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注安《其他安全》案例题时,许多考生常因“知识点会但答题无方向”而丢分。
“背了无数知识点,案例题还是无从下笔?”
“写满答题框却只得2分?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踩分密码!”
掌握知识点 ≠ 会答题!
缺乏标准化框架,再熟的考点也踩不中得分点!
2025注安《其他安全》案例35问,拒绝无效答案,输出“阅卷人想要的”!
1、按功能类别,列出机修车间应修复和增设的机械设备安全保护装置。
答:应修复和增设的机械设备安全保护装置:(1)联锁装置。(2)能动装置。(3)保持-运行控制装置。(4)双手操纵装置。(5)敏感保护设备。(6)有源光电保护装置。(7)机械抑制装置。(8)限制装置。(9)有限运动控制装置(也称行程限制装置)。
2、针对排查出的电气火灾隐患,指出产生危险温度的原因。
答:产生危险温度的原因:(1)过载;(2)短路;(3)接触不良;(4)散热不良;(5)漏电;(6)电压过高或过低;(7)机械故障;(8)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9)铁芯过热。
3、爆炸危险环境的划分。
答: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场所分为0区、1区和2区。
(1)0区,指正常运行时持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的区域。除了装有危险物质的封闭空间,如密闭的容器、储油罐等内部气体空间外,很少存在0区。
(2)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的区域。例如: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
(3)2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的区域。例如:油罐外3米。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粉尘、纤维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场所分为20区、21区和22区。
(1)20区。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持续或长期或频繁地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20区包括粉尘容器、旋风除尘器、搅拌器等设备内部的区域;
(2)21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21区包括频繁打开的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传送带附近等设备外部邻近区域。
(3)22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的区域,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22区包括粉尘袋、取样点等周围的区域。
4、简述机械维修部气瓶间的安全技术要求。
答:安全技术要求:
(1)气瓶瓶库屋顶应为轻型结构,应有足够的泄压面积。
(2)应有通风换气装置,地面平坦且不打滑。
(3)瓶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
(4)库房应有自动报警装置。
(5)气瓶的库房应与其他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应为单层建筑,墙壁及屋顶的建筑材料应为防火材料。
(6)库房应设有相应的灭火器材,库房周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空、实瓶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8)气瓶放置应整齐,并佩戴瓶帽,立放时,应有防倾倒措施;横放时,头部朝向一方。
5、补充新安装燃气锅炉除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计外的其他安全附件。
答:其他安全附件:(1)温度测量装置;(2)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3)超压报警装置;(4)高低水位报警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5)锅炉熄火保护装置;(6)排污阀或放水装置;(7)防爆门;(8)锅炉自动控制装置。
6、简述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答: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
(1)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答: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包括:(1)设备设施(或物质)保障责任。(2)资金投入责任。(3)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责任。(4)规章制度制定责任。(5)安全教育培训责任。(6)安全生产管理责任。(7)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8、指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并说明其作用。
答:应配备的防护设备、用品及其作用:
(1)通风设备:通风吹散其中的危险有害物质。
(2)检测仪器:检查氧含量及有毒气体浓度。
(3)安全帽:防砸。
(4)防尘口罩:防尘。
(5)安全带:预防高处坠落。
(6)空气呼吸器:应急救护。
(7)防护手套:防止手部伤害。
(8)防静电服:防止静电危害。
(9)防护眼镜:保护眼睛。
9、简述其他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安全教育培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2)岗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岗位安全职责和操作技能。
(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6)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7)预防事故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8)有关事故案例。
10、简述企业主要负责人初次安全教育培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11、简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教育培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12、现场可以使用的禁止标志有哪些?
答:(1)与火、易燃物有关的: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带火种、禁止堆放、禁止穿化纤服装、禁止穿带钉鞋等。
(2)与机械设备有关的:禁止启动、禁止合闸、禁止转动。
(3)与场所有关的:禁止入内、禁止停留、禁止通行、禁止攀登、禁止触摸。
13、现场可以使用的警告标志有哪些?
答:(1)注意安全。
(2)当心(火灾、爆炸、腐蚀、中毒、触电、机械伤人)。
(3)当心(塌方、坑洞、落物、吊物、碰头、挤压、烫伤、)
(4)当心(弧光、高温表面、低温)
14、现场可以使用的指令标志有哪些?
答:(1)必须(戴防护眼镜、佩戴遮光护目镜、戴防尘口罩、戴防毒面具、戴安全帽);
(2)必须(穿救生衣、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15、现场可以使用的提示标志有哪些?
答:紧急出口、避险处、可动火区、击碎板面、急救点、应急电话、紧急医疗站。
1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写出事故类型
答: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的: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其他伤害;高处坠落;火灾。
根据材料情况可以写的: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起重伤害;灼烫;淹溺;坍塌;中毒和窒息。
其他安全考试中不常见的:放炮;火药爆炸;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
17、辨识作业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答: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如砂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2)物理因素,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18、简述涂装车间的防爆专项检查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涂装车间的防爆专项检查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安全警示标志标识。
(2)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安全检查记录。
(4)防护用品及设备
(5)消防器材。
(6)应急处置措施。
(7)易燃易爆物质浓度。
(8)设备接地,静电消除措施。
19、简述对压缩空气罐进行安全检查的要点。
答:(1)压力容器登记使用证,定期检验报告。
(2)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定期检验记录。
(3)作业人员上岗证书。
(4)现场安全警示标志及标识。
(5)检查容器本体、安全附件及仪表状况。
(6)检查容器腐蚀情况。
(7)检查压力表读数及是否正常。
(8)安全操作规程、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运行记录。
20、简述液化气气瓶间安全检查表的主要内容。
答:(1)警示标识张贴是否正确、齐全。
(2)气瓶附件是否齐全并检验合格。
(3)防倾倒装置是否完好。
(4)空瓶和实瓶是否分开存放。
(5)泄漏报警装置是否与风机联动。
(6)电气防爆是否符合要求。
(7)消防器材配置是否符合要求。
(8)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9)日常检查记录是否齐全。
(10)是否存在地沟暗道。
21、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答:(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22、存在火灾爆炸隐患的场所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
答:(1)设置通风除尘装置。
(2)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现场配备消防器材。
(4)清除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
(5)电气设备保持良好接地。
(6)设置静电消除装置。
(7)安装监测报警装置。
(8)惰性气体保护。
(9)防爆电气设备及线路。
23、企业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建立健全并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3)组织制定并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加强安全生产检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5)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6)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7)完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加强应急演练。
(8)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4、常见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1)通风设备:通风吹散危险有害物质。
(2)检测仪器:检查氧含量及有毒气体浓度。
(3)安全帽:防砸。
(4)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尘/防中毒。
(5)安全带:预防高处坠落。
(6)空气呼吸器:应急救护。
(7)防护手套:防止手部伤害。
(8)防静电服:防止静电危害。
(9)防护眼镜:保护眼睛。
(10)防爆灯具:照明。
(11)防爆对讲机:保持联系。
(12)急救箱:应急救护
25、特种作业包括哪些?
答: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应急管理部认定的其他作业。
26、特种设备包括哪些?
答: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27、简述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答: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使用登记证;
(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
(3)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4)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5)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6)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7)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检修、更换记录和有关报告;
(8)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28、简述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要求。
答:(1)办理作业审批手续。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3)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控制措施,制定作业方案。
(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作业。
(5)正确佩戴与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或设备。
(6)保持出入口畅通,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标识。
(7)设置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8)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装备,组织应急演练。
(9)清点作业人员及工器具。
(10)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11)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29、简述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要求。
答:(1)办理作业票。
(2)现场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3)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
(4)作业现场应设置监护人员。
(5)正确佩戴与使用焊接面罩等防护用品。
(6)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电焊作业:
(7)电焊机与动火点的间距不应超过10m。
(8)电焊机加装漏电保护装置,保持良好接地。气焊、气割;
(7)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不应卧放使用。
(8)氧气瓶、乙炔瓶与动火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9)采取防晒和防倾倒措施。
(10)乙炔瓶应安装防回火装置。
30、简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答:编制程序: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风险评估。
(4)应急资源调查。
(5)应急预案编制。
(6)桌面推演。
(7)应急预案评审。
(8)批准实施。
31、简述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答:(1)上报事故,启动应急预案。
(2)组织抢救遇险人员。
(3)组织现场人员撤离/疏散现场及周边受影响人员。
(4)迅速控制危险源。
(5)维护事故现场秩序。
(6)佩戴呼吸器等个体防护用品与装备。
(7)现场设置警戒和警示说明。
(8)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
(9)拨打119,120救援电话。
32、简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简要说明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答: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34、计算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6)其他损失费用。
35、事故的间接原因。
(1)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
(3)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4)安全投入不足;
(5)现场工作检查不到位;
(6)应急预案不完善,未配备应急救援设备,缺乏应急演练。
(7)未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更多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备考资料,可以在233网校免费下载。
别让未知成为拦路虎!9月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全真模考大赛:一场让命题人“破防”的硬核演练!由233网校授课老师亲编出题,这场模考不是普通练习,而是1:1还原真实考试的“战场推演”!
233网校【25年注安-易错考点-提分营】将带领大家开始第三阶段做题巩固。本阶段的易错题大部分并非出自难点,而更多是容易混淆记错的核心考点,因此,通过易错题在考前及时掌握巩固这些知识点十分必要~ 需要加入易错考点-拔高营,可扫码添加学霸君 ,一起冲刺注安考期!
☟☟ 立即扫码,进易错考点刷题营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chenjing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