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技术实务》考试知识点多,专业性强,通关的关键还是要熟悉并真正理解相关考点!本文总结整理了一消《技术实务》第二篇第六章的5个考点,并列举出了相关知识点真题示例,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理解考点,感兴趣的同学建议收藏哦!
《技术实务》第二篇第六章历年分值占比
《技术实务》第二篇第六章核心考点
考点一、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一、人员密度计算
(一)办公建筑人员密度

(二)商场人员密度(人/㎡)

(三)歌舞娱乐放映场所人员密度

(四)展览厅人员密度
人员密度以不宜小于0.75人/㎡计算。
(五)有固定座位场所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二、疏散宽度指标
(一)百人宽度指标定义
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计算公式:百人宽度指标=单股人流宽度*100/(疏散时间*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人数)
(1)工业建筑百人宽度指标

(2)其他公共建筑(除电影院、剧场、礼堂、体育馆外)

备注: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百人不小于1.00m 计算确定。
(3)电影院、剧院、礼堂

备注:电影院、剧场、礼堂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0.6m计算。
(二)疏散宽度(最小疏散净宽度)

三、疏散距离指标
(一)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厂房疏散距离即使设置自喷,疏散距离也不应增加)

(二)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单位:m)

(三)疏散距离的特殊规定

【2024年真题示例】
某建筑高度为20m的5层宾馆,耐火等级为二级,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宾馆采用通风采光良好的敞开式外廊,二层位于两个封闭楼梯间之间客房的疏散门,至最近楼梯间入口的疏散距离最大可为( )m。
A. 50
B. 45
C. 40
D. 55
根据规范二级耐火等级的其他建筑:多层位于两个安全出口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40m,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m。故40*1.25+5=55m。
本题答案为D。
考点二、安全出口与疏散门
一、安全出口
(一)疏散楼梯
(1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两端,以便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
(2宜靠近电梯设置(人们习惯利用经常走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3宜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扑救)。
(4)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顶)。
(5)应避免不同的人流线路相互交叉(以免紧急疏散时不同的人流发生冲突)。
(二)疏散门
(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
(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3)当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小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4)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6)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三)安全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

(四)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五)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六)厂房、仓库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二、疏散出口
(一)基本概念
(二)疏散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

对于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人数众多,如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2023年真题示例】
住宅建筑每个单元同层相邻的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间的水平距离至少应为()m。
A. 5
B. 6
C. 7
D. 4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本题答案为A。
考点三、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2024年真题示例】
某总建筑面积为30000m²的地下1层商场,采用防火墙分隔成两个建筑面积均为15000m²的区域,两个区域连通的部位设有下沉式广场,不同区域通向该广场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应为( )m。
A. 6
B. 9
C. 13
D. 15
用于大型商业建筑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按照下列要求进行设置:
分隔后的不同区域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3m。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可能导致火灾延的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得小于169m²。
本题答案为C。
考点四、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使人员在避难层处必须经过避难区上下。除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或应能使人员的疏散路线保持连续。

二、敞开楼梯间
三、封闭楼梯间(还要满足一般要求)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以及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和房间分隔。
四、防烟楼梯间(还要满足一般要求)
(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设施。
(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
(3)防烟前室使用面积的要求:

(4)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5)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楼梯间适应范围及应用(汇总)

五、室外疏散楼梯

六、剪刀楼梯

【2023年真题示例】
靠外墙设置的疏散楼梯间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房间外墙上的窗口最近边缘水平距离至少应为()m。
A. 1.2
B. 1.5
C. 1.0
D. 2.0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本题答案为C。
考点五、避难层(间)
(一)避难层的设置范围: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且第一个避难层的楼面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地面的高
度不应大于50m。
(二) 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设置条件 |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且第一个避难层的楼面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 |
面积要求 | 避难区的净面积应满足该避难层与上一避难层之间所有楼层的全部使用人数避难的要求。 |
防火构造要求 | 除可布置设备用房外,避难层不应用于其他用途。设置在避难层内的可燃液体管道、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及其他公共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及其他公共区分隔。设备管道区、管道井和设备间与避难区或疏散走道连通时,应设置防火隔间,防火隔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
安全疏散 | 在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的出口处,均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标示避难层和楼层位置的灯光指示标识。 |
其他设施 | 1、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灭火器、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2、避难区应采取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 3、避难区应至少有一边水平投影位于同一侧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范围内。 |
二、避难间
设置部位 | 1、3层及3层以上总面积大于3000m2 (包括其他建筑内3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有开敞式外廊,符合要求的室外平台,可不设避难间。 2、高层病房楼应在第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
通用要求 | 1、避难区的净面积应满足避难间所在区域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采取保证人员安全避难的措施; 3、避难间应靠近疏散楼梯间,不应在可燃物库房、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站等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正下方、正上方或贴邻; 4、避难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5、避难间应采取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或积聚的措施,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除外窗和疏散门外,避难间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6、避难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过输送可燃液体、可燃或助燃气体的管道; 7、避难间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灭火器、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8、在避难间入口处的明显位置应设置标示避难间的灯光指示标识。 |
医疗建筑避难间的设置要求 | 1、楼地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大于24m的洁净手术部及重症监护区,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1间避难间; 2、每间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大于2个,每个护理单元的避难区净面积不应小于25.0㎡; |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h。 |
【2024年真题示例】
某办公楼的建筑高度为300m,设有5个避难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避难层至第五避难层。关于该办公楼避难层的设置,错误的是( )。
A. 第一避难层的楼面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地面的高度为50m
B. 第二避难层和第三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为50m
C. 通向第四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在避难层同层错位
D. 第五避难层的避难区与设备管道区之间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0h
A选项符合第一个避难层高度≤50m的规定;
B选项符合相邻避难层间隔≤50m的要求;
C选项符合疏散楼梯在避难层错位或断开布置的规定。
D选项错误。根据规范要求,避难层内设备管道区与避难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分隔,而选项中2.00h不符合要求。
本题答案为D。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jt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