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安全生产管理 > 安全生产管理学霸笔记

注安管理每年必考点“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考核2-4分!.pdf

0下载币 大小:452.87KB 下载数:103

历年考情分析

从近3年的考核情况来看,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这一考点,每年都会出2-4道题左右,一般都会在单选题中出现,2023年考核分值有所下降。具体见下表:

注安管理考点“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历年考核分值表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单选
多选
单选
多选
单选
多选
2分
/
4分/
4分/

必学考点剖析

考点1、事故致因原理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择优论--针对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影响因素:①遗传及社会环境;②人的缺点;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④事故;⑤伤害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过于绝对化和简单化,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造成事故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是孤立的。“少数人”上升到“一般人”,具有普遍性。

(2)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Frank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主要观点:①控制不足-管理;②基本原因-起源论;③直接原因-征兆;④事故-接触;⑤受伤-损坏-损失

日本北川彻三,作了一些修正,提出新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的基本原因:

(1)管理原因。企业领导者不够重视安全,作业标准不明确,维修保养制度方面的缺陷,人员安排不当,职工积极性不高等管理上的缺陷。

(2)学校教育原因。小学、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的安全教育不充分。

(3)社会或历史原因。社会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法规或安全管理、监督机构不完备等。

事故的间接原因:

(1)技术原因。机械、装置、建筑物等的设计、建造、维护等技术方面的缺陷。

(2)教育原因。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及操作经验,不知道、轻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方法,或操作不熟练、习惯操作等。

(3)身体原因。身体状态不佳,如头痛、昏迷、癫痛等疾病,或近视、耳聋等生理缺陷,或疲劳、睡眠不足等。

(4)精神原因。消极、抵触、不满等不良态度,焦躁、紧张、恐惧、偏激等精神不安定,狭隘、顽固等不良性格,以及智力方面的障碍。

在上述的4种间接原因中,前面两种原因比较普遍,后面两种原因较少出现。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

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事故防范对策:

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种: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在容易发生触电的作业场所,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可以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限制能量。(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以防

止机械伤害,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以防止个别飞石伤人)

(3)防止能量蓄积。(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

(4)控制能量释放。(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

(5)延缓释放能量。(采用安全阀、逸出阀控制高压气体)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触电)

(7)设置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

(10)改变工艺流程。

(11)修复或急救。

4.轨迹交叉理论

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5.系统安全理论

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主要观点:

①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②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③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④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6.综合原因论

事故是社会因素(基础原因)、管理因素(间接原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事故隐患)(直接原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

事故调查过程则与轨迹交叉理论相反,为:事故现象→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考点2、安全原理

1.系统原理及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动态相关性原则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整分合原则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综合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考虑。
反馈原则
企业生产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封闭原则

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各管理机构、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2.人本原理及原则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激励原则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行为原则

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及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因果关系原则
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33E原则
可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3E”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4.强制原理及原则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安全第一原则
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
监督原则
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经典真题回顾

1、某疫苗生产企业对公司构架进行调整后,根据人员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实际绩效,重新明确了每个部门和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分工,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该企业上述做法基于()。

A. 动态相关性原则和3E原则

B. 整分合原则和能级原则

C. 安全第一原则和动力原则

D. 封闭原则和行为原则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2、某精密机械制造厂对近10年发生的人身伤害类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员工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高,该企业决定在下一步招聘中心增加心理测试环节,以避免该类人员从事高风险工作,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该企业人员招聘以及岗位适配的说法,符合的理论是()。

A.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B. 事故轨迹交叉理论

C. 瑞士奶酪模型理论

D.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

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3、某 CNG 加气站员工小许在未进行设备检查情况下,强行拉拽加气枪管线给远处一辆槽车加气,导致老化的加气枪管线断裂,高压气泄漏发生爆炸,造成加气设备、槽车损 坏和人员伤亡。根据事故致因轨迹交叉理论,关于人、物事故致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管理的重点

B. 气枪管线老化是不安全状态的起因物

C. 加气设备和槽车是致害物

D. 小许强行拉拽加气枪是不安全行为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轨迹交叉理论强调,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上,即消除起因物,这样就 不会出现施害物,砍断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使人与物的轨迹不相交叉,事故即可避免。

👊233网校送书福利活动火热进行中!

爆款注安教辅《蓝宝典+实务一本通》0元领,还包邮到家!

👇赶紧扫码领书,一起备战2024👇

查看全文 请先下载再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考试圈子
  • 注安学霸君微信号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注安考试圈子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