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мʦм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金融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

2010年8月4日来源:环球网校网校课程 在线题库评论
导读:主要介绍通货紧缩的涵义与标志、成因与危害及通货紧缩的治理及我国的实践等。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及我国的实践

  (一)通货紧缩的治理

  除少数经济学家相信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外,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通过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货币主义者建议采用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手段振兴经济。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适合本国的治理措施。

  1.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针对西方世界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状况,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套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相应的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并力求通过国家干预来解决问题。这些政策主要有:(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应量,压低利率,以刺激投资与消费;(2)赤字财政政策,即政府要用举债的办法发展经济,扩大有效需求。不过,凯恩斯认为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以货币政策为辅。其理由是货币政策有局限性,存在流动性陷阱。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货币主义在猛烈抨击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同时,提出了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和货币政策重要的经济思想,提出以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为中心的政策主张。

  由于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以稳定通货,反对通货膨胀为前提条件的,是以经济自由化和反对政府干预为思想基础的,因此,似乎看不出货币主义在反通货紧缩中有何作为。但仔细分析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有两点值得重视。其一,认为货币数量是经济中一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变量,货币政策是一切经济政策中一重要的法宝;其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就只能产生“排挤效应”,不可能产生“乘数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主义实际上是主张通过扩大购买政府债券、降低存款准备率等手段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压低市场利率,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达到刺激消费与投资、振兴经济之目的。因而绝不能认为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无能为力。

  3.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两种方法。减税涉及税法和税收制度的改变,不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控手段,但在对付较严重的通货紧缩时也会被采用。财政支出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加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同时,财政支出增加还可能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政府既可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加强技术改造投资,以扩大投资需求,又可通过增发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及退休人员的工资,以扩大消费需求;既要适度扩大财政支出的总量,又要注重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既要增加中央政府投资,又要鼓励和带动地方和民间投资;既要坚持立足内需为主,又要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扩大外需;既要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又要解决供给刚性和产业结构问题。

  当然,增加财政支出只是弥补总需求缺口的临时性应急措施:一方面,政府举债能力有限,在国民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时,财政支出虽可以扩大,但社会闲置资源毕竟有限,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要适度,否则财政赤字会超过承受能力,引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有限。如果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有利可图的机会,那么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对付通货紧缩,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扩大低效率和无效率的投资,会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多种方式,如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适当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适当增加货币供应,促进信用的进一步扩张,从而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正常增长对货币的客观需求基本平衡。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货币给予足够供应。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一是以间接调控为主;二是调控货币总量与调节货币层次相结合;三是在需求管理的同时兼顾供给管理;四是寻找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结合点。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因为作为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它们的着眼点都是短期的。对于因生产能力过剩等长期因素造成的通货紧缩,短期性的需求管理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供需矛盾突出时,在供需矛盾的背后,往往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因此,要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就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说,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对于生产过剩的部门或行业要控制其生产,减少产量。同时,对其它新兴行业或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应采取措施鼓励其发展,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增强社会购买力。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也是在中长期内治理通货紧缩的有效手段。在生产能力过剩时,很多行业会出现恶性市场竞争,为了争夺市场,价格战会不断出现,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如果价格战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一些企业退出市场。,或者在行业内部出现较大范围的兼并与重组,即产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则在调整后的产业组织结构中,恶性市场竞争会被有效制止,因恶性竞争带来的物价水平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就有可能避免。

  (4)推进金融制度建设

  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方面的原因,如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进步造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等,但现代经济社会的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对于位居现代经济核心地位的金融部门来说,如果其运行出现问题,就可能在出现通货紧缩的苗头时不仅不能有效地遏制其发展的势头,甚至可能加速其发展。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通货紧缩和大危机就是一个例证。一般来说,如果金融制度运行出现了问题,导致全社会的信用危机甚至信用崩溃,则通货紧缩就会伴随着全面的经济衰退。为了防患于未然,金融部门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的防范制度,以避免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大致来说,旨在治理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金融制度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建立并完善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或减少银行不良资产的出现。银行不良资产对于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流动性要求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在外部条件具备时,不良资产往往是引发全面的银行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为此,银行在开展资产业务时要做好贷款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的破产是正常的,但对其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防范措施,否则个别银行的破产可能会引发全社会的信用危机。为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必要的。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正是在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后建立起来的。

  第三,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由于社会对信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客观上要求金融制度安排应该具有满足多样化合理的信贷需求的信用供给结构,如果信贷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则一部分信贷需求将得不到有效的供给,客观上抑制了投资的增加。

  (5)其它措施

  除了以上措施外,对工资和物价的管制政策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手段之一。比如,可以在通货紧缩时期制定工资增长计划或限制价格下降,这与通货膨胀时期的工资一物价指导线措施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但作用原理是相同的。此外,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干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股票市场呈现牛市走势,则有利于形成乐观的未来预期,同时股票价格的上升使居民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上升,产生财富增加效应,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4)推进金融制度建设

  (5)其它措施

  【例题9,单选题】货币主义认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就只能产生( )。

  A.乘数效应 B.排挤效应 C.收缩效应 D.扩张效应

  答案:B

  【例题10,单选题】治理通货紧缩,凯恩斯主义认为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是实行( )。

  A.国际收支逆差政策 B.增加收入政策

  C.赤字财政政策 D.收入指数化政策

  答案:C

  (二)我国的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的难题是需求过旺,供给相对不足。但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也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为此,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对减轻通货紧缩的危害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治理通货紧缩的稳健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下调利率

  从1996年起,8次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下调居民存款利率,使储蓄的超常增长降了下来,对分流储蓄、活跃货币市场起到了一定作用,货币供应量中的准货币比例下降,货币流动性增强。2000年末,货币流动性比率( )为39.5%,是1997年以来的值。下调企业贷款利率,大幅度减轻了企业利息负担,对改善企业经济效益、恢复生产者信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大幅下调了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限制了商业银行在资产运用上减少贷款资产,增加中央银行储备资产的“套利”行为;再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中央银行吐出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降低融资成本。

  要求各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内部资金上存、下借利率,限制其内部资金不正常回流的“套利”行为。

  在下调贴现和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改变再贴现利率按同档次再贷款利率下浮,贴现利率按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的方法,实行脱钩。确立全国统一的再贴现利率,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上加点生成。这一改革为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下调利率支持了资本市场发展,降低了国债发行成本,启动了国债投资。

  2.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调整金融机构一般存款缴存范围,将原来金融机构代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和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一般存款,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

  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账户,实行按统一法人、按旬考核,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的存款成为超额准备,主要用于清算。

  3.增加基础货币供应

  通过收购外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1997年,中央银行通过收购外汇比上年增加了外汇占款资产2764亿元,成为吐出基础货币的主渠道。1998--1999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汇占款分别比上年增加了440亿元、1013亿元。

  运用再贷款,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增强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实力。为了保证基础货币适度增长,中央银行增加了再贷款投放,1999年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再贷款资金比上年增加了1221亿元。

  更多相关信息:考试大经济师考试论坛 经济师考试在线中心 经济师网校辅导

责编:chenying评论
γרҵ ʦ ԭ/Żݼ
2017мû֪ʶ 350 / 350
2017мھ 350 / 350
2017мԴ 350 / 350
2017м̹ ͮ 350 / 350
2017м˰վ ɱ 350 / 350
2017мר 350 / 350
2017мزþ 350 / 350
2017мʦũҵþ κ 350 / 350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