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考试辅导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资料汇编22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1月23日
二、人的心理因素    
   据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发生的事故约占70%~75%,或者更多。 
   (一)、能力 
   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大脑对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即对感觉到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反应。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一个知觉、思维、言语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在感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叫做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在工业生产和科研等活动中,要求安全监察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及时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 
   2.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或集中。 
   注意能保证人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注意”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人在操作机器时集中注意力,是减少误操作、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3.记忆 
   记忆是大脑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 
   记忆是从认识开始的,并将感知的知识保持下来。根据保持的程度,分为永久性记忆和暂时性记忆。记忆的特征有:持久性、敏捷性、精确性、准确性等。在安全生产中记忆力强弱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 
   4.思维 
   思维就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井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括、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人的阅历(包括知识的深浅)、、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阅历越深,实践经验越丰富,思维能力越强。 
   5.操作能力 
   操作是人通过运动器官执行大脑的指令对机器进行操纵控制的过程,操作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安全监察人员及工人搞好本职工作极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以上所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就构成人的智力,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想象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 
   (二)、性格 
   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道德品质和意志特点是构成性格的基础。 
    尽管人的性格有千差万别,但就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等5种。在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鲁莽、高傲、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性格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亡事故的。 
   安全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发展劳动者的一丝不荀、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提倡劳动者养成原则性、纪律性、自觉性、谦虚、克己、自制等良好性格;克服和制止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等这些易于肇事的不良性格。 
   (三)、气质 
   气质的表现特征有以下4种: 
   (1)、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刚毅不屈的人也往往易于性情急躁、主观任性; 
   (2)、灵活机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性格开朗的人也往往易于情绪多变、生活散没、轻举妄动; 
   (3)、安静、稳定、情绪不外露、沉着踏实、从容不迫、耐心谨慎的人也往往易于因循守旧、动作缓慢、沉默寡言; 
   (4)、孤僻寡言、心绪消沉、行动迟缓、自卑退让的人也往往会千易近人、容易相处、谦虚谨慎。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合理地选择不同气质的人担任不同的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其所长,以利于完成任务,可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从人的气质出发,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往往会产生副作用。 
    (四)、需要与动机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达到有益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对安全、教育、劳动、交往的需要比对衣、食、住、行的需要更为强烈。其中对安全的需要(免除灾害、意外事故、疾病等安全需要)、更为突出。安全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家庭、社会、企业和国家的需要,只有将安全意识提高到这个水平,安全管理人员才能各尽其责,操作人员才能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达到满足安全需要的目的。 
   (五)、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由肌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类特有。情绪带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很少有冲动性,其外部表现也能加以控制。情绪带有情境性,它由一定的情境引起,并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而情感则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以下2种不安全情绪: 
   (1)、急躁情绪。急躁情绪的表现特征是干活利索但毛躁,求成心切但不谨慎,工作不仔细,有章不循,手与心不一致等。 
   (2)、烦躁情绪。烦躁情绪的特征表现为沉闷、不愉快、精神不集中,严重时自身的生理器官往往不能很好地协调,更谈不上与外界条件协调一致。 
   以上不良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主宰人的身体及活动情况,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带着这种情绪操纵机器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六)、意志 
   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井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必须有意志活动的参与,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这个道理。 
【例题】 人的能力包括(  )。 
A. 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B. 注意    C. 记忆    D. 操作能力    E. 意志    〖答案〗 ABCD
第三节  机械的安全特性及故障诊断技术
一、机械安全的定义及特性
(一)、机械安全定义
   机械安全是指机器在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对操作者不发生损伤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在机械产品预定使用期间执行预定功能和在可预见的误用时,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
(2)、机械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可预见的非正常情况下任何风险事故时机器是安全的。
(二)、机械安全的特性
   现代机械安全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系统性
   现代机械的安全应建立在心理、信息、控制、可靠性、失效分析、环境学、劳动卫生、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基础上,井综合与系统地运用这些科学技术。
2.防护性
   通过对机械危险的智能化设计,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提高得到不断改善。
3.友善性
   机械安全设计涉及到人和人所控制的机器,它在人与机器之间建立起一套满足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充分发挥人的功能的、提高人机系统效率的安全系统,在设计中通过减少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来提高安全性,并以此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其可靠性。
4.整体性
   现代机械的安全设计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整体寻求降低风险的最优设计方案。
【例题】单项选择题
    在进行机械的安全设计时,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这反映了机械安全的(   )特性。
A. 系统性    B. 全面性    C. 友善性    D. 整体性    E. 防护性   〖答案〗 D 
二、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及其原因
(一)、常见的事故
1.卷入和挤压
   这种伤害主要来自旋转机械的旋转零部件,即两旋转件之间或旋转件与固定件之间的运动将人体某一部分卷入或挤压。这是造成机械事故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的频率最高,约占机械伤害事故的47.7%。
2.碰撞和撞击
   这种伤害主要来自直线运动的零部件和飞来物或坠落物。例如,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工作台或滑枕等执行件撞击人体;高速旋转的工具、工件及碎片等击中人体;起重作业中起吊物的坠落伤人或人从高层建筑上坠落伤亡等。
3.接触伤害
   接触伤害主要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接触到运动或静止机械的尖角、棱角、锐边、粗糙表面等发生的划伤或割伤的机械伤害和接触到过冷过热及绝缘不良的导电体而发生冻伤、烫伤及触电等伤害事故。
(二)、事故原因
1.机械设备存在先天性潜在缺陷
   属于这一类的潜在安全隐患涉及面很广,从设计到制造诸如零件材料缺陷及材料选择不当、基础设计不当、强度计算不准、结构设计不当、操纵控制机构设计不当、显示装置设置不当、无安全防护装置以及制造中的加工装配不当等等。
2.设备磨损或恶化
   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老化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而产生新的潜在危险因素,如裂纹、腐蚀等缺陷,但由于未被发现而“带病”运转。
3.人的不安全行为
   有的是由于安全意识差而做的有意的行为或错误的行为,有的则是由于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所做的无意行为,如误操作或误动作。人的任何一种不安全行为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绝大多数人机事故是可以采取故障诊断等预先识别技术加以防范的。
【例题】多项选择题
某工厂雇佣童工,操纵无安全防护装置的机器进行生产,发生手指挤压事故,在这个案例中,事故的原因有(   )。 
A. 工厂雇佣的童工    B. 机器后天的磨损、老化  
C. 无安全防护装置     D. 操纵控制机构设计不当   
E. 制造中的加工装配不当   〖答案〗 A C
三、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一)、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模型
   故障诊断是研究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变化的信息,进而识别、预测和监视机械运行状态的技术方法。故障诊断的基本模型如图4—5所示。图中St(f)、是载荷或应力向量,M(f)、是故障机理传递函数,E(f)、是异常模式(模型)、向量,x(f)、是设备状态向量,H(f)、是E(f)、和X(f)、之间的传递函数。机器或设备在正常工作时[M/(f)、=l]其状态向量X(f)、是由外因St(f)、和内因H(f)、共同决定的,当出现异常或故障[即M(f)、不为1或St(f)、超过正常值。前者称为结构异常,后者称为偏离操作规范]之后,X(f)、除与外因St(f)、和内因H(f)、有关外,还与载荷超差及故障机理传递函数M(f)、有关。
   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设备的状态向量是设备异常或故障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设备故障诊断的客观依据,所以及时而正确地掌握状态向量是进行诊断的先决条件,为此就要用传感器或其他检测手段进行状态信号的监测。
(二)、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及实施步骤
   故障诊断的基本工艺流程如图4—6所示,它包括诊断文档建立和诊断实施两大部分。
   诊断实施过程是故障诊断的中心工作,它可以细分为4个基本步骤:
(1)、信号检测。按不同诊断目的选择最能表征设备状态的信号,对该类信号进行全面地检测,并将其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设备工作状态信号子集,该子集称为初始模式向量。
(2)、特征提取(或称信号处理)、。将初始模式向量进行维数变换、形式变换,去掉冗余信息,提取故障特征,形成待检模式。
(3)、状态识别。将待检模式与样板模式(故障档案)、对比,进行状态分类。
(4)、诊断决策。根据判别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对策主要是指对设备及其工作进行必要的预测和干预。
(三)、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如图4--7所示,是广义故障诊断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严格地讲,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状态监测一般由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则一般由专门人员进行,他们只是在确定设备已发生异常的基础上对异常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故障特征,识别设备状态并提出诊断决策。虽然理论上两者是有根本差异的,但实际中由于两者的密切相关性,往往把状态监测也划归在故障诊断的研究范畴中,统称为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监测或简称为故障诊断。由于状态监测是故障诊断的前提,因此有时也把状态监测称为故障诊断实施的第一阶段,而把狭义故障诊断称为故障诊断实施的第二阶段。
(四)、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
1.振动定义
   物体围绕其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称为振动。按频率范围振动可分为低频振动(f10kHz)、。按振动信号的统计特征可分为稳态振动和随机振动。
2.振动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振动信号一般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
   传感器应尽量安装在诊断对象的振动敏感点或离核心部位最近的关键点。对于低频振动,一般要从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检测。对于高频振动,通常只从一个方向上进行检测。
3.振动诊断中的故障判别标准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故障类型、失效形式及振动方式各异,因此很难提出统一的故障判别准则及故障模式。为研究设备的老化状态、危险程度、重要程度等,必须按照设备各自的情况来确定标准。
(五)、其他故障诊断技术
1.油液分析技术
    油液分析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光谱油液分析和铁谱油液分析两种。
1)、光谱分析
   光谱油液分析方法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来分析润滑油中金属的成分和含量,进而判断零件磨损程度的方法。物质的原子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谱线,利用元素的特征吸收光谱谱线及其强度可以分析润滑油中特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2)、铁谱分析
   铁谱分析是通过检查润滑油或液压系统的油液中所含磁性金属磨屑的成分、形态、大小及浓度来判断和预测机器系统中零件的磨损情况。
2.温度检测及红外线监测技术
1)、温度检测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很普遍、很重要的热工参数之一。一方面许多生产过程中在工艺上要求对温度进行监测和控制,另一方面,机电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往往在温度上会有所反映,根据温度变化特征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因此,生产中经常会遇到温度测量的问题。
2)、红外线监测
   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线与其温度有关。红外线测温的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将红外线辐射产生的热效应和光电效应转换成人们能识别的信号。常用的探测器有热电探测器、热敏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等,相关的仪器有红外测温仪、红外成像仪和红外摄影机等。
3.超声探伤技术
   超声波是比声波振动频率更高的波,检测中常用的是1~5MHz的超声波。与声波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波长短、在高密度固体中损失小及在不同密度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大等特点。因此,利用超声波可以对所有固体材料进行探伤和检测。它常用来检查内部结构的裂纹、搭接、夹杂物、焊接不良的焊缝、锻造裂纹、腐蚀坑以及加工不适当的塑料压层等。还可以检查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流速以及泄露等。
4.表面缺陷探伤技术
1)、磁粉探伤
   磁粉探伤的原理是利用铁磁性试件的导磁性实现的。铁磁性物质的导磁性要比空气的导磁性强得多,因此表面缺陷处磁阻大,易产生漏磁场,吸引磁粉,形成磁粉堆积。通过观察磁粉聚集情况就可以确定被探测工件的表面缺陷或近表面缺陷。
2)、渗透探伤
   渗透探伤的依据是物理化学中的液体对固体的润湿能力和毛细现象(渗透和上升)、。首先将被探伤工件的表面涂上具有高度渗透能力的渗透液,渗透液由于润湿作用及毛细现象而进人工件的表面缺陷中,然后将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干净,再涂一层亲和力强的显像剂,将渗入裂纹中的渗透液吸出来,在显像剂上便显现出缺陷的形状和位置的鲜明图案。
3)、涡流探伤
   当通电线圈接近被测表面时,导电的试件表面层将产生涡电流(简称涡流)、,涡流又会产生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又会在激励线圈中感应出电流。由于涡流与表面状态有关,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及相位等就会反映出表面缺陷的信息。涡流探伤就是利用这种信息来检测表面缺陷的。
【例题】多项选择题
诊断实施过程是故障诊断的中心工作,它可以细分为4个基本步骤:(   )。
A. 信号检测   B. 特征提取   C. 故障控制    D. 状态识别   E. 诊断决策〖答案〗 A B D E
相关阅读

ȫ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