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考试大 >> 建筑工程 >> 建筑周边 >> 工程技术 >> 文章内容

楼地面沿板缝方向裂缝及预防

来源:考试大  2011年1月5日   【考试大,有你,也有我!
  一、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

  沿板缝方向产生纵向裂缝的因素较多,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板缝嵌缝质量低劣。装配式板是由多块条板拼接而成的体系,条板之间灌缝后成柱铰连接,能传递剪力,但不能传递弯矩,虽然仍非一体,但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相邻板之间有明显的共同工作效果,这对改善受力板的工作状态是有利的。有的施工人员对此认识不足,操作草率,用落地灰、碎石杂物填塞板缝;有的用粒径较大的其它部位的剩余混凝土灌缝,致使大骨粒卡在缝的上部,影响缝底混凝土捣不实,养护不良,嵌缝质量不高,传递剪力能力减弱。当一块板受较大荷载作用时,即与相邻板产生错位而导致纵向缝。

  二是灌缝后施工受荷过大过早。施工中为了加快进度,往往在嵌缝后即着手下道工序的施工,从而导致嵌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或由于荷载过大引起板与嵌缝混凝土脱离,或由于受荷载过早而造成嵌缝混凝土“内伤”,使嵌缝名存实亡,失去了传递剪力的作用,这就是产生纵向裂缝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是楼地面面层与楼板结合不实。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8(TJ10—74)中,楼面面层是作为恒载处理的,面层与板面结合牢固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板挠度减小,强度安全储备提高,板与面层为一体;反之,如果板面清洗不净,亦不洒水湿润,势必造成面层与板面脱离,则面层对板的强度、刚度均不能起增强作用,变形也就不可能减少。

  四是安装楼板时支座处不铺垫砂浆。设计装配式楼板时,是将楼板作为简支梁计算的,支座为理想铰接。但支座处铺垫砂浆后,板在支座处的实际受力状态和简支状态是有一定差别的。这是由于板与支座之间砂浆的粘结力,将对板产生一定的约束(微小负弯矩),使跨中产生一反挠度(-F2)。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跨中挠度F1=与(-F2)之和,即F= Fl+(-F2)=Fl—F2为板的终跨中挠度。它显然是小于外荷载产生的简支梁跨中挠度Fl的。因此,支座粘结力的存在减小了构件的跨中变形,这对防止纵向裂的产生显然是有利的。根据实践和实验证明,在同级荷载作用下,板下铺浆时,其跨中挠度减少20%而承载能力提高17.6%.但实际施工中,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或未铺垫砂浆或提前铺抹,待砂浆硬化后再安装楼板,这都使铺垫砂浆的效果大大降低。 来源:考试大-建筑工程类考试

责编:wql 纠错

[1] [2] 下一页

 
网友跟贴

暂无跟贴,欢迎您发表意见

 
 
跟贴共0
笔 名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考试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