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4.3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9日

第三节 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进入小学后绝大多数六七岁的儿童不再留恋幼儿阶段的游戏生活,他们离开家庭,开始接触和适应一个崭新的社会生活环境——学校。家庭环境变为学校环境,必然使儿童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各种根本性的改变。由于交往范围的扩大,儿童开始面临一些学校、班级、团体、家庭和社会对他们新的期望与要求。
  小学生时常表现出一方面希望认同父母,另一方面又想离开他们而独立的倾向,但很少付诸于行动。学龄儿童对同伴有明显的依从性或趋同性。到了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喜欢团体性的活动,并对于小团体产生依恋感和一体感,希望成为团体中受欢迎的成员,不愿意离群索居。所以,这个阶段被称为“小团体时期”(Gang Age)。这时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发展得很迅速,
  他们会很快超越自我中心,变得合作,较少与人争吵,并学会离开成人而独立。
  一、小学生同伴团体的发展
  (一)同伴团体的含义
  同伴团体是指一些在年龄、身体、社会地位等方面极为接近的儿童组成的群体。同伴团体形成的基础是同伴之间平等的地位,并且彼此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等。
  在6~10岁阶段,同伴组内交往更加频繁。当心理学家研究有关同伴组问题时,他们指的不仅仅是同伴的集合,而是~个联盟,即在一定规则基础上的相互交往,限定一个范围并具有一个清楚或不清楚的规则,成员之间应遵守行为规范,形成一个结构或是一个阶层组织,成
  员朝着共同目标的实现而一起工作。幼儿园的孩子确实能分享共同的利益,当他们在一起玩耍时,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遵循比较松散的、限定的行为规则。但是这些学前期同伴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每天处于波动状态,而且儿童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时常被成人否定。可是这些学龄儿童所玩的小组游戏却是不同的,儿童遵循的规则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在小组中他们确定出自己稳定的角色和地位,这些常常成为他们自豪的源泉。所以6~10岁儿童最大限度上表现出他们独立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同伴组里他们可能并学会许多有关追求社会目标方面的重要课程。
  (二)同伴团体的特点
  同伴团体是在小学生同伴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
  (三)同伴团体的种类
  小学生同伴团体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的结构可能比较松散,也有的结构比较严密。一般可分为有组织的团体和自发的团体两种:
  1.有组织的团体。在小学儿童生活中,最大的有组织团体是班集体。小学儿童班集体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具体表现为刚入学的小学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观念和意识。一年级下学期,初步形成了集体的观念和意识。二年级已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能逐步把集体的需要转化为自己的需要,把班集体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服从班集体的要求,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同时,从这时起,班集体内部成员的适应能力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成为班集体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另一部分成为班集体的成员。到中、高年级,班集体的组织形成日益巩固和加强,学生的班集体意识更加提高,初步懂得了自己利益与班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能自觉服从集体的要求,维护集体利益。
  2.自发的团体。小学生自发团体的性质比较复杂,有时可能是班集体的必要补充,有时又可能是班集体的对立面。小学生自发团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亲社会团体,即被社会肯定的团体,如学雷锋小组;非社会团体,即有各种共同兴趣的团体,如课外兴趣小组;反社会团体,即被社会所反对的团体,如盗窃集团等。一般来说,在小学生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团体比较多,第三类团体比较少。第一类和第二类团体对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有利的,第三类团体则是有害的。
  (四)同伴团体的功能
  1.让每个儿童从同伴团体中获得社会信息,并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
  2.让每个儿童从同伴团体中获得有关自己能力的反馈信息,根据这方面的信息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好、一般或不好的评价。
  3.同伴团体促进儿童社会依恋情绪的正常发展。
  4.好的同伴团体可以为儿童建立一个社会网络系统,对儿童的行为起调节、控制作用。相反,不好的同伴团体可能使儿童走上错误的道路,如表现出犯罪、抽烟、酗酒等行为。
  5.好的同伴团体为儿童认知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五)同伴团体的发展过程
  小学生的同伴团体的形成与发展有个明显的过程,一项研究发现,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发展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处于该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团体,各自正在探索与谁交朋友。
  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因空间的接近,如同桌、同路等因素而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因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分化出属于支配地位和被支配地位的学生。
  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开始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团,出现了统帅小集团的领袖人物,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
  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各个小集团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团体,并出现了统帅全年级的领袖人物。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