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考试辅导

2014年生产技术辅导内容:第三章第2节

来源:233网校 2014年2月20日

第二节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一)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
  1. 安全管理要点
  1)、使用定点厂家合格产品
  国家对锅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有严格的要求,实行定点生产制度。锅炉压力容器的制造单位,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加工设备、技术力量、检验手段和管理水平。购置、选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应是定点厂家的合格产品,并有齐全的技术文件、质量证明书和产品竣工图。
  2)、登记建档
  锅炉压力容器在正式使用前,必须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登记,经审查批准入户建档、取得使用证方可使用。在使用单位也应建立锅炉压力容器的设备档案,保存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和检验等过程的技术资料。
  3)、专责管理
  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应对设备进行专责管理,即设置专门机构、责成专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管理设备。
  4)、持证上岗
  锅炉司炉、水质化验人员及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分别接受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照章运行
  锅炉压力容器必须严格依照操作规程及其他法规操作运行,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违章作业。
  6)、定期检验
  定期检验是指在设备的设计使用期限内,每隔一定的时间对其承压部件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或作必要的试验。
  实行定期检验是及早发现缺陷、消除隐患、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分为外部检验、内部检验和耐压试验。实施特种设备法定检验的单位须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核准资格。
  7)、监控水质
  水中杂质使锅炉结垢、腐蚀及产生汽水共腾,降低锅炉效率、寿命及供汽质量。必须严格监督、控制锅炉给水及锅水水质,使之符合锅炉水质标准的规定。
  8)、报告事故
  锅炉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发生事故,除紧急妥善处理外,应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主管部门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

  2.锅炉启动、运行与停炉
  1)、锅炉启动步骤
  (1)、检查准备。对新装、迁装和检修后的锅炉,启动之前要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内容有:检查受热面、承压部件的内外部,看其是否处于可投入运行的良好状态;检查燃烧系统各个环节是否处于完好状态;检查各类门孔、挡板是否正常,使之处于启动所要求的位置;检查安全附件和测量仪表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所要求的状态;检查锅炉架、楼梯、平台等钢结构部分是否完好;检查各种辅机特别是转动机械是否完好。
  (2)、上水。从防止产生过大热应力出发,上水温度最高不超过90℃,水温与筒壁温差不超过50℃。对水管锅炉,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l h。在冬季不小于2 h。冷炉上水至最低安全水位时应停止上水,以防止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对新装、迁装、大修或长期停用的锅炉,其炉膛和烟道的墙壁非常潮湿,一旦骤然接触高温烟气,将会产生裂纹、变形,甚至发生倒塌事故。为防止此种情况发生,此种锅炉在上水后,启动前要进行烘炉。
  (4)、煮炉。对新装、迁装、大修或长期停用的锅炉,在正式启动前必须煮炉。煮炉的目的是清除蒸发受热面中的铁锈、油污和其他污物,减少受热面腐蚀,提高锅水和蒸汽品质。
  (5)、点火升压。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点火方法应燃烧方式和燃烧设备而异。层燃炉一般用木材引火,严禁用挥发性强烈的油类或易燃物引火,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对于自然循环锅炉来说,起升压过程与日常的压力锅升压相似,即锅内压力是由烧火加热产生的,升压过程与受热过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6)、暖管与并汽。暖管,即用蒸汽慢慢加热管道、阀门、法兰等部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部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新投入运行锅炉向共用的蒸汽母管供汽。并汽前应减弱燃烧,打开蒸汽管道上的所有疏水阀,充分疏水以防水击;冲洗水位表,并使水位维持在正常水位线以下;使锅炉的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母管内气压,缓慢打开主汽阀及隔绝阀,使新启动锅炉与蒸汽母管连通。
  2)、点火升压阶段的安全注意事项
  (1)、防止炉膛爆炸。锅炉点火时需防止炉膛爆炸。锅炉点火前,锅炉炉膛中可能残存有可燃气体或其他可燃物,也可能预先送入可燃物,如不注意清除,这些可燃物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即可能爆炸,这就是炉膛爆炸。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煤粉锅炉等点火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炉膛爆炸。
  防止炉膛爆炸的措施是,点火前,开动引风机给炉膛通风5~10 min,没有风机的可自然通风5~10 min,以清除炉膛及烟道中的可燃物质。气、油炉、煤粉炉点燃时,应先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一次点火未成功需重新点燃火炬时,一定要在点火前给炉膛烟道重新通风,待充分清除可燃物之后再进行点火操作。
  (2)、控制升温升压速度。升压过程也就是锅水饱和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由于锅水温度的升高,锅筒和蒸发受热面的金属壁温也随之升高,金属壁面中存在不稳定的热传导,需要注意热膨胀和热应力问题。
  为防止产生过大的热应力,锅炉的升压过程一定要缓慢进行。点火过程中,对各热承压部件的膨胀情况应进行监督,发现有卡住现象应停止升压,待排除故障后再继续升压;发现膨胀不均匀时也应采取措施消除。
  (3)、严密监视和调整仪表。点火升压过程中,锅炉的蒸汽参数、水位及各部件的工作状况在不断地变化,为了防止异常情况及事故的出现,必须严密监视各种指示仪表,将锅炉压力、温度和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各种指示仪表本身也要经历从冷态到热态、从不承压到承压的过程,也要产生热膨胀,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产生卡住、堵塞、转动或开关不灵等无法投入运行或工作不可靠的故障。因此点火升压过程中,保证指示仪表的准确可靠十分重要。
  点火一段时间,当发现蒸汽从空气阀冒出时,即可将空气阀关闭准备升压。此时,应密切监视压力表,在一定的时间内压力表上的指针应离开原点。如锅内已有压力而压力表指针不动,则须将火力减弱或停息,校验压力表并清洗压力表管道,待压力表正常后,方可继续升压。
  (4)、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的可靠冷却。自然循环锅炉的蒸发面在锅炉点火后开始受热,即产生循环流动。由于启动过程加热比较缓慢,蒸发受热面中产生的蒸汽量较少,水循环还不正常,各水冷壁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但蒸发受热面一般不至于在启动过程中烧坏。
  由于锅炉在启动中不向用户提供蒸汽及不连续经省煤器上水,省煤器、过热器等强制流动受热面中没有连续流动的水汽介质冷却,因而可能被外部连续流过的烟气烧坏。所以,必须采取可靠措施,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在启动中不至过热损坏。
  对过热器的保护措施是:在升压过程中,开启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阀、对空排气阀,使一部分蒸汽流经过热器后被排除,从而使过热器得到足够的冷却。
  对省煤器的保护措施是,对钢管省煤器,在省煤器与锅筒间连接再循环管,在点火升压期间,将再循环管上的阀门打开,使省煤器中的水经锅筒、再循环管(不受热)、重回省煤器,进行循环流动;但在上水时应将再循环管上的阀门关闭。
  3)、锅炉正常运行中的监督调节
  (1)、锅炉水位的监督调节。锅炉运行中,运行人员应不间断地通过水位表监督锅内的水位。锅炉水位应经常保持在正常水位线处,并允许在正常水位线上下50 mm之内波动。
  由于水位的变化与负荷、蒸发量和气压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水位的调节常常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气压、蒸发量的调节联系在一起的。
  为了使水位保持正常,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水位应稍高于正常水位,以防负荷增加时水位降得过低;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水位应稍低于正常水位,以免负荷降低时水位升得过高。
  (2)、锅炉气压的监督调节。在锅炉运行中,蒸汽压力应基本上保持稳定。锅炉气压的变动通常是由负荷变动引起的,当锅炉蒸发量和负荷不相等时,气压就要变动。若负荷小于蒸发量,气压就上升;负荷大于蒸发量,气压就下降。所以,调节锅炉气压就是调节其蒸发量,而蒸发量的调节是通过燃烧调节和给水调节来实现的。运行人员根据负荷变化,相应增减锅炉的燃料量、风量、给水量来改变锅炉蒸发量,使气压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间断上水的锅炉,为了保持气压稳定,要注意上水均匀,上水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一次上水不宜过多;在燃烧减弱时不宜上水,手烧炉在投煤、扒渣时也不宜上水。
  (3)、气温的调节。锅炉负荷、燃料及给水温度的改变,都会造成过热气温的改变。过热器本身的传热特性不同,上述因素改变时气温变化的规律也不相同。
  (4)、燃烧的监督调节。燃烧调节的任务是使燃料燃烧供热适应负荷的要求,维持气压稳定;使燃烧完好正常,尽量减少未完全燃烧损失,减轻金属腐蚀和大气污染;对负压燃烧锅炉,维持引风和鼓风的均衡,保持炉膛一定的负压,以保证操作安全和减少排烟损失。
  (5)、排污和吹灰。排污,锅炉运行中,为了保持受热面内部清洁,避免锅水发生汽水共腾及蒸汽品质恶化,除了对给水进行必要而有效的处理外,还必须坚持排污。
  吹灰,燃煤锅炉的烟气中含有许多飞灰微粒,在烟气流经蒸发受热面、过热器、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时,一部分烟灰就积沉到受热面上,不及时吹扫清理往往越积越多。由于烟灰的导热能力很差,受热面上积灰会严重影响锅炉传热,降低锅炉效率,影响锅炉运行工况,特别是蒸汽温度,对锅炉安全也造成不利影响。
  4)、停炉及停炉保养
  (1)、停炉。正常停炉是预先计划内的停炉。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停炉操作应按规程规定的次序进行。大体上说,锅炉正常停炉的次序应该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减少引风;与此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对于燃气、燃油锅炉,炉膛停火后,引风机至少要继续引风5 min以上。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断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为保护过热器,防止其金属超温,可打开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阀适当放汽。降压过程中司炉人员应连续监视锅炉,待锅内无气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停炉时应打开省煤器旁通烟道,关闭省煤器烟道挡板,但锅炉进水仍需经省煤器。对钢管省煤器,锅炉停止进水后,应开启省煤器再循环管;对无旁通烟道的可分式省煤器,应密切监视其出口水温,并连续经省煤器上水、放水至水箱中,使省煤器出口水温低于锅筒压力下饱和温度20℃。
  为防止锅炉降温过快,在正常停炉的4~6 h内,应紧闭炉门和烟道挡板;之后,打开烟道挡板,缓慢加强通风,适当放水。停炉18~24 h,在锅水温度降至70℃以下时,方可全部放水。
  锅炉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炉: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不断加大向锅炉进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继续下降;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发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设置在汽空间的压力表全部失效;锅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其他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次序是,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与此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沙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挡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安全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不得不采用的非常停炉方式,有缺陷的锅炉应尽量避免紧急停炉。
  (2)、停炉保养。锅炉停炉以后,本来容纳水汽的受热面及整个汽水系统,依旧是潮湿的或者残存有剩水。由于受热面及其他部件置于大气之中,空气中的氧有充分的条件与潮湿的金属接触或者更多地溶解于水,使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加剧。另外,受热面的烟气侧在运行中常常粘附有灰粒及可燃质,停炉后在潮湿的气氛下,也会加剧对金属的腐蚀。实践表明,停炉期的腐蚀往往比运行中的腐蚀更为严重。
  停炉保养主要指锅内保养,即汽水系统内部为避免或减轻腐蚀而进行的防护保养。常用的保养方式有:压力保养、湿法保养、干法保养、充气保养。
  【例题】:下面对于蒸汽锅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
  A. 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水位应稍低于正常水位
  B. 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水位应稍高于正常水位
  C. 锅炉的蒸发量大于锅炉负荷时,蒸气压力上升,这时可以减少燃烧量
  D. 锅炉的蒸发量小于锅炉负荷时,蒸气压力下降,这时可以增加燃烧量
  E. 锅炉水位应经常保持在正常水位线处,并允许在正常水位线上下50 mm之内波动。
  【答案】: C D E  3.压力容器操作与维护
  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
  (1)、基本要求。
  ①平稳操作。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
  压力容器开始加载时,速度不宜过快,尤其要防止压力的突然升高。过高的加载速度会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可能使存在微小缺陷的容器在压力的快速冲击下发生脆性断裂。
  高温容器或工作壁温在0℃以下的容器,加热和冷却都应缓慢进行,以减小壳壁中的热应力。
  操作中压力频繁地和大幅度地波动,对容器的抗疲劳强度是不利的,应尽可能避免,保持操作压力平稳。
  ②防止超载。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压力来自器外(如气体压缩机、蒸汽锅炉等)、的容器,超压大多是由于操作失误而引起的。为了防止操作失误,除了装设连锁装置外,可实行安全操作挂牌制度。在一些关键性的操作装置上挂牌,牌上用明显标记或文字注明阀门等的开闭方向、开闭状态、注意事项等。对于通过减压阀降低压力后才进气的容器,要密切注意减压装置的工作情况,并装设灵敏可靠的安全泄压装置。
  由于内部物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压力的容器,往往因加料过量或原料中混入杂质,使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密度增大或反应过速而造成超压。要预防这类容器超压,必须严格控制每次投料的数量及原料中杂质的含量,并有防止超量投料的严密措施。
  贮装液化气体的容器,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而超压,一定要严格计量。对于液化气体贮罐和槽车,除了密切监视液位外,还应防止容器意外受热,造成超压。如果容器内的介质是容易聚合的单体,则应在物料中加入阻聚剂,并防止混入可促进聚合的杂质。物料贮存的时间不宜过长。
  除了防止超压以外,压力容器的操作温度也应严格控制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长期的超温运行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容器的破坏。
  (2)、容器运行期间的检查。容器专责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容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操作上或设备上的不正常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防止异常情况的扩大或延续,保证容器安全运行。
  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在工艺条件方面,主要检查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液位是否在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范围内,容器工作介质的化学组成,特别是那些影响容器安全(如产生应力腐蚀、使压力升高等)、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在设备状况方面,主要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渗漏现象,容器的部件和附件有无塑性变形、腐蚀以及其他缺陷或可疑迹象,容器及其连接管道有无振动、磨损等现象。
  在安全装置方面,主要检查安全装置以及与安全有关的计量器具是否保持完好状态。
  (3)、容器的紧急停止运行。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的迹象;安全装置全部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难以保证安全操作;操作岗位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漏。
  2)、容器的维护保养
  做好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使容器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容器使用寿命。
  容器的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保持完好的防腐层。工作介质对材料有腐蚀作用的容器,常采用防腐层来防止介质对器壁的腐蚀,如涂漆、喷镀或电镀、衬里等。如果防腐层损坏,工作介质将直接接触器壁而产生腐蚀,所以要经常保持防腐层完好无损。若发现防腐层损坏,即使是局部的,也应该先经修补等妥善处理以后再继续使用。
  (2)、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有些工作介质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对容器的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尽力消除这种能引起腐蚀的,特别是应力腐蚀的条件。例如,一氧化碳气体只有在含有水分的情况下才可能对钢制容器产生应力腐蚀,应尽量采取干燥、过滤等措施;碳钢容器的碱脆需要具备温度、拉伸应力和较高的碱液浓度等条件,介质中含有稀碱液的容器,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使稀液浓缩的条件,如接缝渗漏,器壁粗糙或存在铁锈等多孔性物质等。盛装氧气的容器,常因底部积水造成水和氧气交界面的严重腐蚀,要防止这种腐蚀,最好使氧气经过干燥,或在使用中经常排放容器中的积水。
  (3)、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跑、冒、滴、漏”不仅浪费原料和能源,污染工作环境,还常常造成设备的腐蚀,严重时还会引起容器的破坏事故。
  (4)、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对于长期或临时停用的容器,应加强维护。停用的容器,必须将内部的介质排除干净,腐蚀性介质要经过排放、置换、清洗等技术处理。要注意防止容器的“死角”积存腐蚀性介质。
  要经常保持容器的干燥和清洁,防止大气腐蚀。试验证明,在潮湿的情况下,钢材表面有灰尘、污物时,大气对钢材才有腐蚀作用。
  (5)、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容器上所有的安全装置和计量仪表,应定期进行调整校正,使其始终保持灵敏、准确;容器的附件、零件必须保持齐全和完好无损,连接紧固件残缺不全的容器,禁止投入运行。
  【例题】: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出现___,应立即停止运行。( )、
  A. 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B. 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的迹象;
  C. 安全装置部分失效;
  D. 操作岗位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
  E. 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漏。【答案】:ABDE  4.气瓶的充装
  1)、对气瓶充装单位的要求
  气瓶充装单位应向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评审,确认符合条件的,由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给许可证;未经行政许可的,不得从事气瓶充装工作。
  气瓶充装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与所充装气体种类相适应的能够确保充装安全和充装质量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和紧急处理措施。
  (2)、有熟悉气瓶充装安全技术的管理人员和经过专业培训的气瓶充装前的气瓶检验员、气瓶充装后的气瓶检验员、气体化验员、气瓶附件维修人员、气瓶库管理人员等,同时应设置安全员,负责气瓶充装安全工作。
  (3)、有与所充装气体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装备和检测手段、场地厂房、器具、安全设施和一定的气体储存能力,并能向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气瓶。充装毒性、易燃和助燃气体的单位,还应有处理残气、残液的装置。
  2)、永久气体的充装
  (1)、充装前的检查。充装气体前对气瓶进行检查,可以消除或大大减少由以下情况引起的气瓶爆炸事故:用氧气瓶、空气瓶充装可燃气体或用可燃气体气瓶充装氧气、空气;用低压瓶充装高压气体;气瓶存在严重缺陷或已过检验期限,甚至已经评定报废;瓶内混入有可能与所装气体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等。
  (2)、永久气体充装量。永久气体气瓶的充装量是指气瓶在单位容积内允许装入气体的最大质量。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量确定的原则是,气瓶内气体的压力在基准温度(20℃)、下应不超过其公称工作压力;在最高使用温度(60℃)、下应不超过气瓶的许用压力。
  (3)、充装中的注意事项。在气瓶充装过程中,须注意下列事项。
  ①气瓶充装系统用的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1. 5级,表盘直径应不小于150 mm。压力表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校验。
  ②装瓶气体中的杂质含量应符合相应气体标准的要求,下列气体禁止装瓶:
  a.氧气中的乙炔、乙烯及氢的总含量(体积分数)、达到或超过2%或易燃性气体的总含量(体积分数)、达到或超过0 .5%者;
  b.氢气中的氧含量达到或超过0 .5%者;
  c.易燃性气体中的氧含量达到或超过4%者。
  ③用卡子代替螺纹连接进行充装时,必须仔细检查、确认瓶阀出气口的螺纹与所装气体所规定的螺纹形式相符。
  ④开启瓶阀时应缓慢操作,并应注意监听瓶内有无异常响动。
  ⑤充装易燃气体的操作过程中,禁止用扳手等金属器具敲击瓶阀或管道。
  ⑥充气过程中在瓶内气体压力达到充装压力的1/3以前,应逐只检查气瓶的瓶体温度是否大体一致,瓶阀的密封是否良好;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妥善处理。
  ⑦向气瓶内充气,速度不得大干8m3/h(标准状态气体)、且充装时间不应少于30min。
  ⑧用充气排管按瓶组充装气瓶时,在瓶组压力达到充装压力的10%以后,禁止再插入空瓶进行充装。
  ⑨凡充装氧或强氧化性介质的人员,其手套、服装、工具等均不得沾有油脂,也不得使油脂沾染到阀门、管道、垫片等一切与氧气接触的装置物件上。
  充气单位应由专人负责填写气瓶充装记录。充装记录内容至少应包括:充气日期、瓶号、室温(或贮气罐内气体实测温度)、、充装压力、充装起止时间、充气过程中有无发现异常现象等。持证操作人员和充气班长均应在记录上签字或盖章。充气单位应负责妥善保管气瓶充装记录,保存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4)、充装后的检查。充装后的气瓶,应有专人负责;逐只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妥善处理。检查内容包括:
  ①瓶内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②瓶内气体纯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③瓶阀及其与瓶口连接的密封是否良好;
  ④气瓶充装后,是否出现鼓包变形或泄漏等严重缺陷;
  ⑤瓶体的温度是否有异常上升的迹象。
  3)、液化气体的充装。
  (1)、充装前的检查。液化气体气瓶充装前的检查内容及对不符合充装要求的气瓶的处理方法与永久气体气瓶的基本相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判别瓶内气体性质的方法不同,液化气体气瓶在充气前需称瓶内剩余气体的重量。
  (2)、液化气体充装量。液化气体的充装量虽然都是以充装的介质质量来计量,但液化气体中低压液化气体和高压液化气体的充装量的确定方法是不一样的。
  ①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量。低压液化气体气瓶充装量的确定原则,是要求气瓶内所装入的介质,即使在最高使用温度下也不会发生瓶内满液。低压液化气体充装系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原则。
  a.充装系数应不大于在气瓶最高使用温度下液体密度的97%;
  b.在温度高于气瓶最高使用温度5℃时,瓶内不满液。
  ②高压液化气体的充装量。高压液化气体的充装量应与永久气体一样,必须保证瓶内气体在气瓶最高使用温度下所达到的压力不超过气瓶的许用压力;所不同的是,永久气体是以充装结束时的温度和压力来计量,而高压液化气体因充装时是液态,故只能以它的充装系数来计量。
  (3)、充装中的注意事项。液化气体气瓶在充装过程中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充装计量用的称重衡器应保持准确。称重衡器要设有超装警报和自动断气源的装置。
  ②液化气体的充装量必须精确计量和严格控制。应实行充装重量复验制度,发现充装过量的气瓶,必须及时将超装部分抽出。气瓶的重量标志标注不清或经腐蚀磨损而难以确认的不准充装。
  ③易燃液化气体中的氧含量达到或超过下列规定值时,禁止装瓶:
  a.乙烯中的氧含量(体积分数,下同)、达到或超过2%;
  b.其他易燃气体中的氧含量4%。
  ④用卡子连接代替螺纹连接进行充装时,必须认真仔细检查确认瓶阀出口螺纹与所装气体所规定的螺纹形式相符。
  ⑤充装易燃气体的操作过程中禁止用扳手等金属器具敲击瓶阀或管道。
  ⑥在充装过程中,应加强对充装系统和气瓶密封性的检查。
  ⑦操作人员应相对稳定,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
  充气单位应由专人负责填写气瓶充装记录。记录内容至少应包括:充气日期、瓶号、室温、气瓶标记重量、装气后总重量、有无发现异常情况等。充气单位应负责妥善保管气瓶充装记录,保存时间不应少于1年。
  (4)、充装后的检查。充装后的气瓶,应有专人负责,逐只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妥善处理。检查内容应包括:
  ①充装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②瓶内气体的纯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③瓶阀及其与瓶口连接的密封是否良好;瓶体的温度是否有异常升高的迹象;
  ④瓶体是否出现鼓包变形或泄漏等严重缺陷。
  4)、乙炔气的充装
  (1)、充装前的检查和准备。
  ①乙炔瓶的检查。乙炔瓶充装前,充装单位应有专职人员对其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严禁充装:
  a.无制造许可证单位生产的乙炔瓶;
  b.未经省级以上(含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进口乙炔瓶;
  c.档案不在本充装单位保存又未办理临时充装变更手续的乙炔瓶。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乙炔瓶,必须先进行妥善处理,否则严禁充装:
  a.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或表面漆色脱落严重的;
  b.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的;
  c.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d.首次充装或经拆装、更换瓶阀、易熔合金塞后,未进行置换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乙炔瓶,必须送乙炔瓶检验单位检验、处理、否则严禁拆装:
  a.超过检验期限的;
  b.瓶体腐蚀、机械磨损等表面缺陷严重,按有关标准应报废的;
  c.易熔合金熔化、流失、损伤的;
  d.瓶阀侧接嘴处积有碳黑或焦油等异物的;
  e.对瓶内的填料、溶剂的质量有怀疑的;
  f.有其他影响安全使用缺陷的。
  ②剩余压力检查。乙炔瓶在充装前除应按上述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和处理外,重点是检查确定瓶内的剩余压力和溶剂补加量。
  乙炔瓶内必须有足够的剩余压力,以防混入空气。
  ③丙酮的充装。乙炔瓶内的丙酮在气瓶使用过程中,常常随着乙炔气体的放出而散失,因此气瓶充装前应逐瓶测定实际质量(实重)、,检查丙酮逸损情况,以确定其补加量。
  (2)、充装中的注意事项。乙炔气瓶在充装过程中,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乙炔瓶的充装宜分次进行,每次充装后的静置时间应不小于8 h,并应关闭瓶阀。
  ②乙炔瓶的充装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大于2.5 MPa。
  ③应严格控制充装速度,充灌时的气体体积流量应小于0.015m3/(h•L)、。
  ④充气过程中,应用冷却水均匀地喷淋气瓶,以防乙炔温度过高,产生分解反应。
  ⑤随时测试充气气瓶的瓶壁温度,如瓶壁温度超过40℃,应停止充装,另行处理。
  ⑥充装中,每小时至少检查一次瓶阀出气口、阀杆及易熔合金塞等部位有无泄漏;发现漏气应立即妥善处理。
  ⑦因故中断充装的乙炔瓶需要继续充装时,必须保证充装主管内乙炔气压力大于或者等于乙炔瓶内压力时才可开启瓶阀和支管切换阀。
  5)、充装后的检查
  充装后的气瓶,先静置24 h,使其压力稳定,温度均衡,不合格的气瓶严禁出厂。
  【例题】:下面叙述有关乙炔气瓶充装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正确的是:___。( )、
A. 乙炔瓶的充装压力不得大于2.5 Mpa
B. 乙炔瓶充装过程中如瓶壁温度超过40℃,应停止充装
C. 乙炔瓶充装过程中如瓶壁温度超过40℃,可以用冷却水均匀地喷淋气瓶,降低温度
D. 乙炔瓶充装时气体体积流量应小于0. 15m3/(h•L)、。
E. 乙炔瓶的充装宜分次进行,每次充装后的静置时间应不小于8 h,并应关闭瓶阀。
【答案】: A B E  5. 气瓶的使用管理
  1)、气瓶安全装置
  (1)、安全泄压装置。气瓶的安全泄压装置主要是防止气瓶在遇到火灾等特殊高温时,瓶内介质受热膨胀而导致气瓶超压爆炸。
  气瓶安全泄压装置有:爆破片、易熔塞、安全阀、爆破片一易熔塞复合装置。
  (2)、瓶帽。瓶帽是为了防止气瓶瓶阀被破坏的一种保护装置。为防止由于瓶阀泄漏,或由于安全泄压装置动作,造成瓶帽爆炸,在瓶帽上要开排气孔。瓶帽按其结构可分为拆卸式和固定式两种。
  (3)、防震圈。防震圈是为了防止气瓶瓶体受撞击的一种保护设施。
  2)气瓶的运输与储存
  (1)、气瓶运输。气瓶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发生事故也是常见的。因气瓶容易受到震动和冲击,可能造成瓶阀撞坏或碰断,致使气瓶喷气伤人或喷出的可燃气体着火,甚至导致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为确保气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气瓶的运输单位,应根据有关规程、规范,按气体性质制定相应的运输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运输、装卸气瓶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教育。
  (2)、气瓶储存。瓶装气体品种多、性质复杂,在储存过程中,当气瓶受到强烈的震动、撞击或接近火源、受阳光暴晒、雨淋水浸、储存时间过长、温湿度变化等的影响,以及泄漏出性质相抵触的气体相互接触时,就会引起爆炸、燃烧、灼伤、人身中毒等灾害性事故。
  ①对气瓶库房的要求。气瓶储存库的建立,必须经环保、防火和安全监察部门实地考察批准。库房的建筑,必须符合环保、防火、防爆等有关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
  ②气瓶入库储存前的检查。气瓶入库储存前,应认真做好气瓶入库前的检查验收工作。在检查中发现来历不明的气瓶,禁止入库储存。对有缺陷的气瓶,应随时用粉笔写在瓶体上,以便事后分别处理。对检查验收合格的气瓶,应逐只进行登记。对于储存多种气体的储存库,应按气体种类分别建立登记簿。
  ③气瓶入库储存。气瓶入库储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气瓶的储存应有专人负责管理。相关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
  b.入库的空瓶与实瓶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c.毒性气体气瓶及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室存放,并在附近设置防毒用具或灭火器材。
  d.气瓶入库后,一般应直立储存于指定的栅栏内,并用链条等物将气瓶加以固定,以防气瓶倾倒;对于卧放的气瓶,应妥善固定,防止其滚动;如需堆放,其堆放层数不应超过五层,且气瓶的头部朝向同一方向。堆放气瓶时,如果气瓶上无防震圈,则必须在上下两层气瓶间垫上双槽垫木或特制橡胶槽带2根。
  e.为使先入库或临近定期检验日期的气瓶优先发放,应尽量将这些气瓶存放在一起,并在栅栏的牌子上注明入库或定期检验的日期。
  f.对于限期储存的气体及不宜长期存放的气体,如氯乙烯、氯化氢、甲醚等,均应注明存放期限。对于容易起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气体,必须规定储存期限,并予以注明,同时应避免放射性放射源。这类气瓶限期存放到期后,要及时处理。
  g.气瓶在存放期间,特别是在夏季,应定时测试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作记录。库房最高允许温度视瓶装气体性质而定;库房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以下。
  h.气瓶在库房内应摆放整齐,数量、号位的标志要明显。要留有适当宽度的通道。
  i.毒性气体或可燃性气体气瓶入库后,要连续2~3天定时测定库内空气中毒性或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如果浓度有可能达到危险值,则应强制换气,并查出库内危险气体浓度增高的原因,予以彻底解决。如果测定结果表明无危险时,则以后的检查可改为定期检查。
  J.发现气瓶漏气,首先应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人体保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关闭瓶阀;如果瓶阀失控或漏气不在瓶阀上,则必须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k.定期对库房内外的用电设备和库房通风设备,以及气瓶搬运工具和栅栏的牢固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对库房用的防火和防毒器具也应定期进行检查。
  气瓶的储存单位应建立并执行气瓶进出库制度,并做到瓶库账目清楚,数量准确,按时盘点,账物相符。
  气瓶发放时,库房管理员必须认真填写气瓶发放登记表,内容包括:气体名称、序号、气瓶编号、入库日期、发放日期、气瓶检验日期、领用单位、领用者姓名、发放者姓名、备注等。
  3)、气瓶的安全使用
  (1)、气瓶的使用与维护。气瓶使用不当或维护不良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爆炸、着火燃烧或中毒伤亡事故。
  ①气瓶使用前的检查。从气体充装站或气瓶储存库接收气瓶时,应对所接收的气瓶进行逐只检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接收:
  a.气瓶上没有粘贴气体充装后检验合格证的;
  b.气瓶的颜色标记与所需的气体不符,或者颜色标记模糊不清,或者表面漆色覆盖在另一种漆色之上的;
  c.瓶体上有不能保证气瓶安全使用的缺陷,如严重的机械损伤、变形、腐蚀等;
  d.瓶阀漏气、阀杆受损、侧接嘴螺纹旋向与所需要的气体性质不符或螺纹受损的;
  e.在氧气或氧化性气体气瓶上或瓶阀上有油脂物的;
  f.气瓶不能直立、底座松动、倾斜的;
  g.气瓶上未装瓶帽和防震圈,或瓶帽和防震圈尺寸不符合要求或损坏的。
  在进行上述检查时,对发现有缺陷的气瓶,应随时在气瓶上用粉笔简要注明,并向充气单位或储存单位交代清楚,以免被他人领用。
  ②气瓶安全使用要点。气瓶的使用单位和操作人员在使用气瓶时应做到:
  a.合理使用、正确操作。
  a)、使用单位应做到专瓶专用,不得擅自更改气瓶的钢印和颜色标记。
  b)、气瓶使用时,一般应立放,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c)、近距离移动气瓶,应手盘瓶后转动瓶底,移动距离较远时,可用轻便小车运送,严禁抛、滚、滑、翻。气瓶在工地使用时,应将其放在专用车辆上或将其固定使用。
  d)、使用氧气或氧化性气体气瓶时,操作者应仔细检查自己的双手、手套、工具、减压器、瓶阀等有无沾染油脂,凡有油脂的,必须脱脂干净后,方能操作。
  氧气瓶和氧化性气体气瓶与减压器或汇流排连接处的密封垫,不得采用可燃性材料。
  e)、在安装减压阀器或汇流排导管时,应检查卡箍或连接螺帽的螺纹完好情况,以免工作时脱开引起事故。用于连接气瓶的减压器、接头、导管和压力表,都应涂以标记,用在专一类气瓶上,严防混用。
  f)、开启或关闭瓶阀时,只能用手或专用扳手,不准使用锤子、管钳、长柄螺纹扳手,以防损坏阀件。开启或关闭瓶阀的速度应缓慢,防止产生摩擦热或静电火花,对盛装可燃气体的气瓶尤应注意。
  g)、发现瓶阀漏气,或放不出气来,或存在其他缺陷时,将瓶阀关闭,并将发现的缺陷标在瓶体上,送交气瓶充装单位处理。
  h)、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以防混入其他气体或杂质。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 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i)、在可能造成回流的使用场合,使用设备上必须配置防止倒灌的装置,如单向阀、止回阀、缓冲器等。
  j)、液化石油气瓶用户,不得将气瓶内的液化石油气向其他气瓶倒装;不得自行处理气瓶内的残液。
  k)、气瓶投入使用后,不得对瓶体进行挖补、焊接修理。
  l)、气瓶使用完毕,要送回瓶库或妥善保管。用过气的空瓶标上“空瓶”字样;已用部分气体的气瓶,应把剩余压力写在瓶身上;向瓶库退回未使用的气瓶,应标上“满瓶”字样。
  b.防止气瓶受热。
  a)、不得将气瓶靠近热源。安放气瓶的地点周围10 m范围内,不应进行有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工作。
  b)、气瓶在夏季使用时,应防止暴晒。
  c)、瓶阀冻结时,应把气瓶移到较温暖的地方,用温水解冻。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d)、盛装易于自行聚合反应或分解的气体的气瓶,应避开放射性射线源。
  c.加强维护。
  a)、经常保持气瓶上油漆完好,漆色脱落或模糊不清时,应按规定重新漆色。
  b)、严禁敲击、碰撞气瓶,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焊引弧,不准用气瓶做支架。
  (2)、气瓶改装。气瓶改装是指原来盛装某一种气体的气瓶改变充装别种气体。气瓶改装,特别是使用单位自行改变气瓶罐装气体,是国内气瓶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①对气瓶改装的规定。气瓶的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气瓶的颜色标记,换装别种气体。确实需要更换气瓶盛装气体的种类时,应提出申请,由气瓶检验单位负责对气瓶进行改装。气瓶改装后,负责改装的单位,应将气瓶改装情况通知气瓶所属单位,记入气瓶档案。
  ②气瓶改装注意事项。负责改装的单位应根据气瓶制造钢印标记和安全状况,确定气瓶是否适合于所换装的气体,包括气瓶的材料与所换装的气体的相容性、气瓶的许用压力是否符合要求等。气瓶改装时,应根据原来所装气体的特性,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气瓶内部进行彻底清理、检验;打检验钢印和涂检验色标;换装相应的附件;并按国家标准GB 7144《气瓶颜色标记》的规定,更改换装气体的字样、色环和颜色标记。
  【例题】:以下有关气瓶使用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___。( )、
  A. 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 MPa
  B. 严禁用温度超过5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C. 安放气瓶的地点周围10 m范围内,不应进行有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工作。
  D.氧气瓶的操作者双手、衣服、工具上不应有油脂 【答案】: B  (二)压力管道运行使用管理
  1.运行前的检查
  1)、竣工文件检查
  竣工文件是指装置(单元)、设计、采购及施工完成之后的最终图纸文件资料,它主要包括设计竣工文件、采购竣工文件和施工竣工文件3大部分。
  (1)、设计竣工文件。设计竣工文件的检查主要是查设计文件是否齐全、设计方案是否满足生产要求、设计内容是否有足够而且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措施等内容。在确认这些方面满足开车要求时,才可以开车,否则就应进行整改。
  (2)、采购竣工文件。检查采购竣工文件主要是检查其是否齐全、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等,并核对采购变更文件和产品随机资料是否齐全。
  ①采购文件中应有相应的采购技术文件;
  ②采购文件应与设计文件相符;
  ③采购变更文件(采购代料单)、应得到设计人员的确认;
  ④产品随机资料应齐全,并应进行妥善保存。
  (3)、施工竣工文件。需要检查的施工竣工文件主要包括下列文件:
  ①重点管道的安装记录;
  ②管道的焊接记录;
  ③焊缝的无损探伤及硬度检验记录;
  ④管道系统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
  ⑤管道系统的吹扫记录;
  ⑥管道隔热施工记录;
  ⑦管道防腐施工记录;
  ⑧安全阀调整试验记录及重点阀门的检验记录;
  ⑨设计及采购变更记录;
  ⑩其他施工文件;
  ⑪竣工图。
  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它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2)、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可以分为设计与施工漏项、未完工程、施工质量3方面的检查。
  (1)、设计与施工漏项。设计与施工漏项可能发生在各个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阀门、跨线、高点排气及低点排液等遗漏;
  ②操作及测量指示点太高以致无法操作或观察,尤其是仪表现场指示元件;
  ③缺少梯子或梯子设置较少,巡回检查不方便;支吊架偏少,以致管道挠度超出标准要求,或管道不稳定;
  ④管道或构筑物的梁柱等影响操作通道;
  ⑤设备、机泵、特殊仪表元件(如热电偶、仪表箱、流量计等)、、阀门等缺少必要的操作检修场地,或空间太小,操作检修不方便。
  (2)、未完工程。未完工程的检查适用于中间检查或分期分批投入开车的装置检查。对于本次开车所涉及到的工程,必须确认其已完成并不影响正常的开车。对于分期分批投入开车的装置,未列入本次开车的部分,应进行隔离,并确认它们之间相互不影响。
  (3)、施工质量。施工质量可能发生在各个方面,因此应全面检查。根据作者的经验,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
  ①管道及其元件方面;
  ②支吊架方面;
  ③焊接方面;
  ④隔热防腐方面。
  3)、建档标识及数据采集
  (1)、建档。压力管道的档案中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管线号、起止点、介质(包括各种腐蚀性介质及其浓度或分压)、、操作温度、操作压力、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主要管道直径、管道材料、管道等级(包括公称压力和壁厚等级)、、管道类别、隔热要求、热处理要求、管道等级号、受监管道投入运行日期、事项记录等。
  (2)、标识与数据采集。管道的标识可分为常规标识和特殊标识两大类。特殊标识是针对各个压力管道的特点,有选择的对压力管道的一些薄弱点、危险点、或管道在热状态下可能发生失稳(如蠕变、疲劳等)、的典型点、重点腐蚀检测点、重点无损探测点及其他作为重点检查的点等所做的标识。在选择上述典型点时,应优先选择压力管道的下列部位:弹簧支吊架点,位移较大点,腐蚀比较严重的点,需要进行挂片腐蚀试验的点,振动管道的典型点,高压法兰接头,重设备基础标高,其他认为有必要标识记录的点。
  对于压力管道使用者来说,作为安全管理的手段之一,就是对于这些影响压力管道安全的地方,设置监测点并予以标识,在运行中加强观测。确定监测点之后,应登记造册,并采集下初始(开工前的)、数据。
  2.运行中的检查和监测
  运行中的检查和监测包括运行初期检查、在线监测、末期检查及寿命评估3部分。
  1)、运行初期检查
  由于可能存在的设计、制造、施工等问题,当管道初期升温和升压后,这些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此时,操作人员应会同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有必要对运行的管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对管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过程中,应着重从管道的位移情况、振动情况、支承情况、阀门及法兰的严密性等方面进行检查。
  2)、巡线检查及在线检测
  在装置运行过程中,由于操作波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或压力管道及其附件在使用一段时期后因遭受腐蚀、磨损、疲劳、蠕变等损伤,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压力管道的破坏,故对在役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检,及时发现可能产生事故的苗头,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较大的危害。
  压力管道的巡线检查内容除全面进行检查外,还可着重从管道的位移、振动、支撑情况、阀门及法兰的严密性等方面检查。
  除了进行巡线检查外,对于重要管道或管道的重点部位还可利用现代检测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即可利用工业电视系统、声发射检漏技术、红外线成像技术等对在线管道的运行状态、裂纹扩展报考、泄漏等进行不间断监测,并判断管道的安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
  3)、末期检查及寿命评估
  压力管道经过长时期运行,因遭受到介质腐蚀、磨损、疲劳、老化、蠕变等的损伤,一些管道已处于不稳定状态或临近寿命终点,因此更应加强在线监测,并制定好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随时准备着抢险救灾。
  在做好在线监测和抢险救灾准备的同时,还应加强在役压力管道的寿命评估,从而变被动安全管理为主动安全管理。
  压力管道寿命的评估应根据压力管道的损伤情况和检测数据进行,总起来说,主要是针对管道材料已发生的蠕变、疲劳、相变、均匀腐蚀和裂纹等几方面进行评估。
  【例题】:压力管道竣工文件是指装置(单元)、设计、采购及施工完成之后的最终图纸文件资料,它主要包括:___。( )、
  A. 设计竣工文件 B. 计算竣工文件 C. 采购竣工文件 D. 施工竣工文件E. 安装竣工文件
  【答案】:ACD  (三)电梯使用安全管理
  1)、电梯使用须知
  (1)、使用操作安全。
  ①有司机状态下的使用及操作。电梯投入使用前,必须做好动力电源和照明电源的供电工作;一天工作结束后,应将电梯行驶到最底层,用专用钥匙断开钥匙开关,使电梯安全回路切断,与此同时电梯门关闭,电梯不能运行,直至重新使用时把钥匙开关接通。
  ②无司机状态下的使用及操作。无司机状态下使用电梯,由乘客按下操纵箱上的楼层按钮,电梯自动运行到目的楼层。
  (2)、对电梯紧急状态的处置。电梯因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发生超速而无法控制,虽然已按下急停按钮亦无法制动时,司机和乘客应保持镇静,切勿盲目行动打开轿厢,应借助各种安全装置自动发生作用将轿厢停止;电梯在行驶中发生停车时,轿厢内人员应先用警铃、电话等通知维修人员,由维修人员在机房设法移动轿厢至附近楼层门口,再由专职人员打开层门,使人员撤离轿厢;如果轿厢因超越行程或突然中途停驶,而必须在机房内用人力驱动飞轮转动曳引机,使轿厢作短程升降时,必须先将电动机的电源开关断开,同时在转动曳引机时,应该使制动器处于张开状态。
  2)、电梯管理措施
  (1)、法定管理要求。电梯是属于特种设备之一。因此,加强其质量与安全管理,要在全过程、从全方位入手,即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保养和改造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例如,设计单位应将设计总图、安全装置和主要受力构件的安全可靠性计算资料,报送所在地区省级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制造单位应申请制造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定;安装和维修单位必须向所在地区省级政府管理部门申请资格认证,并领取认可资格证书;使用单位必须申请取得省级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电梯检验合格证;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有岗位操作资格证书;并且电梯设备的安全技术状况检验,必须按照规定由法定资格认可的单位进行检验,在用电梯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1年。
  (2)、建立管理档案。
  ①电梯的技术文件内容包括:
  a.装箱单;
  b.产品出厂合格证;
  c.电梯机房井道图;
  d.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
  e.电梯电气布置图;
  f.电梯部件安装圈;
  g.电梯安装、调试说明书;
  h.电梯安装部门提供的电梯安装验收证书:
  i.政府授权检测验收部门的检测合格证明材料。
  ②电梯的档案卡片内容包括:
  a.电梯型号;
  b.用途;
  c.操纵方式;
  d.额定载重量(kg)、;
  e.额定速度(m/s)、;
  f.层站数量;
  g.电梯总行程高度(m)、;
  h.电梯机房、井道平面图;
  i.曳引机型号;
  j.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kW)、、转速(r/min)、、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A)、;
  k.控制柜型号;
  l.轿厢指示灯形式及电压;
  m.层门指示灯形式及电压;
  n.操纵箱、板面、控制元件的组成与位置;
  o.召唤信号方式;
  p.轿厢的尺寸及内部装饰的颜色与材质区别;
  q.轿门形式及规格;
  r.层门形式及规格;
  s.门锁型式;
  t.层门门套情况;
  u.限速器型式;
  v.选层器型式;
  w.缓冲器型式;
  x.底坑深度;
  v.顶站高度;
  z.供电方式;
  za.制造位名称、地址、联系人;
  zb.出厂日期;
  zc.安装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及联系人;
  zd.安装验收合格日期;
  ze.电梯开始使用的年、月、日;
  zf.电梯管理人员、司机、保养维护人员的姓名等;
  zg.备注。
  (3)、建立管理制度。为保证电梯安全使用,正常运行,拥有电梯的单位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电梯司机与电梯维修人员的培训制度,电梯值班记录制度,电梯检查、保养和维修制度,各岗位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等。
  (4)、远程管理系统。电梯随科技发展迈向高性能化、高功能化,同时为了使乘坐者能安心使用,安全信赖性则显得更加重要,即在停电或故障时,以期能及时提供有效的服务措施。电梯远程管理监视系统,只要利用电话线即可全年、全天候的监控,并预警异常征兆;且能自动反馈侦测诊断的电脑资料,随时进行维修保养,确保电梯安全零故障。

  (四)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1)、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项目包括:司机守则和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起重机械维护、保养、检查和检验制度;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起重机械作业和维修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制度;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按期向所在地的主管部门申请在用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及更换起重机械准用证的管理等。
  (2)、技术档案。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的项目包括,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设备及人身事故记录;设备的问题分析及平价记录。
  (3)、定期检验制度。在用起重机械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2年(电梯和载人升降机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1年)、。
  此外,使用单位还应进行起重机的自我检查,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
  ①年度检查。每年对所有在用的起重机械至少进行1次全面检查。停用1年以上、遇4级以上地震或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经受9级以上的风力后的起重机,使用前都应做全面检查。
  其中载荷试验可以吊运相当于额定起重量的重物进行,并按额定速度进行起升、运行、回转、变幅等操作,检查起重机正常工作机构的安全和技术性能、金属结构的变形、裂纹、腐蚀及焊缝、铆钉、螺栓等连接情况等。
  ②每月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安全装置、制动器、离合器等有无异常,可靠性和精度;重要零部件(如吊具、钢丝绳滑轮组、制动器、吊索及辅具等)、的状态,有无损伤,是否应报废等;电气、液压系统及其部件的泄漏情况及工作性能;动力系统和控制器等。
  停用一个月以上的起重机构,使用前也应做上述检查。
  ③每日检查。在每天作业前进行,应检查各类安全装置、制动器、操纵控制装置、紧急报警装置;轨道的安全状况;钢丝绳的安全状况。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运行。
  (4)、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起重作业是由指挥人员、起重机司机和司索工群体配合的集体作业,要求起重作业人员不仅应具备基本文化和身体条件,还必须了解有关法规和标准,学习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和知识,掌握实际操作和安全救护的技能。起重机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考核并取得合格证者方可独立操作。指挥人员与司机索工也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技能训练,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和风险,并有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2)、起重伤害事故形式
  (1)、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
  (2)、起重机失稳倾翻。起重机失稳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齐或地基沉陷等原因使倾翻力矩增大,导致起重机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力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滑动,导致脱轨翻倒。
  (3)、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
  (4)、高处跌落。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 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
  (5)、触电。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
  (6)、其他伤害。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3)、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
  起重机金属结构高大,司机室往往设在高处,很多设备也安装在高处结构上,因此,起重司机正常操作、高处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及安全检查,都需要登高作业。为防止人员从高处坠落,防止高处坠落的物体对下面人员造成打击伤害,在起重机上,凡是高度不低于2 m的一切合理作业点,包括进入作业点的配套设施,如高处的通行走台、休息平台、转向用的中间平台,以及高处作业平台等,都应予以防护。安全防护的结构和尺寸应根据人体参数确定;其强度、剐度要求应根据走道、平台、楼梯和栏杆可能受到的最不利载荷考虑。
  4)、起重作业安全操作技术
  (1)、吊运前的准备。吊运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高处作业还必须佩戴安全带和工具:包;检查清理作业场地,确定搬运路线,清除障碍物。室外作业要了解当天的天气预报。流动式起重机要将支撑地面垫实垫平,防止作业中地基沉陷;对使用的起重机和吊装工具、辅件进行安全检查。不使用报废元件,不留安全隐患;熟悉被吊物品的种类、数量、包装状况以及周围联系,根据有关技术数据(如质量、几何尺寸、精密程度、变形要求)、,进行最大受力计算,确定吊点位置和捆绑方式;编制作业方案:对于大型、重要的物件的吊运或多台起重机共同作业的吊装,事先要在有关人员参与下,由指挥、起重机司机和司索工共同讨论,编制作业方案,必要时报请有关部门审查批准。预测可能出现的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选择安全通道,制定应急对策。
  (2)、起重机司机通用操作要求。有关人员应认真交接班,对吊钩、钢丝绳、制动器、安全防护装置的可靠性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开机作业前,应确认以下情况处于安全状态方可开机:所有控制器是否置于零位;起重机上和作业区内是否有无关人员,作业人员是否撤离到安全区;起重机运行范围内是否有未清除的障碍物;起重机与其他设备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是否在0. 5 m以上;电源断路装置是否加锁或有警示标牌;流动式起重机是否按要求平整好场地,牢固可靠地打好支腿。
  开车前,必须鸣铃或示警;操作中接近人时,应给断续铃声或示警。
  司机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不得进行下列行为: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利用打反车进行制动;起重作业过程中进行检查和维修;带载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或带载增大作业幅度;吊物不得从人头顶上通过,吊物和起重臂下不得站人。
  严格按指挥信号操作,对紧急停止信号,无论何人发出,都必须立即执行。
  吊载接近或达到额定值,或起吊危险器(液态金属、有害物、易燃易爆物)、时,吊运前认真检查制动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试吊,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吊运。
  起重机各部位、吊载及辅助用具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应满足安全要求;
  有下述情况时,司机不应操作:起重机结构或零部件(如吊钩、钢丝绳、制动器、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和损伤;吊物超载或有超载可能,吊物质量不清、埋置或冻结在地下、被其他物体挤压,在操作中不得歪拉斜吊;吊物捆绑不牢,或吊挂不稳,重物棱角与吊索之间未加衬垫;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作业场地昏暗,看不清场地、吊物情况或指挥信号。
  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控制器置零,关闭总电源。重新工作前,应先检查起重机工作是否正常,确认安全后方可正常操作。
  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不允许同时利用主、副钩工作(设计允许的专用起重机除外)、。
  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每台起重机都不得超载。吊运过程应保持钢丝绳垂直,保持运行同步。吊运时,有关负责技术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应在场指导。
  露天作业的轨道起重机,当风力大于6级时,应停止作业;当工作结束时,应锚定住起重机。
  (3)、司索工安全操作要求。司索工主要从事地面工作,例如准备吊具、捆绑挂钩、摘钩卸载等,多数情况还担任指挥任务。司索工的工作质量与整个搬运作业安全关系极大。其操作工序要求如下。
  ①准备吊具。对吊物的重量和重心估计要准确,如果是目测估算,应增大20%来选择吊具,每次吊装都要对吊具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如果是旧吊索应根据情况降级使用,绝不可侥幸超载或使用已报废的吊具。
  ②捆绑吊物。对吊物进行必要的归类、清理和检查,吊物不能被其他物体挤压,被埋或被冻的物体要完全挖出。切断与周围管、线的一切联系,防止造成超载;清除吊物表面或空腔内的杂物,将可移动的零件锁紧或捆牢,形状或尺寸不同的物品不经特殊捆绑不得混吊,防止坠落伤人;吊物捆扎部位的毛刺要打磨平滑,尖棱利角应加垫物,防止起吊吃力后损坏吊索;表面光滑的吊物应采取措施来防止起吊后吊索滑动或吊物滑脱;吊运大而重的物体应加诱导绳,诱导绳长应能使司索工既可握住绳头,同时又能避开吊物正下方,以便发生意外时司索工可利用该绳控制吊物。
  ③挂钩起钩。吊钩要位于被吊物重心的正上方,不准斜拉吊钩硬挂,防止提升后吊物翻转、摆动:吊物高大需要垫物攀高挂钩、摘钩时,脚踏物一定要稳固垫实,禁止使用易滚动物体(如圆木、管子、滚筒等)、做脚踏物。攀高必须佩戴安全带,防止人员坠落跌伤;挂钩要坚持“五不挂”,即起重或吊物重量不明不挂,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尖棱利角和易滑工件无衬垫物不挂,吊具及配套工具不合格或报废不挂,包装松散捆绑不良不挂等,将不安全隐患消除在挂钩前;当多人吊挂同一吊物时,应由一专人负责指挥,在确认吊挂完备,所有人员都离开站在安全位置以后,才可发出起钩信号;起钩时,地面人员不应站在吊物倾翻、坠落可波及的地方;如果作业场地为斜面,则应站在斜面上方(不可在死角)、,防止吊物坠落后继续沿斜面滚移伤人。
  ④摘钩卸载。吊物运输到位前,应选择好安置位置,卸载不要挤压电气线路和其他管线,不要阻塞通道;针对不同吊物种类应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支撑、垫稳、归类摆放,不得混码、互相挤压、悬空摆放,防止吊物滚落、侧倒、塌垛;摘钩时应等所有吊索完全松弛再进行,确认所有绳索从钩上卸下再起钩,不允许抖绳摘索,更不许利用起重机抽索。
  ⑤搬运过程的指挥。无论采用何种指挥信号,必须规范、准确、明了;指挥者所处位置应能全面观察作业现场,并使司机、司索工都可清楚看到;在作业进行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重物悬挂在空中时)、,指挥者和司索工都不得擅离职守,应密切注意观察吊物及周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指挥信号。
  【例题】:以下有关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要求正确的是:___。( )、
  A. 在用起重机械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1年
  B. 停用6个月以上的起重机械,使用前应做全面检查
  C. 起重机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考核并取得合格证者方可独立操作
  D. 在起重机上,凡是高度高于2m的一切合理作业点,都应有安全防护装置
  【答案】: C D

  【201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报名专题

  233安全工程师网校已经推出2014年安全工程师高清版课程,我们热忱欢迎大家报名!

  报名热线:4000-800-233。热线开通中,欢迎大家随时拨打了解详情!

  网校地址:https://wx.233.com/aq/

相关阅读

ȫ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