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应试技巧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来源:社工中国网 2016-06-07 09:57:00
导读:游戏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有很多应用,是个案、小组工作手法中常用的手段、工具和载体。本文尝试定义小组社会工作游戏,结合小组社会工作游戏一般流程:游戏准备阶段、游戏进行阶段、游戏反思阶段,提出游戏带领者在游戏的不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如在游戏准备阶段,选择阶段注意游戏的选择和创设、游戏主题与小组目标相契合、场地选择、游戏复杂和激烈程度等,在游戏进行阶段,注意游戏规则解释、突发事件处理等,在游戏反思阶段,分享时注意与小组目标相结合,注意游戏的总结、提升等。

一、社会工作游戏

(一)如何界定小组社会工作游戏

1.小组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也叫小组工作、团体工作或者团体社会工作,由英文social group work或group social work翻译而来。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传统三大方法之一,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冲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1]

2.游戏。游戏的定义、本质和类型。游戏的定义有很多种,关于游戏本质的讨论和游戏类型的划分也有多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为名词,“娱乐活动”,第二个解释为动词,“玩耍”。《辞海》(普及本)定义为“文化娱乐的一种。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前者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字游戏等,习称智力游戏。后者包括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等)和非竞赛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另外还有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等。”[2]作为娱乐活动,游戏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且游戏参与者之间必定产生互动。

游戏理论家、著名思想家和学者从不同的关注点来界定和解释游戏,并探讨游戏的本质。正如董虫草所指出的那样,“自18世纪末康德开始思考关于游戏的理论问题以来,西方思想界关于游戏的理论探索一直延绵不断。在过去的两百余年中,对游戏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的西方思想家有几十人。在他们所提出来的游戏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十几种。”[3]从康德、席勒开始,到斯宾塞、谷鲁斯、弗洛伊德、荷兰著名历史与文化学家胡伊青加、德国著名艺术理论家朗格、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有论述,并被归为不同的游戏理论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理论流派,如弗洛伊德认为,成人游戏与儿童游戏一样,是借助想象(梦与幻想)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4]

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决定其性质、内容、面貌、内涵、外延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关键所在。关于游戏的本质,不同的学者做出过不同的论述,大多是以儿童或幼儿为出发点来讨论的。毛曙阳探讨了幼儿游戏的本质,认为“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5]闫守轩在《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中指出,游戏作为极为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对儿童而言,游戏更是他们的一种存在方式,他认为“由于游戏本身的复杂性,人们理解角度及背景的多样性,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为大多数人能普遍接受的游戏的解释。”并指出了游戏的“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与非功利性”特征。[6]丁海东则分析了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过程,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7]李鹏举撰文分析了游戏本质观的生物学视角、心理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和哲学视角,试图从人性的视角对各派关于儿童游戏本质的理论作更高一级的综合,认为儿童游戏的本质根植于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天性在更本质的层面上源自人性。[8]

同时,把游戏进行准确无遗漏的分类恐怕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辞海》(普及本)的定义实际上也是一种分类。根据游戏应用的领域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游戏、体育游戏、社会工作游戏等,根据游戏的参与和适用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幼儿游戏、儿童游戏、成人游戏、亲子游戏,根据游戏进行的场域,可以分为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根据游戏参与人数的多寡,可以分为大型游戏和小型游戏,根据游戏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简单游戏和复杂游戏,等等。如果把游戏在不同的领域中的应用加上限定条件,种类则更多。如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常用的社会工作类游戏,不同的社会工作同仁就有不同的分法,从现有的社会工作游戏集中可以略见一斑。甘炳光在《小组游戏带领技巧——从概念到实践》中列举了破冰游戏、认识游戏、团体游戏和解难游戏四大类。[9]张霖在《小组工作游戏集》把小组工作中的游戏首先区分了小组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小组前期列举出了开场游戏、信任游戏和沟通游戏,开场游戏有列举了破冰游戏和热身游戏,信任游戏中列举了倾听游戏和互识游戏。小组中期列举了能力提升游戏、团队建设游戏和责任培养游戏,小组后期列举为总结性游戏和放松游戏。[10]王步青、周祯怡在《其乐无穷——社会工作专业活动游戏集》中,根据社工多年积累的经验,分为破冰暖身、相互认识、环境适应、沟通交往、增强自信、团队协作、领袖培养、收集反馈意见、能力训练等九个部分。可见,游戏分类本身十分困难,社会工作游戏的分类亦难以穷尽在社工实务中广泛运用的游戏。

3.小组社会工作游戏。本文不去探讨游戏的本质、游戏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社会工作游戏到底有多少种,而是从游戏的一般意义上去理解,也从游戏作为小组社会工作的载体和工具去理解。社会工作游戏必须由社会工作者设计或者在原有游戏基础上进行改造、改进和创新,发展出适用于特定情境中的游戏,社会工作游戏的目的则是为了增进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效果,最终达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标。对于大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来讲,游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具和载体,是一种渠道和方法。由此,笔者试图这样定义社会工作游戏和小组社会工作游戏:社会工作游戏是经由社会工作者设计,创造性的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来达至社会工作目标。小组社会工作游戏,是指经社会工作者设计,创造性的运用到小组工作活动中,以增进小组活动效果,促进组员与组员之间、社工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达至小组工作目标的各类游戏。

(二)小组社会工作游戏的作用

游戏的应用本身就很多元、多样。自19世纪小组工作起源开始,各种组织团体就从事各种宗教、社会及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11]随着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游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个案、小组和社区均有大量运用,在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大陆,在广大民众对社会工作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还产生了“社会工作就是做游戏”的误区。社会工作当然不是做游戏,但是正如张霖指出的那样:“一说到小组工作,讨论最多的就是有趣、好玩的游戏,而忽视了欧系背后的魅力”。小组工作内在规定性强调互动、沟通、分享,使得游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有的小组直接就是游戏小组,以此来达到人际沟通或者治疗性的目标。如上文所说,小组社会工作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小组活动效果,达至小组工作目标。

一般意义上的游戏对儿童来讲,游戏有促进身体发育、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形成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和潜能萌发。[12]游戏可以放松心情,让人从烦躁和无休止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可以反映人心,反映不同人的性格和特征,让人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同时,游戏是一种学习途径,通过游戏可以体验、反思、整合、应用。游戏不仅能给人带来认识周遭世界的新方法、发展社交、理解文化、抒发感受,还能学习从多角度及弹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阅读书写能力的技巧及概念。游戏可以是漫无目的的,也有经过精心设计的,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可以辅导和帮助那些受过创伤的人等。小组社会工作游戏无疑属于后者。

本文所指意义上的游戏,从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的角度讲,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发挥着重要作用。钱绮莲指出游戏有很大的“威力”,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扮演着“催化者”的角色,帮助服务对象重新检视自己的生命。[13]刘斌志在《游戏之于社会工作:意义及其运用》中指出,游戏活动是社会工作专业过程,“灌注了倾听、尊重、反映、影响、沟通、教育、以及团队建设等要素,并变得具有治疗意义”,[14]也指出在小组工作的初期阶段游戏作为一种介入方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社会工作者起到的帮助迅速了解组员的作用,让参与小组活动的人心灵更靠近。[15]张霖指出,小组游戏有连接、使能、学习和反思功能。[16]甘炳光亦指出,“善用小组游戏对加强组员参与、建立小组气氛、达成小组目標,以及促进小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小组工作员若能掌握更多游戏与不断强化带领小组游戏的技巧,肯定会將小组变得更活泼、更有生气及更有动力。”[17]

总得来看,正面有效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对达至小组工作目标作用是积极的,是为了达到小组工作的目标。在小组工作的不同阶段,发生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在小组初期阶段,在小组起到的是帮助社工和组员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外部环境之间迅速的相互了解,达至“破冰”和“暖身”,让社会工作者尤其是小组组员迅速的投入到小组中去。小组中期,帮助增强活动效果,破解小组工作中诸如次小组、组员矛盾冲突处理、个别组员的特殊事件等问题。小组后期,帮助小组组员反思、经验传递、升华小组活动达至小组工作目标。

无论如何,游戏在社会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毋庸置疑。国内现有关于社会工作游戏的专门探讨逐渐增多,一是集中在小组游戏集上,2009年出版的《其乐无穷——社会工作专业活动游戏集》和2015年出版的《小组工作游戏集》是代表著作。《其乐无穷》中钱绮莲指出了在选择和设计游戏的诸多注意事项,《小组工作游戏集》中,张霖从社会工作者和组员的角度提出了十点注意事项:社会工作者应当尽量使用明白语言表述、确认组员的正常反应、道具使用、游戏控制力及强调保密。组员应当注意按时参加活动,注意自身安全、场地变换和卫生。在游戏准备阶段张霖也指出社工应当做好心理准备,注意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体现、社会工作者的分工、结合组员特征和行为特征、备选游戏和安全因素。[18]但二者更多的是提供小组游戏和在小组不同阶段的运用。二是集中在游戏对于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如对小组工作的作用、意义,刘斌志《游戏之于社会工作:以及其运用》就是例子,三是集中在小组工作游戏的设置、带领和解说技巧。吴耀健在《小组游戏的RID原则》指出小组游戏设置应以“建立关系”、“打好预防针”和“直接体验”为步骤来设计,周爽指出在小组前期、中期和后期设置何种游戏,尚静探讨的是如何对小组游戏进行解说。[19]香港甘炳光在《小组游戏带领》中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小组游戏及带领技巧,如提出应当注意考虑游戏参加者特征、时间因素、参加者的参与性等。[20]本文试图结合游戏的一般流程,侧重从社会工作者或游戏带领者的角度,指出在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各阶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游戏带领的三个阶段

一般来说,在游戏中,带领者和参加者通常会经历以下的阶段:提供游戏、分组、示范、澄清、玩游戏、观察进程、暂停、分享感受、讨论回应、完结。结合社会工作实务,笔者将游戏进程分为游戏准备阶段、游戏进行阶段、游戏反思阶段。游戏准备阶段,是进行小组社会工作游戏的前期阶段,通过准备,才能为游戏的顺利进行和达到游戏目标进而达到小组目标提供保证,具体涉及到游戏的选择和设计,充分考虑游戏参加者的特点、场地准备和布置、时间控制和心理准备。游戏进行阶段,是游戏带领的核心阶段,游戏带领者和参加者的主要体验阶段,也是游戏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主要涉及游戏规则的解释说明、物资道具的运用、游戏带领者之间的配合、突发事件的处理及游戏过程中的分享。游戏反思阶段,是游戏进行的后期阶段,主要涉及游戏过程中的分享反思和游戏完结之后对整个游戏的总结。

三、游戏带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游戏准备阶段

1.游戏的选择和设计。选择现成的游戏,或是对现有游戏进行改造,或是重新设计全新的游戏,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要符合小组活动的主题,即要选择和创设最符合小组活动主题的游戏。这是基本要求,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游戏玩完了就完了,与小组活动无益反倒伤害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首要储备一些游戏,以备选择和改造,然后结合小组工作的不同阶段进行选择或重新设计,如适用于小组前期的游戏最好不要把它放到小组中期,刘斌志等已有论述。

2.充分考虑游戏参加者的特征。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接受程度、活动能力、组员需要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程度,均需充分考量。有些游戏特别适合男性,有些则适合女性,有些则无性别的特别要求。如在男童领袖成长小组中,组员只有男性,适宜根据男童生理特点进行选择和设计,女童亦是如此,有身体接触和涉及到敏感话题时,游戏方能较为顺畅。亲子关系类的游戏中同样涉及到性别,假如有亲密的身体接触,比如拉手、亲吻额头等环节,父亲和男孩儿之间、父亲和女孩之间,母亲和男孩儿之间、母亲和女孩之间的适用度不同,他们的反应亦不同。年龄无疑是必要考虑因素之一。在一个小组中组员年龄可能相差不大,但是就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而言,2岁的差距仍然会给游戏进行带来困难和困惑。如4岁的组员和6岁的组员之间。当然,其他问题是和年龄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组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活动能力和接受能力和年龄紧密相关,但也和组员自身的成长史、个人病史有关,接受能力和受教育程度亦相关。此外,游戏的激烈程度和复杂程度也要充分考虑游戏参加者的特征。激烈的环节多而复杂的游戏无疑对参加者的身体能力有要求,安静的环节少而简单的游戏则相对便易。在准备游戏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3.游戏的场地。在什么地方进行游戏是在准备游戏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室外还是室内区别相当大。室外和室内的决定,首先是由小组目标所决定的,是否一定是室外才能达到小组目标?如果是,那么就优先选择室外,比如一些减压解压类的小组。如果要选择和设计一些室内游戏,室内的空间有多大?空间是如何布局的?是否能够保障游戏顺利进行?是否影响到小组活动的效果?是否有安全隐患?如果室内不能容纳所有的参加者、室内布局不允许、影响游戏活动效果进而影响小组目标,那么就要考虑室外。大的场地确定了,如果有局部不适宜,那就要对场地进行布置,使其更加合理、人性化和更突出小组主题。如有可能,及早联系、及早布置、及早检视。如果场地不是自己的,需要借用,那就及早联系。也只有及早到现场布置了,才会发现和检视道具及设备的安全性、适宜程度。这些问题在准备游戏的过程中要一一问到并且做出回答。

4.游戏带领者可运用的资源。不管是放到室内还是室外,不管是小型游戏还是大型游戏,都要考虑游戏带领者可以运用的资源,包括游戏设备、游戏道具,可以调用的资金和人手,以及游戏带领者的协调能力。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室内或者室外场地,不能通过机构或者游戏带领者的协调而得到许可、运用,则是不能用的,应当排除。游戏的设备和道具,首先应该确认能否运用,如能运用下一步需要检验安全性和适用性。不安全的设备和道具应当排除在外,这一条是十分要紧的。即场地要勘察,设备要调试,道具要检验。游戏道具可以借用,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要点是要符合小组和游戏的主题、目标,控制制作道具的时间成本,切莫喧宾夺主。创意很好,但对资金要求比较高,机构资金承担不了、人手不足也无法进行。人手的问题,首先确定游戏具体是由谁来带领,是负责本小组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还是机构内其他社会工作者,或者外请的社会工作者,还是志愿者,还是小组内的组员?有的游戏为了提升组员的参与度,会由组员来带领,那就要考虑规则、其他组员的接纳等问题。

5.时间控制。主要涉及到整个小组游戏的时间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控制和准备游戏的时间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游戏进行试玩。挑选适当的志愿者进行游戏试玩,志愿者特征(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等)应当和真正的游戏参加者相同或相似,来检验游戏每个环节的用时,以和小组时间配合。试玩过程中着重检验游戏规则的解说、游戏进行中可能的突发事件,不能让游戏失去控制,使游戏时间过长影响整个小组的时间和效果,也不能使游戏草草结束影响游戏效果和小组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准备游戏的时间。精心设计和准备游戏是应当的,但也要考虑游戏带领者所耗费在此处的时间成本。如果一个游戏的某个环节只有2分钟,带领者准备它却花费了2个星期,是否得不偿失呢?

6.游戏带领者的特质。人与人之间的特质是有区别的,有人擅长研究,有人擅长实务,擅长实务的人中有人专长家庭治疗,有人专长社区活动。有人文质彬彬喜平静、安静,有人精力十足、大大咧咧喜热闹、会热闹,如果让特别喜欢安静的人去带领十分活泼、需要创造激烈氛围的活动是否有些困难呢?笔者认为是有困难的。所以游戏带领者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风格去准备和带领游戏,将自己真实地展现给小组组员。此外,职业化的发展结果是职业领域越来越细分,伴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也应该根据兴趣和学习积累去选择某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域,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专家”。

7.心理准备。游戏准备阶段要准备一份详略得当的计划书。如果自己对游戏十分熟悉,包括对游戏的流程、环节、道具使用和时间控制都比较熟悉,计划书可以简略甚至在游戏现场不要计划书,如果游戏带领者对游戏不太熟悉或者十分生疏,或者第一次带领,那么需要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计划书来指导自己的小组带领过程和游戏带领过程,具体到什么时间进入下一个环节,同事之间如何配合等。游戏规则需要清晰具体明确。游戏中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有时则是由游戏规则描述不清引起的。计划书,游戏带领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经验不足但是计划书详细,也可增强带领者的信心。这里强调的心理准备,也包括了社会工作者或者游戏带领者怎样看待游戏,包括如何看待游戏的成败,如何看待游戏的效果。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游戏是无瑕疵的,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总是能发生,或者是出现了突发事件,或者是某一个组员不满意,或者是某个道具使用的不好,或者是游戏氛围不好,再或者是游戏规则解说不到位,等等,即便我们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世事难料”这四个字仍然在社会工作领域、在小组社会工作游戏中适用。所以,及时反思和总结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苛求,这也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之一。

(二)游戏进行阶段

清楚游戏带领者的个人特质,做一份好的小组计划书,结合游戏参加者特征选择和创设了适切的游戏,对游戏流程、游戏规则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及时联系、勘察、布置了场地,对游戏进行了测试,检视了道具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把握了游戏时间,会从专业视角审视游戏,在心理上树立了自信心,接下来就是游戏进行阶段了。

1.游戏规则要介绍清楚无疑义。游戏一开始,首先要介绍游戏,介绍游戏包括介绍游戏名称、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就包括了游戏怎么玩,是否有奖惩,怎样奖惩,预计多少时间等。游戏规则要清楚、具体、明确、无疑义。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一要求计划书上的游戏规则是清楚的,而要求游戏带领者解说和描述是清楚的,三要求游戏参加者要明白无疑义。如果游戏带领者觉得自己已经用参加者听得懂的语言清楚的描述了游戏,仍担心出现因规则不清楚而造成混乱,可以进行游戏示范。游戏带领者可以亲自示范,也可以由游戏参加者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消除游戏参加者的疑义和疑虑,达到清楚的描述规则的目的。游戏示范这个环节其实是很必要的,谨慎起见,笔者建议在游戏正式开始之前,尽可能的安排游戏示范,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2.合理分组。很多小组社会工作游戏会遇到需要分组的情况,游戏带领者回避不了这个问题。怎样的分组才是合理的呢?笔者提出几个原则,一是参与原则,即能提升游戏参加者参与度,使参加者都能参与的分组是合理的分组,否则会容易出现有人观望的情况,破坏小组氛围。二是互动原则,即能够促进组员与组员之间、社工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外部环境之间互动的分组是合理的分组。三是安全原则,即游戏的分组应该是安全的。通过分组,使得组员对游戏有体验,有体验,才会有感悟、反思和后期的分享。

3.游戏带领者之间的分工合作。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包括尊重、保密、合作、咨询等。[21]在职业日常工作中如此,在小组游戏带领过程中亦是如此。如果游戏带领者是1人,则不存在分工合作问题。如果超过1人,则须注意分工合作,使游戏顺畅进行。游戏进行过程中,因为专业背景不同、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不同、受训练程度不同、对游戏熟悉情况不同,游戏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掉链子”情况,带领者解说的游戏规则“打架”情况,这时就需要不同的游戏带领者马上协调、统一口径、处理意外事件,使游戏顺利进行,而不是指责、一味的愤懑。事后则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意外事件。如上文所说,即便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也不能保证不出现意外事件。意外事件,在游戏带领者原本意料之外发生的事情。如果出现了意外事件怎么办呢?无疑应当及时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回避,越回避问题可能越大。直面应对,组员参与,平等协商,大家认可是处理小组游戏中意外事件的几点建议。直面应对说的是心态和勇气。组员参与指的是意外事件涉及到的方面。平等协商和大家认可是就具体的意外事件的处理方法。在游戏准备阶段和试玩的时候就应当尽可能地设想所有可能的情况。

(三)游戏反思阶段

1.游戏的分享。游戏进行完之后,要反思的问题很多。首先是游戏内部的反思和分享。游戏的作用和目的直接指向小组目标。游戏目标是否和小组目标一致?在游戏进行完之后,带领者对参加者进行引导分享,分享主要有三种形式:游戏前分享,提前告知游戏目的与主题。游戏中分享,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按照游戏的进度适度披露游戏的主题、目的,以修正游戏,以期达到预期效果。游戏后分享(比较常用),按照实际需要/按对象来选择分享时段。分享自然要与小组目标相连接,通过具体的技巧来引导参加者反思,刚才经历的什么,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是怎样应对的?有何感悟?以后会怎样应对?等等。具体的技巧张霖、甘炳光等皆有论述,此不赘述。

2.游戏的总结。对整个游戏的总结反思亦断不可少。游戏的选择和创设是否合适?游戏目标是否指向小组目标?游戏各环节目标是否是一致的?游戏的规则描述是否是清晰具体无疑义的?游戏的过程如何?是否顺畅?有无意外事件发生及因何发生、如何发生?带领者自身表现如何?参加者反映如何?有些是要在小组记录表中有所反映的,督导亦会给出指引,但作为游戏带领者,对上述问题必须有所认识。

3.无论是个案、小组还是社区活动,其中贯穿于全程的是安全,小组社会工作游戏作为社会工作小组实务的组成部分,安全亦是应该必须保证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思斌主编、熊跃根副主编,《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

2.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普及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3.董虫草、汪代明,《虚拟论的游戏理论:从斯宾塞到谷鲁斯和弗洛伊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4期,总第176期。

4.董虫草,《弗洛伊德眼中的游戏与艺术》,《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30卷(总第138期)。

5.毛曙阳,《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总第75期)。

6.丁海东,《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本质观的建立》,《幼教园地》,总第51期。

7.李鹏举,《儿童游戏本质新视角——基于人性的解读》,《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1月,B版。

8.甘炳光,《小组游戏带领技巧——从概念到实践》,香港城市大学,2009年。

9.张霖,《小组工作游戏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10.闫守轩,《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2卷(2002年)第5期。

11.王步青、周祯怡主编,《其乐无穷——社会工作专业活动游戏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12.刘斌志,《游戏之于社会工作:意义及其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7月。

13.刘斌志、王廷坚,《游戏如何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型》,《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7月。

14.尚静,《小组工作中的游戏解说———从“体验学习圈”到“游戏学习圈”》,《社会工作》,2012年12月。

15.周爽,《小组工作中的游戏设置》,《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年06期。

16.吴耀健,《小组游戏的RID原则》,《社会工作》(上半月),2010年第8期。

17.高鉴国主编,赵新彦、张健副主编,《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1] 王思斌主编、熊跃根副主编,《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第211页。

[2]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普及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3] 董虫草、汪代明,《虚拟论的游戏理论:从斯宾塞到谷鲁斯和弗洛伊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4期,总第176期,第224页。

[4] 董虫草,《弗洛伊德眼中的游戏与艺术》,《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30卷(总第138期)。

[5] 毛曙阳,《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总第75期),第14页。

[6] 闫守轩,《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2卷(2002年)第5期第53-55页。

[7] 丁海东,《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本质观的建立》,《幼教园地》,总第51期。

[8] 李鹏举,《儿童游戏本质新视角——基于人性的解读》,《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1月,B版。

[9] 甘炳光,《小组游戏带领技巧——从概念到实践》,香港城市大学,2009年。

[10] 张霖,《小组工作游戏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11]王思斌主编、熊跃根副主编,《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第208页。

[12]闫守轩,《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2卷(2002年)第5期第53-55页。

[13] 王步青、周祯怡主编,《其乐无穷——社会工作专业活动游戏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1页。

[14] 刘斌志,《游戏之于社会工作:意义及其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7月。

[15] 刘斌志、王廷坚,《游戏如何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型》,《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7月。

[16] 张霖,《小组工作游戏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第15-17页。

[17]甘炳光,《小组游戏带领技巧——从概念到实践》,香港城市大学,2009年。

[18]张霖,《小组工作游戏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第11-20页。

[19] 见尚静,《小组工作中的游戏解说———从“体验学习圈”到“游戏学习圈”》,《社会工作》,2012年12月。周爽,《小组工作中的游戏设置》,《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年06期。吴耀健,《小组游戏的RID原则》,《社会工作》(上半月),2010年第8期。

[20] 甘炳光,《小组游戏带领技巧》,香港城市大学,2009年。

[21] 高鉴国主编,赵新彦、张健副主编,《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第126-132页。

相关推荐:

资源整合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重要性

这样在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过关斩将

小编请您关注233网校手机网http://m.233.com/shgzz/,随时关注社会工作者考试最新动态。

加QQ交流群:362694389233网校社会工作者群 ,随时获取最新动态。

扫小编微信二维码,在线答疑,资料共享

如何30天完美冲刺社会工作者考试,233网校讲师预测考点,助你轻松拿证!免费试听>>

233网校将及时更新动态,考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社会工作者APP,随时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2016年社会工作者报名入口

相关阅读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