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间的消防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应含有消防安全方案及防火设施布置平面图。
(1)电焊工、气焊工作业时要有操作证和动火证。(两证)
(2)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与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m。建筑工程内禁止氧气瓶、乙炔瓶存放,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3)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二、消防器材的配备
(1)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每100m2配备2只10L灭火器。
(2)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时,应配有专供消防用的太平桶、积水桶(池)、黄沙池,且周围不得堆放易燃物品。
(3)临时木料间、油漆间、木工机具间等,每25m2配备一只灭火器。油库、危险品库应配备数量与种类匹配的灭火器、高压水泵。
(4)应有足够的消防水源,进水口一般不应少于两处。
(5)消火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消防箱内消防水管长度不小于25m。【2018】
三、灭火器设置要求
(1)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的位置。
(2)灭火器的铭牌必须朝外。
(3)手提式灭火器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消防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2014】
(4)设置于挂钩、托架上或消防箱内的手提式灭火器应正面竖直放置。
(5)对于环境干燥、条件较好的场所,手提式灭火器可直接放在地面上。
(6)对设置于消防箱内的手提式灭火器,可直接放在消防箱的底面上,但消防箱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0.15m。
四、重点部位的防火要求
(一)存放易燃材料仓库的防火要求
(1)应设在下风方向。
(2)易燃材料露天仓库四周内,应有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作为消防通道。
(3)储量大的易燃材料仓库,应设两个以上的大门。
(4)有明火的生产辅助区和生活用房与易燃材料之间,至少应保持30m的防火间距。有飞火的烟囱应布置在仓库的下风地带。
(5)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按每500m2区域分段设立防火墙。
(6)可燃材料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30m2,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m2。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0m,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m。
(7)仓库或堆料场严禁使用碘钨灯。
(二)电、气焊作业场所的防火要求【2019】
(1)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
(2)乙炔瓶和氧气瓶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小于5m。
一、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内容
(1)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2)全部拟建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
(3)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运输、存储、供电、供水、排水排污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生活用房等;
(4)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保等设施;
(5)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筑物及相关环境。
二、施工总平面图设计要点【2015/2018】
(1)设置大门,引入场外道路
施工现场宜考虑设置两个以上大门。有专用的人员进出通道。
(2)布置大型机械设备
布置塔吊时,应考虑其基础设置、周边环境、覆盖范围、可吊构件的重量以及构件的运输和堆放;同时还应考虑塔吊的附墙杆件位置、距离及使用后的拆除和运输。
布置混凝土泵的位置时,应考虑泵管的输送距离、混凝土灌车行走停靠方便。
(3)布置仓库、堆场
一般应接近使用地点,其纵向宜与现场临时道路平行。存放危险品类的仓库应远离现场单独设置,离在建工程距离不小于15m。
(4)布置加工厂
应使材料和构件的运输量最小,垂直运输设备发挥较大的作用;工作有关联的加工厂适当集中。
(5)布置场内临时运输道路
主干道宽度单行道不小于4m,双行道不小于6m。木材场两侧应有6m宽通道,端头处应有12m×12m回车场,消防车道不小于4m,载重车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m。
(6)布置临时房屋
1)尽可能利用已建的永久性房屋,如不足再修建临时房屋。生活区、办公区和施工区相对独立。宿舍床铺不得超过2层,净高不得小于2.5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不得超过16人。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2020】
2)办公用房宜设在工地入口处。
(7)布置临时水、电管网和其他动力设施
临时总变电站应设在高压线进入工地最近处,尽量避免高压线穿过工地。
(1)总体要求:满足施工需求、现场文明、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众利益、绿色环保。
(2)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管理,并应采用硬质围挡。市区主要路段的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应低于2.5m,一般路段围挡高度不应低于1.8m。
(3)出入口管理
现场大门应设置门卫岗亭,安排警卫人员24h值班。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大门内应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绿色施工、消防保卫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等制度牌和宣传栏,车辆出入口处还应设置冲洗设施。
(4)卫生防疫管理
加强对工地食堂、炊事人员和炊具的管理。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证上岗且着装符合要求。
一、临时用电管理【2009/2015/2018】
(1)施工现场操作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
(2)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
(3)临时用电组织设计规定: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的,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
2)装饰装修工程或其他特殊施工阶段,应补充编制单项施工用电方案。
3)用电设备必须有专用的开关箱,严禁2台及以上设备共用一个开关箱。
(4)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相关部门审核,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的技术人员批准,经现场监理签认后实施。
(5)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不得低于2.5m。
(7)PE线上严禁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2009】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采用三级配电系统(总配→分配→开关箱→设备);
②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③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总配漏保、开关箱漏保)。
(2)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
(3)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
(4)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2009/2016】
(5)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6)对夜间影响飞机或车辆通行的在建工程及机械设备,必须设置项目的红色信号灯,其电源应设在施工现场总电源开关的前侧。
一、电缆线路敷设基本要求
(1)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作保护零线的芯线,即五芯电缆。
(2)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两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2014/2019】
(3)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
(4)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过墙、过道、过临建设施时,应套钢管保护;
(5)电缆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二、室内配线要求
(1)室内非埋地明敷主干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
(2)室内配线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1)配电系统应采用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方式。
(2)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3)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4)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1.6m。
一、施工临时用水管理的内容 【2017】
二、供水设施
(1)管线穿路处均要套以铁管,并埋入地下0.6m处,以防重压。
(2)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直径不应小于DN100,消防栓间距不应大于120m;距拟建建筑物不应小于5m且不宜大于25m,距路边不宜大于2m。
一、用水量的计算【2016】
1、消防用水量 q5:最小取10L/s。
2、总用水量(Q)计算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设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一)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
1、绿色建筑评价
(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久、生活便利、健康舒适、环境宜居、资源节约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
(3)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计算:【2020】
Q=(Q0+Q1+Q2+Q3+Q4+Q5+QA)/ 10
Q0—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400分。
Q1~Q5—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5类指标评分项得分。
QA—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
2、绿色建筑等级划分【2020】
(1)绿色建筑划分应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4 个等级。
(2)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为基本级。
(3)绿色建筑星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相关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满分值的 30%。
2)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
3)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且满足相应要求时,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二)安全耐久
评分项包括:安全、耐久;
(三)健康舒适
评分项包括: 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
(四)生活便利
评分项包括:出行与无障碍,服务设施,智慧运行,物业管理。【2020】
(五)资源节约
评分项包括:节地与土地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和利用,节材与绿色建材。
(六)环境宜居
评分项包括:场地生态与景观,室外物理环境。
二、绿色施工要点
(一)组织与管理
(二)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四)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2012】
(五)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2013/2018】
(六)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一、现场宿舍的管理【2020】
(1)现场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宿舍内的床铺不得超过2层,严禁使用通铺。
(2)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5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 16人。
二、现场食堂的管理
(1)现场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应设不低于0.2m的防鼠挡板,配备必要的排风设施和冷藏设施,燃气罐应单独设置存放间,存放间应通风良好并严禁存放其他物品。【2014】
(2)现场食堂的制作可灶台及其边应铺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不宜小于1.5m。
(3)现场食堂储藏室的粮食存放台距墙和地面应大于0.2m。
(4)现场食堂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证上岗,上岗应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口罩,保持个人卫生,不得穿工作服出食堂,非炊事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制作间。【2020】
三、现场食品卫生与防疫
施工作业人员如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或急性职业中毒时,必须要在2h内向施工现场
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等部门进行报告。
一、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2014】
(1)抓好项目文化建设
(2)规范场容,保持作业环境整洁卫生
(3)创造文明有序安全生产的条件
(4)减少对居民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
(1)施工现场出人口应标有企业名称或企业标识,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大门内应设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制度牌。
(2)一般路段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市区主要路段不得低于2.5m。
(3)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应与办公、生活区划分清晰。在建工程内严禁住人。
(4)明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手续和动火监护制度。
(5)施工现场应设置宣传栏、报刊栏,悬挂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标志牌,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宣传。【2018】
一、建筑工程施工易发的职业病类型
二、职业病的预防
(1)要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具用品。
(2)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4)卫生预防、检测、培训等的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专款专用。
(5)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6)劳动者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有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一、建立防火制度
(1)施工现场要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制度。
(2)建立义务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施工总人数的10%。
(3)建立现场动用明火审批制度。
二、施工现场动火等级的划分
(1)一级动火
①禁火区域内。
②油罐、油箱、油槽车和储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容器及与其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
③各种受压设备。
④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
⑤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
⑥现场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2)二级动火
①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
②小型油箱等容器。
③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
(3)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属三级动火作业。
三、施工现场动火审批程序【2020】
一、施工试验与检验管理基本规定
1、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检测试验管理制度,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检查检测试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测试验管理制度应包括:岗位职责、现场试样制取及养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现场检测试验安全管理制度、检测试验报告管理制度。
2、检测试验技术管理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订检测试验计划;
(2)制取试样;
(3)登记台账;
(4)送检;
(5)检验试验;
(6)检测试验报告管理。
3、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及其取样、送检人员必须确保提供的检测试样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见证人员必须对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过程进行见证。
二、施工检测试验计划【2018】
1、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在工程施工前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并应报送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和监督实施。
2、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检测试验项目名称;
(2)检测试验参数;
(3)试样规格;
(4)代表批量;
(5)施工部位;
(6)计划检测试验时间。
3、当设计变更、施工工艺改变、施工进度调整、材料和设备规格、型号或数量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检测试验计划。
三、施工过程质量检测试验
四、工程实体质量与使用功能检测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及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项目等。【2020】
五、见证与送样【2019】
(1)施工单位应在取样及送检前通知见证人员。
(2)见证人员变化时,监理单位应通知相关单位,办理书面变更手续。
(3)检测机构接收试样时应核实见证人员及见证记录,见证人员与备案见证人员不符或见证记录无备案见证人员签字时不得接收试样。
一、冬期施工技术管理
(一)定义
(1)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oC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oC即解除冬期施工。
(2)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编制冬期施工专项方案。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1)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比常温施工减少20%~25%。
(2)填方边坡1m以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回填,管沟底以上500mm的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3)室内的基槽及管沟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4)桩基静载试验应对试桩周围及锚桩横梁支座进行保温。
(三)砌体工程
(1)砌筑施工时,砂浆温度不应低于5oC,当最低气温≤-15℃时,砂浆强度提高一级。
(2)砌体采用氯盐砂浆施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3)砂浆试块的留置,尚应增加一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用于检验转入常温28d的强度。
(4)不得采用掺氯盐的砂浆砌筑的情况
1)对装饰工程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2)配筋、预埋件无可靠防腐处理措施的砌体。
3)接近高压电线的建筑物。
4)常处于水位变化范围内,在地下未设防水层的建筑。
(四)钢筋工程
(1)钢筋调直冷拉温度不宜低于-20℃。
(2)预应力张拉不宜低于-15℃。
(3)温度低于-20℃不宜施焊。
(4)温度低于-20℃不得对HRB400及上级钢筋冷弯加工。
(五)混凝土工程
(1)宜选用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蒸汽养护时选矿渣水泥;
(2)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不应低于5℃;
(3)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施工期间环境气温、原材料、养护方法、混凝土性能要求等经试验确定,并宜选择较小的水胶比和坍落度。
(4)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不得直接加热。
(5)应对裸露表面采取防风、保温、保湿措施,不得直接对负温表面混凝土浇水养护。
(6)施工期间的测温项目与频次
(六)防水工程【2019】
(1)防水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2)防水混凝土养护:宜采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暖棚法、掺化学外加剂法等养护;其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温降梯度不宜大于2℃/d,且不应大于3℃/d,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气温不应低于5℃,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4)防水工程冬期施工环境气温要求
二、雨季施工技术管理
(一)砌体工程
(1)雨天不应在露天砌筑墙体,对下雨当日砌筑的墙体应进行遮盖。
(2)雨天及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3)每天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2m;
(4)适当减少砂浆稠度。
(二)混凝土工程
(1)应对粗、细骨料含水率实时监测,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2)小雨、中雨天气不宜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且不应开始大面积作业面的混凝土露天浇筑;大雨、暴雨天气不应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
(3)雨后应检查地基面沉降,并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检查。
(4)浇筑板、墙、柱混凝土时,可适当减小坍落度。
(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等防雨措施。
三、高温天气施工技术管理 【2020】
(一)砌体工程
(1)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C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2)采用铺浆法时,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C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3)砌筑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遇干燥天气,宜在砌筑前喷水湿润。
(二)钢筋工程
存放焊条的库房温度不高于50°C。
(三)混凝土工程
(1)宜采用低水泥用量的原则,并可采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2)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70mm。
(3)对原材料进行直接降温时,宜采用对水、粗骨料进行降温的方法。当对水直接降温时,可采用冷却装置冷却拌合用水并应对水管及水箱加设遮阳和隔热设施,也可在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合用水的一部分。
(4)混凝土宜采用白色涂装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对混凝土输送管应进行遮阳覆盖,并应洒水降温。
(5)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
(6)混凝土浇筑宜在早间或晚间进行,且宜连续浇筑。当水分蒸发速率大于1kg/(m2·h)时,应在施工作业面采取挡风、遮阳、喷雾等措施。
(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侧模拆除前宜采用带模湿润养护。
一、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内容【2014】
(1)第二项钢筋混凝土技术: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预应力技术,建筑 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2)第四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夹心保温墙板技术,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装配式混凝 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3)第五项钢结构技术: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 技术,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钢结构滑移、 顶(提)升施工技术,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索结构应用技术,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4)第十项信息化技术: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二、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应用
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是指推广应用6项(含)以上《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推荐的建筑新技术的工程。
(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材料及机械设备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文档资料管理等子系统。
(2)模型元素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尺寸、定位、空间拓扑关系等几何信息;名称、规格型号、材料和材质、生产厂商、功能与性能技术参数,以及系统类型、施工段、施工方式、工程逻辑关系等非几何信息。【2018】
(3)BIM模型质量控制措施有:模型与工程项目的符合性检查;不同模型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模型与相应标准规定的符合性检查;模型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
(4)施工BIM模型包括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