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学习笔记>中学教育知识学习笔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5.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来源:233网校 2016年2月7日
  • 第1页:人格

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命题点1:人格

(一)概念

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由个人在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

(二)人格的特征

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

1.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的稳定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3.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4.社会性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人格是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格是个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所有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或者是几种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构成人的本质的东西,是那种为人所特有的,失去了它人就不能称其为人的因素,而这种因素就是人的社会性。其实,即使是人的生物性需要和本能,也是受人的社会性制约的。

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5.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三)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

(1)概念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人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2)气质的分类

人的气质可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黏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5.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2.性格

(1)概念

性格是指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这些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2)性格特征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为人处事。

②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设定目标、调节自我、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人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体验,每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构成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3.认知风格

(1)概念

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2)认知风格的分类

认知风格有许多种,主要有: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在心理活动上的差异:

①场独立型的人认知重构能力强,在认知方面有优势;场依存型的人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有优势。

②场独立型的人善于解决需要灵活思维的问题,概括化程度高;场依存型的人能够解决熟悉的问题,喜欢学习具体知识。

③理科生偏向于场独立型,文科生偏向于场依存型。

④职业选择上,场独立型者喜欢从事理论研究、建筑、航空及艺术工作,场依存型者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职业。

2)冲动型和沉思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没有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就开始解答问题。冲动型学生阅读困难,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好。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沉思型学生阅读、记忆、推理、创造等能力表现较好。

3)继时性和同时性。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与继时性两种认知风格。

他们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系列性、继时性的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风格。

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要依赖于这种同时性的加工方式。

4.自我调控系统

人格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总的来说,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越严格,其影响力就越大。

2)社会文化具有对人格的塑造功能,这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 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进而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4.学校教育因素

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格特征。学校不仅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发展智力、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是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人格特征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比如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天热会使人烦躁不安等。但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同自然环境中,人可以表现不同的行为特点。

6.个人主观因素

人格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被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他去思考与行动。

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page]

命题点2:人格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

 1.奥尔波特

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2.科特尔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3.现代特质理论

艾克森——三因素模型:

塔佩斯——五因素模型;

特里根——七因素模型。

[page]

命题点3:人格类型理论

 1.气质类型学说

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2.内一外向人格

任何人都具有内向和外向两种人格特征,但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因而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型人格。

3.霍兰德人格理论

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4.斯普兰格人格理论

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

[page]

命题点4:费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

 (一)意识层次理论

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有逻辑性、时空规定陛和现实性;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无意识(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以及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从出生日起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的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而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感到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

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个体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被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疾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三)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并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

1.口腔期(出生到12至18个月)

这一时期幼儿通过口腔活动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来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l2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为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2.肛门期(12至18个月~3岁)

这一时期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产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为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期发展不顺利所致。

3.性器期(3岁~5岁)

原始欲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此时期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官的极大兴趣,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儿童这一阶段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对其将来性别特征的形成和对异性的态度及性生活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一阶段发生滞留或失败,可能导致将来的许多行为问题,如所谓的“性器官人格”。

在口腔期、肛门期和性器期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人格特征已形成。因此,5岁以前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4.潜伏期(5岁~l 2岁)

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的感情转变到对周围的事物和智力活动,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的好奇心、知识、娱乐和运动等。此时原始的欲望呈现出潜伏状态。此时期的两性儿童之间,在情感上较之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

5.生殖期(12岁到成年)

青春期是生殖期开始的标志,此时个体生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心理和生理上两性的差异日益显著,发展到成年阶段,个体主要的满足将来源于两性关系的建立。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重视父母对儿童的态度,这对于认识人格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有明显的不足,如过分强调生物本能的作用,强调性的作用;其理论主要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缺乏科学实验依据,有的论点难以确信;对成年以后的人格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

[page]

命题点5: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的选择之间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出生至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给予婴儿良好的照顾和爱抚,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信的地方。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也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性的基础。

2.儿童早期(1.5岁~4岁):基本的自主感对羞怯感与疑虑感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儿童渴望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反之,如果父母过分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一种羞怯感。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对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影响。

3.学前期(4岁~6、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掌握新的任务。此时父母或教师认可儿童的活动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获得发展。反之,如果父母嘲笑儿童的探索或过多干涉,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

4.学龄期(6、7岁~l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个时期,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开始体会到能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教师和长辈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将助长儿童的胜任感,有利于形成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者其成就遭受漠视,儿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是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

5.青年期(12岁~l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角色混乱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诚的实现。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地整合起来,其所想、所做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自我同一性。如果不能整合,将会导致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延迟,产生同一性危机。

6.成年早期(18岁~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能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为一体,获得共享的同一性,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个体会变得冷漠,回避人际交往。

7.成年中期(25岁~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能力,而且主要是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一个人即使没有孩子,只要能关心、教育孩子也可以具有繁殖感;反之,其人格贫乏和停滞,这个人便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老年人的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八阶段和第一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什么?233网校讲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热点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

  小编推荐>>2016年告别盲目备考,233网校教研团队精心打造高通过率套餐班,全程内部锁分,保障一次过关!2016年教师资格高效锁分套餐班如下:

统考VIP班(¥480/套)
中学统考学科VIP班(¥680/套)
 中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语文VIP班           立即报名
 小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幼儿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英语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两科(精讲班+习题班+真题解析班)

 适合:河北、山东、河南等24个统考区

 特色:1、为统考教师资格专业打造

 2、针对性的讲解必考点及重难点

 3、历年真题讲解及技巧点拨

 4、高含金量内部提分资料

 5、90%知识点全面精讲+配套习题

 协议:签约通关,不过免费重学

现在报名满300减50

立即试听

 包含:(初中英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地理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地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生物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生物+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化学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高中化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音乐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音乐+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立即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jiaoshi_233|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手机APP,考试报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