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未找到 - 233网校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您输入的网址不正确,或者该网址不存在。

10秒后跳转到233网校首页 返回首页

233Уʦʸ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 教师资格证 >> 老师讲坛 >> 中学老师讲坛 >> 中学教育学 >> 文章内容

中学教育学习题班讲义:第20讲

  • 主讲:作者:路奇科目:中学教育学时间:2014年3月25日

第20讲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2006年4月)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答案及解析】B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2005年4月)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及解析】D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的发展。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2006年10月)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答案及解析】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4.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2005年4月)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答案及解析】B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活动 
C.课外活动 
D.劳动 
E.政治课教学 
答案:ABCDE 
三、填空题 
1.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__。(2005年4月) 
2.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了__体谅(或学会关心)__(2006年10月) 
3.当代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__体谅模式__、社会模仿模式等。 
4.所谓__道德两难__,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四、简答题 
1.体谅模式的特色是什么? 
答案: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时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所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运用说服法进行德育要注意什么问题。 
2.试论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明确目的性。说服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个别特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符合需要、切中要害、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切忌一般化、空洞冗长、唠叨。@1qa知-i,只性、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发、获得提高,所选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动有趣、喜闻乐见。③注意时机。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道理,而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④以诚待人。教师的态度要诚恳、深情、语重心长、与人为善。只有待人以诚,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使教师讲的道理易被学生所接受。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如下: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ʦ

  • ijѧԺʦʸѧѧʦ½ѧ15꣬...

    ϸ

  • ᣬҽѧԺʦѯʦڵν...

    ϸ

  • ˷n
  • ˷nѧԺʦʦѧ˶ʿ13...

    ϸ

  • Ϻ
  • ϺʦͨһףҲԱɳͨԸ...

    ϸ

Ŀͨ
ͨԾȥ
页面未找到 - 233网校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您输入的网址不正确,或者该网址不存在。

10秒后跳转到233网校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