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ʦʸ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 教师资格证 >> 说课指导 >> 中学教师说课 >> 文章内容

历史教案: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士族 
    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以外的地主称为
庶族。士族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东晋和南朝前期,门阀士族严格区分门第的尊卑,在高门大姓与寒门庶族之间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壁
垒。士族的社会地位,不因政治地位的升降受到影响。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都享有特权。为了维护特权,土族过分夸大土庶之间的差异,他们不屑于担任那些事务烦琐、升迁机会较
少的官职,也不愿带兵打仗,更不与庶族通婚往来,甚至坐不同席。东晋末年以后,士族在奢侈腐化中开
始走向衰落,庶族代之而起。


八辈之蚕
    一年八熟的蚕名,文名“八辈蚕”“八茧蚕”。据《永嘉记》记载:“永嘉(今浙江温州市)有八辈蚕:
炕珍蚕三月绩,柘蚕四月绩,朊蚕四月末绩,爱珍五月绩,爱蚕六月末绩,寒珍七月末绩,四出蚕九月初
绩,寒蚕十月绩。凡蚕再熟者,前辈皆谓之珍。”唐朝诗人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二:“宫北田塍晓气酣,
黄桑饮露窜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八辈之蚕也有记载。
百炼钢
    这是我国古老的炼钢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反复加热锻打。古代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
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魏晋时期是百炼钢的鼎盛期,曹操有“百炼利器”五把;孙权
有三把宝刀,其中有一把就名为“百炼”;刘备令蒲元造宝刀五千把,上刻有“七十二炼”。
灌钢
    灌钢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在《重修政和证类本草·铁精》中说:“杂炼生、揉作刀镰。”这是对灌钢早的记载。灌钢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生铁和熟铁的含碳量,制成优质钢。其
操作工艺有多种,一种是把生铁和熟铁片捆在一起人炉冶炼(见于沈括《梦溪笔谈》);一种是把生铁放在
上面,熟铁放在下面,生铁先熔化,渗淋熟铁之中(见于宋应星《天工开物》),还有用其他工艺制炼的。

责编:daiy  评论 纠错

γרҵ ʦ ԭ/Żݼ
ѧͳȡ֤ࣨۺ+֪ʶ ţ 1000 / 550
Сѧͳȡ֤ࣨۺ+ѧ֪ʶ 1000 / 550
׶ͳȡ֤ࣨ׶ۺ+׶֪ʶٰ桿 ־ 1000 / 550
2017ѧԾࣨСѧã ־ 300 / 200
2017ӢѧԾࣨСѧã Ծ 300 / 200
2017ʦʸ׶԰Ծ 300 / 200
2017ʦʸСѧԾ ǻ 300 / 200
2017ѧ֪ʶࡾ̲İ桿 ʤ˫ 200 / 200
2017ѧۺʾࡾ̲İ桿 ȫz 200 / 200
2017Сѧѧ֪ʶ ǻ 200 / 200
2017Сѧۺʾࡾ̲İ桿 200 / 200
  • ۼУԵ...
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