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安全工程师>专业指导>生产技术

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第一章讲师讲解:第8节

作者:【田思进】 2014年10月8日
  三、人的心理特性
  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引发的事故约占70%~75%,或者更多。安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范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力
  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像力和操作能力等。
  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大脑对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即对感觉到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反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一个知觉、思维、言语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在感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叫做观察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在工业生产和科研等活动中,要求安全监察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及时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或集中。注意能保证人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注意”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人在操作机器时必须能集中注意力,这是减少误操作、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3.记忆
  记忆是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记忆是从认识开始的,并将感知的知识保持下来。根据保持的程度,分为永久性记忆和暂时性记忆。记忆的特征有:持久性、敏捷性、精确性、准确性等。在安全生产中记忆力强弱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可能因素之一。
  4.思维
  思维就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括、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人的阅历(包括知识的深浅)、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阅历越深,实践经验越丰富,思维能力越强。
  5.操作能力
  操作是人通过运动器官执行大脑的指令对机器进行操纵控制的过程,操作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安全监察人员及工人搞好本职工作极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以上所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就构成人的智力,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想象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
  (二)性格
  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道德品质和意志特点是构成性格的基础。
  尽管人的性格有千差万别,但就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等5种。在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鲁莽、高傲、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性格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亡事故的。
  安全心理学的任务是要深入挖掘和发展劳动者的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提倡养成原则性、纪律性、自觉性、谦虚、克己自制等良好性格;克服和制止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等易于肇事的不良性格。
  (三)气质
  人们气质表现的典型特征有以下4种。
  1.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刚毅不屈,往往倾向于性情急躁、主观任性;
  2.灵活机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性格开朗,亦倾向于情绪多变、轻举妄动;
  3.安静、不外露、沉着、从容不迫、耐心谨慎,亦倾向于因循守旧、动作缓慢、难以沟通;
  4.孤僻、消沉、行动迟缓、自卑退让,亦倾向于平易近人、容易相处、谦虚谨慎。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合理地选择不同气质的人担任不同类型的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其所长,有利于完成任务,或可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从人的气质出发,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否则,不仅难以达到教育的自的,而且往往会产生副作用。
  (四)需要与动机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达到有益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对安全、教育、劳动、交往的需要比对衣、食、住、行的需要更为强烈。其中对安全的需要(免除灾害、意外事故、疾病等安全需要)更为突出。安全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家庭、社会、企业和国家的需要,只有将安全意识提高到这个水平,安全管理人员才能各尽其责,操作人员才能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达到满足安全需要的目的,同时实现企业最基本的获利需求。
  (五)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由肌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类所特有。情绪带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较少冲动性,其外部表现也能加以控制。情绪带有情境性,它由一定的情境引起,并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而情感则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以下2种不安全情绪:
  1.急躁情绪
  急躁情绪的表现特征是干活利索但毛躁,求成心切但欠谨慎,工作不够仔细,有章不循,手与心不一致等。
  2.烦躁情绪
  烦躁情绪的特征表现为沉闷、不愉快、精神不集中,严重时自身器官及生理机能往往不能很好地协调,更难以与外界条件协调一致。
  以上不良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能够控制人的身体及活动,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判断力降低,甚至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带着这种情绪操纵机器则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六)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与表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时。必须有意志活动的参与,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这个道理。

ȫ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