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法考 > 客观题卷一 > 卷一真题

2018~2022法考客观题《试卷一》回忆版真题及答案(46)

来源:233网校 2023-05-09 14:35:03

为适应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计算机化考试的需要,提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题库数量,司法部将不再公布试题及参考答案,考试试题或将在一定的考试年度内循环使用。

插入模块
所以法考回忆版真题是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备考资料,一定要格外重视,233网校整理了近五年的法考真题分享出来,大家跟着一起,来完成今日法考回忆版真题的刷题吧!

2018~2022法考客观题《试卷一》回忆版真题及答案

1.甲在公交车上抢夺孟某的钱包,夺下钱包后就跑下公交车。正好路过该处的警察乙看到甲在逃跑,便追赶甲。之后甲、乙两人扭打在一起,甲逃往马路对面,民警乙在追赶过程中被车辆撞身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构成抢夺罪,不需要对乙的死亡结果负责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不需要对乙的死亡结果负责

C、甲的行为属于抢劫罪,是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D、甲的行为属于抢劫罪,不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甲在抢夺后,为了抗拒抓捕而对前来追赶的警察使用暴力,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成立转化型抢劫罪。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乙的死亡结果不应由甲负责。谁支配风险,谁对危害结果负责。本案中,追赶者乙的风险更多地是取决于乙本人,乙本人是风险的直接掌控者。故AC项错误、B项正确。 司法解释规定,要成立《刑法》第269条的转化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要求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与后行为(暴力、胁迫手段)均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本案中的暴力行为并非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甲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这一加重犯。D项正确。

2.国家工作人员甲收受贿赂为乙的企业提供便利,而后担心自己被监察部门调查并找到监察部门的丙,希望其能够在调查中提供便利。丙提出需要50万,后经甲、乙、丙三人共同商讨,给予丙50万,由乙支付该50万元。但是实际上丙并不能干预调查活动,于是找到了相关人员丁,但是丁拒绝了丙的要求。对于给予丙50万元的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构成行贿罪共同犯罪

B、甲、丙构成受贿罪共同犯罪

C、丙未能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为甲谋取利益,不构成受贿罪

D、甲不构成受贿罪

参考答案:A,B,
答案:A,B 解析:甲、乙共谋给丙行贿,并且商讨给予丙50万元,甲、乙构成行贿罪的共同犯罪。A项正确。乙之所以给予丙50万元,是应甲的要求。从这一意义上看,50万元是甲职权行为的对价,甲的行为亦构成受贿罪。至于最终将这50万元交由谁,完全是甲的意志,乙只是听从于甲。故甲构成受贿 罪,甲与丙共同收受财物,应成立受贿罪的共犯。B项正确、D项错误。 丙收受了他人财物,虽然没有实际上为他人谋取利益,但成立受贿罪,最低限度只要求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即可,故丙构成受贿罪。C项错误。


3.甲偷到乙的手机,猜出了支付宝密码,用支付宝蚂蚁花呗在网上向商家购买了价值3万元的商品。“蚂蚁花呗”是蚂蚁金服公司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可获得数万元的消费透支额度,先消费,后还款。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

A、虽然蚂蚁花呗具有借贷功能,但其不属于信用卡,故甲的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

B、因商家没有被骗,故对商家不构成诈骗罪

C、甲对蚂蚁金服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

D、甲盗窃手机构成盗窃罪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蚂蚁花呗不属于信用卡,因此蚂蚁花呗的信息也不属于信用卡信息资料。故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A项正确。甲冒用乙的蚂蚁花呗账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欺骗蚂蚁金服公司(其他金融机 构)发放贷款,花呗公司(金融机构)将自己的资金支付给了商家,遭受了财产损失。甲属于三角诈骗,构成贷款诈骗罪。甲对商家不构成诈骗罪,BC项正确。甲偷窃乙手机的行为单独构成盗窃罪。D项正确。

4.甲欲杀乙,对乙实施暴力,乙基于正当防卫而对甲实施伤害行为。路过的丙误以为乙对甲实施非法的暴力侵害,出于对甲之前的仇恨,帮助乙殴打甲,乙以为丙是见义勇为。乙、丙二人将甲打成重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乙、丙的动机不一致,所以不论采取哪种学说,乙、丙都不能成为共犯

B、乙出于防卫的故意,虽然将甲打成重伤,亦成立正当防卫

C、不管根据哪种学说,都不能以丙的行为来定义乙的行为

D、如果认为正当防卫不需要有防卫意图,丙的行为亦成立正当防卫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A项正确。乙和丙动机不一致,乙具有防卫意图。丙出于对甲之前的仇恨帮助乙殴打甲,主观上缺乏防卫意图,但客观上制止了不法侵害,属于偶然防卫。防卫意图不要说认为丙是正当防卫,此时乙丙均是正当防卫,不会认为乙和丙是共同犯罪。防卫意图必要说认为丙是故意伤害罪,乙是正当防卫,不会认为乙和丙是共同犯罪。 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3款规定,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正当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种情况之所以不属于防卫过当,是因为面临的不法侵害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成伤亡也是必要的、相当的。本题中,甲在杀害乙,乙主观上有防卫意识,没有犯罪的故意,并且,结果并没有过当。因此,成立正当防卫。 C项正确。丙的行为在客观上制止了甲的不法侵害,但丙主观上并没有防卫的想法,而是基于报复的想法,这属于偶然防卫。对于偶然防卫,理论上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客观上制止了不法侵害,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防卫意图,都成立正当防卫;另一种观点认为,成立正当防 卫,必须要有防卫意图,偶然防卫不成立正当防卫。但是,无论根据何种学说,肯定或否定丙成立正当防卫,对丙的行为的认定都不影响对乙的行为的认定。乙主观上具有防卫意图,成立正当防 卫。 D项正确。本项中丙的行为在客观上制止了不法侵害,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理论上对于处理结果存在两种观点:(1)如果认为正当防卫需要主观上的防卫意图,那么丙的行为便不成了正当防卫,丙

5.甲谎称自己获得了砍伐林木的政府许可并办理了相关证件,让乙交给自己6万元便可砍伐30立方米的森林林木,乙支付钱款后便砍伐了森林的林木30立方米。关于甲的罪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诈骗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的竞合

B、甲构成诈骗罪的直接正犯和盗伐林木罪的间接正犯

C、甲应以诈骗罪与盗伐林木罪并罚

D、甲的行为应以诈骗罪与盗伐林木罪,择一重处罚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一般认为,盗伐林木罪与滥伐林木罪是对立关系。盗伐是指完全没有权利,而滥伐强调的是有权超出权利。本案中,甲的行为应该构成盗伐林木罪,但甲没有直接实施该行为,而是利用了不知情的乙,故甲构成盗伐林木罪的间接正犯。 甲对乙是否构成诈骗罪,关键看乙有无财产损失。少数观点认为:乙虽然花了钱,但取得了财物,没有财产损失,所以甲对乙不构成诈骗罪。多数观点认为:乙用正常价格购买了赃物,吃亏了,有财产损失,所以甲对乙构成诈骗罪。对于观点展示,如果是考唯一答案,做题时按照多数观点答 题。甲欺骗乙,使乙产生认识错误,因此构成诈骗罪的直接正犯。 在罪数方面,甲只有一个处分行为(出卖行为),但针对了两个对象,同时触犯诈骗罪(对乙)和盗伐林木罪(对林场),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