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考试大 >> 建筑工程 >> 建筑周边 >> 市政工程 >> 文章内容

论过去十年中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探索

来源:考试大  2009年6月30日   【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
  4.412个团队及设计师的实践及作品评述
  运用当代的设计语言,应对景观触及的当代社会、环境及文化问题,是景观设计当代性的体现。在过去十年景观巨变的洪流中,当代景观设计不乏闪光的作品,但在媒介中展现出来,并引起关注和讨论的作品的确存在于一个小众的范围中,这里从“当代设计语言”、“生态性”和“人性化”三个角度,选择了十二个设计团队和设计师的十九个建成作品和一个展览,试图对其进行在当代语境中的剖析,进而呈现中国十年景观设计的“当代性”探索的图景,并思考这些作品在当下语境中的意义。
  这些作品的选择方式和被选择的作品又同时具有缺憾,一个方面是“当代设计语言”这一要素对作品的过滤,而对当代设计语言的认知上,又被作者加上了形式上纯粹的要义,过滤掉了那些折衷主义设计手法的作品,某些设计语言上平庸的实践同样也很好应对了人性化与生态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被选择的某些作品缺乏对生态性的关照,这其中有其场地语境上的限制,亦有观念的差异。但两者之间的矛盾恰恰昭示了中国十年普遍的当代景观设计实践,始于形式上的变革和设计语言上的探索,止步于生态设计,当然被选择的案例中不乏以生态设计为先导的作品。同时,被选择的某些设计师或团队的实践并不具有典型性,某些设计师的实践也仅以少量的作品呈现,但选择的前提在于其作品在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严肃的思考性,并将思考性在作品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4.4.1俞孔坚及土人与北大团队的实践及作品
  在过去十年中,俞孔坚及土人与北大景观团队的实践和探索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团体不断以理论同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批判性、颠覆性和建构性的并行是其实践的重要特征。以下的四个不同阶段的作品体现了这个团队的实践过程及观念。中山岐江公园、浙江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四个案例是不同年度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奖(ASLA)获奖作品,四个案例被巧妙的冠之以四个带有诗意性的主题,分别是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漂浮的花园、将稻香融入书声、绿荫中的红飘带。中山岐江公园是俞孔坚及土人团队进入大众视野的个标志性的作品,岐江公园的主题理念是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在中国开创性地将现代工业遗存定位为遗产,并使之以新的形象走入大众的日产生活,岐江公园将生态性、当代艺术和平民化的空间结合在一起,并建立起新的设计语言,纯粹的直线、斜线式的大构图打破了传统园林曲径通幽的意向,将空间的潜能向平民释放出来,系列盒子的运用表达了穿越与围合的场所魅力,设计语言和元素的重复运用强调了韵律之美,中山岐江公园是一个综合性的作品,是中国景观设计对当代性探索的完整体现;漂浮的花园——浙江永宁公园是对城市水系渠化和工程化的颠覆与批判,将工程景观还原为生态景观,并且与洪水为友的理念赋予了景观的可变化性;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通过对景观绿化主体材料从需维护的观赏植物到农作物的置换,实现了设计观念的重建,赋予了景观以生产性,表达了对当代可持续发展中能源问题的思考;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是观念与立场碰撞的升级,对环境的少破坏原则形成了一条少介入的、绕过树木的红飘带,同时又将人在环境中的创造做了的表达,在一个绿色的环境中运用了带有刺激性的红色,少的介入和限度地运用话语即表达了景观设计应对自然环境的立场。俞孔坚及土人与北大景观团队的实践指向中国当代的宏观问题,在反对宏大叙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俞孔坚却以批判的方式致力于宏大理论的建构,将当代景观设计的实践引入到社会责任的范畴。
  4.4.2王向荣及多义景观的两个作品
  王向荣及多义景观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景观设计专业界的持续关注,从德国卡塞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王向荣回到母校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任教授与副院长,并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多义景观。王向荣在较早的中关村科技园的设计中,将极简主义的形式和带有工业化痕迹的设计元素相结合,并将之融入到生态的湿地环境中,其简约、严谨,呈现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态性。在厦门园博园竹园的设计中,王向荣将带有中国性特征的元素与其一向简约的设计手法相结合,以白墙、白沙地、钢格栅路径、黑色石条和被认为是中国精神的代表元素之一的竹子等元素,围合了一个具有强烈中国意味和当代性的开放性园子。
  4.4.3朱育帆的两个作品
  朱育帆任职于清华大学景观学系,其设计的香山81号院获得了2008年度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奖的住宅类荣誉奖,香山81号院是一个联排别墅项目,山地建筑的特征明显,设计的总体理念是诗意的山地栖居。其突出的特点是设计师对乡土石材的大量运用,以及充满魅力的景观节点、景观空间的把握和现代设计语言的运用。北京商务中心区现代艺术中心公园是朱育帆的另一个作品,《生命的景观》的著者——斯坦纳先生给笔者强烈推荐这个作品。项目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中心,处在一个交通枢纽的上部,以大环的形式呈现,作品堪称精致,悬浮的大环以一个圆形水池为中心,周边不同高度的环形墙围合了空间,暖黄色石材的运用带给人们视觉上的舒适,所有的设计元素都得到了严谨的控制,黑色砾石的运用、树在空间中的布局、锈钢板对路径的收边以及钢板雕塑构成的小入口,都是国际上普遍运用的当代景观设计的语言和手法。空间的品质、稳定感带来的归属感是其突出的特征。艺术公园从构图到空间的设计都带有独特的魅力,可以追溯到西方经典现代主义的探索。但将之放在整个当代的大语境中解读,却缺乏对时代问题的思考和批判,当然,在一个资金高度集聚的中央商务区,有其产生的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具有此时此地的特征。
  4.4.4庞伟及广州土人的两个作品
  由庞伟领衔的广州土人团队处在当代景观设计语言探索的前沿,同时又共享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的平台,广州土人的三位主创人庞伟、张健与黄征征同是建筑学的背景。由“方言景观”主导的理念和持续的对当代文化的思考使近年来广州土人的实践备具批判性。庞伟及广州土人同样是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者,并且庞伟全程参与到了公园的施工过程。中山尚城36度半山体公园是庞伟的方言景观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保留原有平常的乡土景观基底,并以较少介入的方式添加必要的构筑及场所,36度半的寓意为不高烧也不低烧,一种常温的健康设计,在公园中,华南乡土植物的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魏敏的《中山尚城36度半山体公园乡土性植物设计回访评价》一文中,详细列举了场地中的56种植物,其中乡土植物占70%.广州光大花园是一个居住类景观设计项目,其很好地将自由的当代艺术形式与乡土植物结合在一起。作品中打动人心的空间是表现力强的自由曲线浮桥穿越乡土水生植物的图像。佛山景观塔是一个当代艺术作品,包括中山岐江公园的景观塔设计,是庞伟及广州土人团队将当代艺术特征介入到当代设计语言的探索起始。
  4.4.5易道设计的金鸡湖项目
  易道公司是较早介入到中国规划与景观设计市场的境外公司,普遍的境外景观设计公司在中国的实践,缺乏针对中国问题的批判和观念上的思考,更多的切入点在于现实环境的设计和城市美化的角度,这与多数城市管理者的理念趋同,加之丰富的环境设计经验,促成了境外景观设计公司在中国商业上的成功。易道公司在中国的实践也摆脱不了以上的语境,但较之普遍的境外公司,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有着观念上的诉求,其设计的苏州金鸡湖项目获得2003年度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奖,作为滨水景观设计在城市开放空间之中的探索,从对人性化的解读和语言的运用做出了努力,但其在整体的生态设计上有着缺憾,诸如高维护的植物的运用,较为单一的硬质水岸设计失去了丰富的水生态环境。总体上是一个空间语言严谨,以精致见长的受城市美化思想主导的作品。
  4.4.6吴钢及维思平的两个项目
  吴钢及维思平设计团队的主要实践体现在建筑设计上,以亚运新新家园会所、龙山小镇教堂几个建筑为代表的项目引起持续,这一团队较早地介入到了景观设计实践,设计元素的简约,甚至接近于“无”是维思平景观设计作品的重要特征,苏州纳米生物科技园运用了几何式的构图,其细腻而又带工业化色彩的构筑,丰富的水环境,沙砾的运用,以及水生植物的设计及对生态的关照,都反映了当代设计的特征,并以简约的形式体现了一种面对环境的低姿态。
  4.4.7艾未未的两个作品
  艺术家艾未未同时又是一个建筑师,他的行为艺术作品、雕塑作品及近年的建筑作品备受设计行业和公众媒介的关注。在景观设计方面,他曾作为SOHO中国的三个地产项目SOHO现代城、建外SOHO和长城下的公社的景观设计师。他设计的浙江金华大堤与艾青文化公园是一个当代艺术空间与雕塑的集合体,语言上的纯粹性带来的魅力让人难以抗拒,空间对人的关照及意义的附加是这两个作品的特征。
  4.4.8刘家琨的广州时代玫瑰园景观
  刘家琨设计的广州时代玫瑰园景观以全新的形式语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带有解构主义色彩的空间语言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作品有着完整的叙事体系,表达了建筑师对当代城市空间中公共性与私密性的思考,其诉求是试图在当下封闭的小区制度和城市公共空间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用一条架空的步行桥连接起不同属性的三个空间,刘家琨还试图在景观中建立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体现了在生态方面的思考。从当代景观设计学语境中解读这一作品,植物的运用相对贫乏,其形式感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空间的可利用性。但它在中国普遍的形式语言探索匮乏的居住区景观中带给人们新的设计语言,对普遍的以植物堆砌和奢华的巴洛克风格主导的华南居住区景观中,是某种意义上的批判。
  4.4.9马清运及马达思班设计的曲水园边园
  马清运及马达思班设计的曲水园边园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传统园林的改造项目,曲水园是上海五大著名园林之一,在园边园的设计中,马清运将带有解构色彩的现代空间构筑介入到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构成的传统的长廊空间中,这种设计元素上的错位和混搭带来了趣味性,吸引人们参与其中,设计师的诉求是将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及其携带的公共活动引入传统的园林空间,试图解决公园的“园”同园林的“园”之间的辩证关系。
  4.4.10王澍及业余建筑工作室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
  在媒介中,王澍业余建筑工作室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备受关注,并引发评论。但广泛的建筑评论淹没了其校园景观的精彩,象山校园超越了传统的校园景观,其核心理念为回归乡土,并让自然做工,王澍和陆文宇将之诗意地描述为“返乡之路”,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留。同时项目有着对资源与能源的思考和可持续方面的关照,王澍利用的江南旧瓦片就是一个典型的符号,在这个项目中,超过700万片不同年代的旧砖瓦被从浙江全省的拆房现场回收到象山新校园,重新演绎了中国本土可持续的建造传统。
  4.4.11左右间设计的咖啡院
  左右间设计的咖啡院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庭院,位于圆明园园区内,早在媒介中发表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室内的旧书组成的吧台,和顶部有游鱼的外部由镜面不锈钢包裹的院子里的厕所。其庭院同样是一个精彩的景观作品,在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庭院中原有的树木被保留,多片竹丛生长在沙粒铺成的院子里,在春季,竹笋从镀锌格栅构成中的路径中生长出来,庭院的一侧有一个木平台,同样被竹丛围合起来,庭院中的雕塑和座椅及餐桌经过特别的设计,以适宜的尺度存在于环境之中,当然打动人的还是院子中间的厕所,其镜面不锈钢反映了庭院四时不同的植物变化和坐在庭院中的人群。从尺度、材料和设计语言上,左右间咖啡的院都以适度和精致见长,并营造了环境的魅力。
  4.4.12URBANUS都市实践的“城市填空”展
  URBANUS都市实践团队在过去十年中的景观设计努力,将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三种实践结合在同一个语境当中,并模糊了相互的界限。阅读URBANUS都市实践的作品,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解读有着重要意义。对景观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有着其完整的叙事体系,认为景观设计是意识形态的表达,城市开放空间是其主要探索的领域。“’城市空墟’是URBANUS都市实践事务所长年来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他们以’城市填空’为策略,实现了一系列建筑及景观设计项目,作为一种把’空墟’转化为机会的探索,他们在修复中断的城市脉络,在城市空墟中嵌入新的物质实体的同时,注入新的生活方式⑤。”《世界建筑》2007年第七期介绍了都市实践在该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并特别介绍了2007年里斯本国际建筑三年展中URBANUS都市实践的“城市填空”展。URBANUS都市实践较早进入公众视野的是深圳地王公园一、二期,其叙事内容是“人民公园”。在《景观设计是意识形态的表述》一文中,事务所的三位合伙人刘晓都、孟岩、王辉表述三个意识形态的命题思考:公益性、当下性和参与性。并介绍了都市填空计划的六个目标,个目标以深圳地王公园为例,提出针对当代物体城市,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联系支离破碎的片段,;以翠竹公园入口的台地转变为农田让周边居民认领的方式为例,阐述了其第二个目标,针对当代移民城市,用景观设计的手段建立起人与人,人与土地的联系;其余的四个目标分别表述为以搭建都市舞台解决城市乏味、以景观设计手段将城市政治空间平民化、以景观设计的手段在守旧的城市中置入新文化、针对城市所面临的未来,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采取新的城市策略。
  5、结语
  中国过去十年的当代景观设计探索是在空间上具有极大宽度,而在时间上又是被压缩了的实践,并且整个社会的变革所蕴含的矛盾和营养以及机遇都反映到设计中来。当代实践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元化并存,直面观念冲突并付出努力的实践和以犬儒主义为特征的无价值表达的设计并存。从国际语境中看,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面对自然的态度与举措刚刚开启,无论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继续以中国速度前进,还是放缓脚步,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景观设计才刚刚开始。 来源:考试大-建筑工程类考试

责编:ljwzmznd 纠错

上一页 [1] [2] [3]

 
网友跟贴

暂无跟贴,欢迎您发表意见

 
 
跟贴共0
笔 名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考试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