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历年真题 > 中级法规与政策真题

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答案(完整版)

来源:233网校 2025-07-04 00:51:02

3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推进改革发展和创新能力建设

B.增进人民福祉

C.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D.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B选项正确。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B选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下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但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是(  )。

A.小兰,28周岁,正在哺乳7个月的婴儿,第二次违反治安管理

B.小明,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

C.老李,6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

D.小张,17周岁,第二次违反治安管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①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②己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③70周岁以上的;④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

A选项正确,小兰,正在哺乳7个月的婴儿,符合“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情形。

B选项错误,小明,18周岁,初级违反治安管理处罚,不符合第二种“己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情形。B不选

C选项错误,老李,68周岁,不符合第三种“70周岁以上的”情形。C不选

D选项错误,小张,17周岁不符合第二种“己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情形。故D不选。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减轻或者不予处罚情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某,18周岁,违反治安管理,减轻处罚

B.黄某,精神病发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不予处罚

C.张某,15周岁,违反治安管理,不予处罚

D.孙某,醉酒后违反治安管理,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B选项正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①情节特别轻微的;②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③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④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⑤有立功表现的。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B选项);

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CD均不符合题意。

34、郭某,22周岁,与其父母协议解除收养关系后欲同生父母恢复父子、母子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郭某与生父母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自行恢复

B.双方可以协商确定

C.应当法院判定

D.应当调解确定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B选项正确。收养关系解除后,未成年的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由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协商确定。题干中“郭某,22周岁”属于“双方可以协商确定”的情形。故B选项正确。

3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夫妻双方及其家庭成员产生法律效力

B.对夫妻双方产生法律效力、但超出另一方容忍程度的除外

C.对夫妻双方产生法律效力、但夫妻一方与相对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D.对未实施民事行为的一方不产生法律效力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C选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规定: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夫妻双方发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与相对人另有约定的除外(C选项)。夫妻之间对一方可以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所以选项C正确。

36、张某,甲市户籍,长期居住在乙市,在丙市工作时因职务犯罪被丁市人民法院判刑。在丁市监狱服刑因表现良好,张某被批准监外执行,现依法对其实施社区矫正。甲、乙、丙、丁四市均无不利于张某社区矫正的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张某,社区矫正的执行地应当为(  )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丁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B选项正确。社区矫正法规定: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或者准暂予监外执行时应当确定社区矫正执行地。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B选项)。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根据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

题干中“张某长期居住在乙市”,因此社区矫正的执行地应当为乙市。

37、某市信访局组织召开年度信访工作部署会议,要求各部门依法落实信访事项分类办理工作。根据《信访工作条例》,应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本市各级政法部门依法处理的信访事项是(  )。

A.要求申诉求决类的信访事项

B.进行检举控告的信访事项

C.涉及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

D.提出建议意见的信访事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C选项正确。《信访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各级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加强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各级机关、单位应当按照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要求,将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C选项正确)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有关政法部门依法处理。各级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A选项错误,《信访工作条例》第三十一条对信访人提出的六种不同类型的申诉求决类事项的处 理,作了比较细致的规定。有权处理的机关、单位应当区分情况,分别按照下列方式 办理:

(1)应当通过审判机关诉讼程序或者复议程序、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程序或者法律监 督程序、公安机关法律程序处理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未依法终结的,按照法律法规规 定的程序处理;

(2)应当通过仲裁解决的,导人相应程序处理;

(3)可以通过党员申诉、申请复审等解决的,导人相应程序处理;

(4)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程序解 决的,导人相应程序处理;

(5)属于申请查处违法行为、履行保护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等合法权益职责的,依法 履行或者答复;

(6)不属于以上情形的,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并调查核实,出具信访 处理意见书。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

B选项错误,对信访人提出的检举控告类事项,纪检监察机关或者有权处理的机关、单位应当依 规依纪依法接收、受理、办理和反馈。

D选项错误,对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类事项,有权处理的机关、单位应当认真研 究论证。对科学合理、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应当采纳或者部分采纳,并予以回复。

3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关于慈善募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对象的定向募捐

B.在紧急情况下,没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开展公开募捐

C.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省级民政部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发布募捐信息

D.在公共场合,慈善组织通过设置募捐箱方式开展募捐的,不受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限制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A选项正确。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

B选项错误,根据慈善法相关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C选项错误,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

D选项错误,应当在办理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内进行,确有必要在办理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外进行的,应当报其开展募捐活动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39、王某夫妇,生育一子一女,儿子叫小兵,女儿叫小丽,小兵的女儿叫萍萍,小丽生育一子叫乐乐,乐乐与秦某结婚未生育子女,秦某因病死亡,然后乐乐又和小丽夫妇共同居住,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是乐乐家庭成员的是(  )

A.王某夫妇

B.萍萍

C.小丽夫妇

D.小兵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C选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的规定,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C选项)。题干中“小丽生育一子叫乐乐,乐乐与小丽夫妇共同居住”故乐乐的家庭成员为小丽夫妇。

40、张某与公司支付的费用同约定,将其调整到市外工作须征得张某同意。2024年,司在劳动合同期内,未经张某同意将其工作地点调整为市外,张某拒不到岗。用人单位以张某连续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张某公司应当向其支付的费用是(  )。

A.经济补偿

B.赔偿金

C.6个月的基本生活费

D.额外3个月工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B选项正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真题推荐

社会工作者考试历年真题在线测试>>

讲解版2015-2025年社工考试真题解读>>

社会工作师优胜班是233网校的经典班型,主要包含三个阶段,八大课程模块,如新手指南课、教材精讲班、教材直播班、经典母题班、高频考点班、真题解析班、案例技巧班、直播密训班。点这里了解233网校社会工作师优胜班课程内容>>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