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模拟试题

2017年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考试历史真题精选十

来源:233网校 2017年4月1日

第11题单选 宣传进化论,进而警示国人,如墨守成规,拒绝变革,就将被先进的西方民族所淘汰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文学革命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天演论》这一著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严复是维新运动的著名理论宣传家,他对近代中国的最大贡献是翻译了《天演论》,把进化论系统介绍到中国。在《天演论》一书中,严复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宣传了“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理论,认为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本题避免错选的关键在于记清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及其主要贡献,以免张冠李戴。相关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由干王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第12题单选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文章阐述中国人民对十月革命应采取的态度是“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及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该文的作者是
  A.鲁迅
  B.蔡元培
  C.胡适
  D.李大钊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1916年底,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推动北大改革,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的口号;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鲁迅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对文学革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十月革命爆发后,少数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其中李大钊是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歌颂十月革命。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本题避免错选的关键在于记清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以免张冠李戴。
  第13题单选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有过一种通俗的解释:总路线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又要有一双翅膀。这个“主体”是指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掌握程度。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为正确选项。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是两翼;“化”与“改”之间,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掌握了相关知识,本题并不难解。
  第14题单选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描写一对青年男女深深相爱却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下被迫殉情的悲剧故事。这部作品是
  A.《堂吉诃德》
  B.《十日谈》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哈姆雷特》
  答案:C
  解析: 本题涉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作品。题干中高度概括地描述了这部作品的主要脉络,突出了一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悲剧故事。这个故事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很有特色,已经广为人知。因此,只要能够区分出选项中哪些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比较容易选中正确项。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A项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B项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乔万尼·薄伽丘所著。容易与正确项混淆的是D项,《哈姆雷特》也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并且也是悲剧;但它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揭露的是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堕落和尖锐斗争。
  第15题单选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继承了洛克的学说,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系统阐述了
  A.天赋人权思想
  B.人民主权理论
  C.三权分立原则
  D.社会契约理论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启蒙思想家思想的认知。题干中强调了孟德斯鸠继承了洛克学说,指出了孟德斯鸠的名著《论法的精神》,给出了一个明确回答问题的指向,即《论法的精神》系统阐述了什么。在这部著作中,孟德斯鸠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进而深入地探讨了自由赖以存在的体制条件,并借此找到恢复自由的基本手段——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天赋人权思想是由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于17、18世纪提出的,他们认为在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也是人固有的权利。在人民主权理论上,洛克和卢梭是其集大成者。同时,卢梭还系统地阐发了社会契约理论。
  第16题单选 林肯总统在任期内,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叛乱各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宣布这一内容的文件是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美国历史上一份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献,即《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宣言颁布于1862年9月22日。该宣言与同时颁布的《宅地法》相互配合,扭转了美国内战的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1865年1月,国会根据林肯的建议,通过宪法第13条修正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度。它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其他三个选项均与题意不符且颁布时间或在此之前,或在此之后。从时间上即可做出排除。
  第17题单选 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的是
  A.英国的克伦威尔
  B.美国的华盛顿
  C.法国的罗伯斯庇尔
  D.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废除农奴制。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敕令,宣布给农奴以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典押、交换和转让农民,农民享有家庭和婚姻生活的自由,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从事工商活动。这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改革;由于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A、B、C三个选项都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排除,并且关键的一点是,英、法、美三国都没有俄国式的农奴制度。
  第18题单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主要盟国发表宣言,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该宣言是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宣言》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开罗宣言》的史实。该《宣言》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反法西斯盟国合作中不是最出名的,但在打击日本法西斯方面所起的作用却是最主要的。
  《开罗宣言》规定: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记住了《开罗宣言》的内容,本题正确项就一目了然了。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其他三项中容易混淆的是D项。在波茨坦会议上,除了发表了由苏、美、英三国首脑签署的《波茨坦宣言》外,中、美、英三国首脑还签署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即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其中规定: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其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等。只要清楚了《波茨坦公告》是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就可以做出区分了。
  第19题单选 杜鲁门主义提出时,美国政府大肆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一位议员对杜鲁门说:“要想国会通过这一议案,唯一的办法就是发表一篇讲话,把全国人民都吓得心惊胆战。”这反映出杜鲁门主义
  A.完全以捏造的事实为依据
  B.歪曲了苏联的对外政策
  C.将矛头也指向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
  D.借口受到威胁企图发动对苏战争
  答案:B
  解析: 本题涉及对杜鲁门主义的理解与辨识。杜鲁门主义是意识形态对抗的产物,它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在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理由下,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把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视为“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它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从而把矛头对准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的反映。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A项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在希腊、土耳其两国,左翼力量确实有了较大增强,苏联也有反对美国霸权的政策,还不是完全的捏造事实;C项中的中国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在杜鲁门主义中不是论述的主体;而杜鲁门主义作为“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也不是宣扬进行“热战”,故D项也不正确。
  第20题单选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决定1973年为“欧洲年”的时候说:“美国与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这反映出
  A.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欧盟实力地位上升
  C.美国力图与西欧建立军事同盟关系
  D.美国与西欧经济联系密切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关系的变化。题干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尼克松希望改变美国与西欧关系,改变的方向是建立“伙伴关系”。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不难发现,此前一直以“自由世界”领袖自居的美国,也是一直视自己为西欧的拯救者和大老板的美国,这时开始要寻求与西欧平起平坐,互相帮衬,共同合作了。再结合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对西方世界的冲击,就可以看出,美国的地位今非昔比,已经不可能像原来那样稳稳地占据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了。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B项中的欧盟是一个特指概念,是指1993年正式成立的欧洲联盟,因此从时间上可以排除此项;C项与题意不符,且美国与西欧国家早在战后初期就已建立了军事同盟;D项只是美欧关系中的一个方面,并且尼克松也不是单指经济关系而言。

2017成考:2017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入口 2017年成人高考招生简章

告别盲目备考,锁定考点,突破难点,2017年成人高考一次过不是问题!点击进入>>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