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二级建造师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二级建造师
所属科目: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2Z206000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2Z206040 施工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
所属版本: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介绍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01 10:52:45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考点试题

单选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造成20人死亡和9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是(  )。
A . 一般事故
B . 较大事故
C . 重大事故
D . 特别重大事故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题目中的事故造成了20人死亡和9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按照上述标准,该事故符合“重大事故”的定义,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因此,正确答案是C. 重大事故。

单选题 2.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在事故分级中考虑的第一要素是( )。
A .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B . 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C . 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
D . 造成的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事故等级划分的要素
事故等级的划分包括了人身、经济和社会三个要素,可以单独适用。 人身要素就是人员伤亡的数量。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危害的最严重后果,就是造成人员的死亡和重伤。因此,人员伤亡数量被列为事故分级的第一要素。

多选题 3.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的要素包括(  )
A . 人身要素
B . 经济要素
C . 社会要素
D . 环境要素
E . 风险要素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事故等级划分的要素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的要素:(1)人身要素,就是人员伤亡的数量。人员伤亡数量被列为事故分级的第一要素。(2)经济要素,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3)社会要素,就是社会影响。

单选题 4.某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造成12人死亡,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属于()。
A . 一般事故
B . 重大事故
C . 较大事故
D . 特别重大事故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人3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多选题 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分级要素包括()。
A . 事故发生地点
B . 人员伤亡数量
C . 直接经济损失数额
D . 事故发生时间
E . 社会影响程度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事故等级划分的要素
事故等级的划分包括了人身、经济和社会三个要素,可以单独适用。

大咖讲解: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

王东兴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管理学硕士,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多年从事教育行业,主攻工程经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向。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

一、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二、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教育培训和演练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及时修订相关预案。
三、应急救援队伍与应急值班制度
建筑施工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建立应急值班制度,配备应急值班人员。
四、应急救援的组织实施
五、施工总分包单位的职责分工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高频

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采取相应措施的规定

一、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
(一)事故报告的时间要求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事故报告的内容要求
(三)事故补报的要求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二、发生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后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
三、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一)事故调查的管辖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四、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添加二级建造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