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常生产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生产岗位的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操作条件、主要工艺参数及设备等,要熟练掌握各种事故(停电、停风、停水、停汽、燃料油中断等)的处理方法。
2.生产岗位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和各项岗位责任制,对本岗位的设备运转情况和操作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异常情况和不安全因素,要判断准确,处理得当。对设备要加强维护保养,做好机泵的润滑工作,做到五定三级过滤,备用机泵要处于良好状态(热油泵要提前预热)一旦发生问题能及时启动切换,排除隐患。来源:www.examda.com
3.任何一个岗位要调整操作,都要事先与有关单位,有关岗位做好联系,以免引起其它岗位发生问题。
4.经常认真检查并会使用本岗位的各种安全设施(如灭火机、灭火蒸汽线、防毒面具等)要保持良好可用,但不得随意动用。
5.生产中严格执行工艺卡片、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超转数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6.装置内严禁烟火,用火要办理手续,不准穿钉子鞋进入装置,不准用铁器直接在装贮油的设备、容器上敲打,不准在高温设备管线上放置易燃物,烘烤衣物及食品,避免造成火灾事故。
7.禁止用汽油(包括溶剂)擦洗地面,工具和设备等。靠近高温设备和火源处不准放置油桶,以免引起火灾。
8.机泵、管线、容器发生跑油或漏出瓦斯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用蒸汽掩护,吹散瓦斯和油蒸汽,以防瓦斯和油蒸汽积存,造成事故。
9.进入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女工要戴好工作帽,发辫必须塞入帽内,以防被转动设备绞伤。
10.新工人、实习代培人员进入装置,必须在本岗位操作人员带领下工作,不经允许不得单人操作及动用仪表和设备,避免误操作引起事故。
11.岗位操作人员调换时,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然后进行技术安全考核,合格后方可顶岗操作。
12.原料或产品换罐。操作方案改变等,操作人员要严密注意防止原料泵抽空,产品泵憋压,使操作条件被破坏。
13.油品出装置防止超温超压,一般出装置温度必须高于油品凝固点10℃以上,进罐的温度必须低于100℃,防止突沸。
14.阀门特别是铸铁阀在关紧时不要用力过大,打开阀门时一般不要开到头,而应回松,防止阀门损坏,造成事故。
15.装置内凡有泄漏处,要及时修好,暂时无法处理的,也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16.装置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时清扫,要保持装置内下水井,排水沟畅通。
四、停工扫线的安全技术规程
停工检修的实践证明:设备及管线的抽空、扫线、排空工作做的好坏,是关系到检修工操作能否顺利进行和人身及设备安全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1.停工前根据检修类型,动火范围等,制订出详细的停工方案和要求标准,参加停工人员应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停工步骤,明确本岗位的责任,做到心中有数。
2.在实施停工方案的每一步骤前,都要事先与有关单位有关岗位联系好,以免引起其它岗位发生问题。来源:www.examda.com
3.扫线时,要注意选择扫线介质、瓦斯线、高温管线。不准用压缩风扫线,以防止形成爆炸混合物着火爆炸。
4.扫线时,应先扫重质油线,然后扫轻质油线(防止重质油线冻凝)应集中汽量按系统逐次进行扫线,防止因全面开汽扫线造成蒸汽压力降低,不易扫净。要把所有的管路都扫到(包括支路),不得留有死角,扫完线应先关被扫管线阀门,后停汽,防止油品倒流。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5.扫线前,要先排净蒸汽里的冷凝水,然后慢慢开汽,由小到大,防止发生水击,震坏管线和设备。
6.机泵出口及管线上的压力表阀门在扫线前要全部关闭,防止水击震坏。
7.扫线时,不得直接经过齿轮油表,而应走付线。
8.管壳式冷换设备在用蒸汽吹扫时,一程吹扫,另一程必须有放空泄压处,防止液体气化,憋坏设备。
9.塔、容器及冷换设备在把油抽空,扫完线之后,还要用蒸汽蒸塔、水洗(塔、容器内动火时,必须用蒸汽蒸塔不小于48小时,不动火时,也要蒸塔不小于24小时)在点排空,直到排汽中不带油为止。
10.在吹扫出装置管线时,在扫线前应事先与油品操作员联系好,防止憋压、冒顶事故发生。
11.全装置吹扫完毕后,应将各管线设备的低点放空打开,放掉因扫线积存的冷凝水。
12.做好明沟、下水道、下水井的处理工作,确保检修动火安全。
13.塔、罐、容器吹扫、蒸塔、水洗完毕后,要打开上、中、下三个人孔,进行自然通风不少于十二小时。
责编:sf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