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考试辅导

2012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要点总结195条

来源:233网校 2012年8月17日
导读: 考试大整理“2012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要点总结195条”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希望对各位考友有帮助!

  51、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

  52、燃烧爆炸性危险物质可为7类:爆炸性物质、气体燃烧性物质、液体、固体、自燃、遇水易燃、氧化性物质.

  53、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组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管理、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4、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为4级。

  5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

  56、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57、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抢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恢复现场、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58、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59、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60、准备阶段: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准备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

  61、响应阶段: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外部求援。

  62、恢复阶段:事故发生后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63、应急体系由组织体制、动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组成。

  64、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

  65、动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组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

  66、法制基础:法律(紧急状态法)、规章(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

  67、保障系统:信息通讯、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68、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响应级别通常分3级:一级紧急情况:利用所有部门一切资源;二级:两或更多部门响应;三组:一个部门

  69、应急响应程序: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70、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71、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明确应急救援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及时响应、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应急基础、超过应急能力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协调、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72、应急预案可为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含单项预案——大型公众聚集活动)。

  73、预案基本结构1+4: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

  74、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4级文件体系。

  75、编制过程:成立编制小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实施

  76、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还应确保预案的批准、实施和维护。

  77、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共6个一级要素: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78、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79、应急准备包括:机构与职责、应急、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

  80、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

  81、预案演练的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82、桌面演练:按预案及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采取行动。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事后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建议,并提交简短的书面报告。

  83、功能演练: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事后除口头评论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84、全面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事后除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85、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共5类: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

  86、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参演人员不得参加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87、综合性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准备、实施、总结3阶段。

  88、演练结果评价: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89、不足项: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组织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证公众安全健康。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纠正。

  90、整改项:应急准备缺陷、单独不可能造成影响。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91、改进项:应急准备过程上应予改善的问题。不会对人员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纠正。

  92、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按来源分为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按性质分为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93、职业性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

  94、法定职业病共10类115种。10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95、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96、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X线

  97、白内障:红外线;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白血病:电离辐射。

  98、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

  99、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超过20kg,间断负重超过25kg.

  100、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IV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相关阅读

ȫ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