s do部分的歌谣,每组一句,四组同学边跟读边做,循环练习。

(设计理由:歌谣节奏感很强,通过TPR教学让学生跟着歌谣动起来,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寓学于乐,巩固新知。)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