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 造价工程师 > 技术与计量(土建)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土建)》时间数字计算公式考点汇总.pdf

精品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土建)》时间数字计算公式考点汇总.pdf

717.75KB 下载数:97 第97批 更新时间:2025-07-24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土建)》时间数字计算公式考点汇总.pdf-图片1

    2025 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

    数字考点总结

    1. 矿物硬度

    硬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矿物 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

    指甲 2-2.5;小刀 5-5.5;玻璃 5.5-6,钢刀 6-7

    2. 土的分类与土粒粒径

    黏土 粉土 砂土 砾石 卵石 漂石

    0.005 0.075 2 60 200

    碎石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大于全重 50%的土;

    砂 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的土;

    黏性土:塑性指数大于 10 的土;

    粉 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不超过全重 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 10 的土。

    3. 裂隙发育程度分级及对工程的影响

    发育程度等级 特征 影响

    不发育 1~2 组 >1m 密闭 对岩体稳定性影响不大

    较发育 2~3 组 >0.4m 多为密闭 相当影响

    发育 >3 组 <0.4m 大部分为张开裂隙 很大影响

    很发育 >3 组 <0.2m 张开裂隙为主 严重影响

    4. 岩石的分级

    抗压强度是岩石在单向压力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是岩石最基本最常用的力学指标。岩石的抗压强

    度相差很大,胶结不良砾岩和软弱页岩的小于 20MPa。坚硬岩浆岩的大于 245MPa

    岩石 I~IV 4 级为土类,岩石分为松石、次坚石、普坚石、特坚石四类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土建)》时间数字计算公式考点汇总.pdf-图片2

    2025 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

    数字考点总结

    1. 矿物硬度

    硬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矿物 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

    指甲 2-2.5;小刀 5-5.5;玻璃 5.5-6,钢刀 6-7

    2. 土的分类与土粒粒径

    黏土 粉土 砂土 砾石 卵石 漂石

    0.005 0.075 2 60 200

    碎石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大于全重 50%的土;

    砂 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的土;

    黏性土:塑性指数大于 10 的土;

    粉 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不超过全重 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 10 的土。

    3. 裂隙发育程度分级及对工程的影响

    发育程度等级 特征 影响

    不发育 1~2 组 >1m 密闭 对岩体稳定性影响不大

    较发育 2~3 组 >0.4m 多为密闭 相当影响

    发育 >3 组 <0.4m 大部分为张开裂隙 很大影响

    很发育 >3 组 <0.2m 张开裂隙为主 严重影响

    4. 岩石的分级

    抗压强度是岩石在单向压力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是岩石最基本最常用的力学指标。岩石的抗压强

    度相差很大,胶结不良砾岩和软弱页岩的小于 20MPa。坚硬岩浆岩的大于 245MPa

    岩石 I~IV 4 级为土类,岩石分为松石、次坚石、普坚石、特坚石四类

    5. 土的主要性能参数

    (1)土的饱和度是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比,饱和度 Sr 越大,表明土孔隙中充水愈多。

    Sr<50%是稍湿状态,Sr 在 50%~80%之间是很湿状态,Sr>80%是饱水状态。

    (2)土的孔隙比。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反映天然土层的密实程度,一般孔隙比小于 0.6 的土是

    密实的低压缩性土,大于 1.0 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性土。

    (3)土的孔隙率。孔隙体积与土的体积(三相)之比。

    6. 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性质

    结构面规模是结构面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质,分为Ⅰ~Ⅴ级。

    Ⅰ级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Ⅱ、Ⅲ级结构面往往是对工程岩体力学和对岩体破坏方式有控制意义的边界条件,它们的组合往往构成可

    能滑移岩体的边界面,直接威胁工程安全稳定性。

    Ⅳ级结构面主要控制着岩体的结构、完整性和物理力学性质。

    Ⅴ级结构面又称微结构面,常包含在岩块内,主要影响岩块的物理力学性质,控制岩块的力学性质。

    7. 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性质

    抗震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较严重(三级)及一般(四级

    结构类型 设防烈度

    6 度 7 度 8 度 9 度

    框架结构

    高度/m ≤24 25~60 ≤24 25~50 ≤24 25~40 ≤24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跨度≥18m 的框架 三 二 一 一

    8. 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层数、高度、设计使用年限、承重体系)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土建)》时间数字计算公式考点汇总.pdf-图片3

    5. 土的主要性能参数

    (1)土的饱和度是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比,饱和度 Sr 越大,表明土孔隙中充水愈多。

    Sr<50%是稍湿状态,Sr 在 50%~80%之间是很湿状态,Sr>80%是饱水状态。

    (2)土的孔隙比。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反映天然土层的密实程度,一般孔隙比小于 0.6 的土是

    密实的低压缩性土,大于 1.0 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性土。

    (3)土的孔隙率。孔隙体积与土的体积(三相)之比。

    6. 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性质

    结构面规模是结构面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质,分为Ⅰ~Ⅴ级。

    Ⅰ级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Ⅱ、Ⅲ级结构面往往是对工程岩体力学和对岩体破坏方式有控制意义的边界条件,它们的组合往往构成可

    能滑移岩体的边界面,直接威胁工程安全稳定性。

    Ⅳ级结构面主要控制着岩体的结构、完整性和物理力学性质。

    Ⅴ级结构面又称微结构面,常包含在岩块内,主要影响岩块的物理力学性质,控制岩块的力学性质。

    7. 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性质

    抗震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较严重(三级)及一般(四级

    结构类型 设防烈度

    6 度 7 度 8 度 9 度

    框架结构

    高度/m ≤24 25~60 ≤24 25~50 ≤24 25~40 ≤24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跨度≥18m 的框架 三 二 一 一

    8. 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层数、高度、设计使用年限、承重体系)

    低层或多层 高层 超高层

    住宅建筑 H≤27m H>27m H>100m

    公共建筑 H≤24m 或 H>24m 单层建筑 H>24M(非单层建筑)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 示例

    1 5 临时性建筑

    2 25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3 50 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构体系 应用范围 特点

    框架-剪力墙 不超过 170m 高的建筑 荷载承担 剪力墙:承担>80%水平荷载;框架:竖向荷载

    筒体 不超过 300m 高的建筑 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

    悬索结构体系 悬索屋盖结构的跨度已达 160m

    9. 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

    分类 得分 指标体系 要求

    基本级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

    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

    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

    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的应为基本

    级。评价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对

    象,应在竣工后进行。可在施工图设

    计完成后进行预评价。

    一星级 ≧60

    二星级 ≧70

    三星级 ≧85

    节能建筑及分类 一般节能,被动式、零能耗和产能型

    10. 基础(埋深)

    埋深 定义 深基础:埋深大于等于 5 米或 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 4 倍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土建)》时间数字计算公式考点汇总.pdf-图片4

    低层或多层 高层 超高层

    住宅建筑 H≤27m H>27m H>100m

    公共建筑 H≤24m 或 H>24m 单层建筑 H>24M(非单层建筑)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 示例

    1 5 临时性建筑

    2 25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3 50 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构体系 应用范围 特点

    框架-剪力墙 不超过 170m 高的建筑 荷载承担 剪力墙:承担>80%水平荷载;框架:竖向荷载

    筒体 不超过 300m 高的建筑 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

    悬索结构体系 悬索屋盖结构的跨度已达 160m

    9. 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

    分类 得分 指标体系 要求

    基本级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

    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

    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

    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的应为基本

    级。评价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对

    象,应在竣工后进行。可在施工图设

    计完成后进行预评价。

    一星级 ≧60

    二星级 ≧70

    三星级 ≧85

    节能建筑及分类 一般节能,被动式、零能耗和产能型

    10. 基础(埋深)

    埋深 定义 深基础:埋深大于等于 5 米或 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 4 倍

    浅基础:埋深在(0.5 米-5 米)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 4 倍

    原则 浅埋,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 100mm 以上。

    11. 地下室防水防潮

    分类 设置前提条件 具体设置

    防潮 当地下室地坪位于常年地

    下水位以上时

    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置在地下室地

    坪附近,另一道设置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 150-200mm 的位置。

    防水 当地下室地坪位于最高设

    计地下水位以下时 地下室四周墙体及底板均受水压影响,均应有防水功能

    12. 墙体细部构造

    设置

    要求

    室内地面均为实铺 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 60mm 处;

    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 在每侧地表下 60mm 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

    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

    采用架空木地板 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

    种类 油毡防潮层、砂浆防潮层、细石钢筋混凝土防潮层

    散水

    明沟

    降水量≥900mm 同时设明沟(0.5%-1%)和散水

    降水量<900mm 只设置散水

    散水构造 散水宽度:600-1000mm;坡度:3%~5%

    过梁 宽度>300mm 的洞口上部应设置

    圈梁

    数量 民用房屋 3~4 层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超过 4 层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

    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配筋 纵向钢筋不少于 4 根,直径不小于 12mm,箍筋间距不大于 200mm

    截面 宽度不应小于 190mm 高度最小 120mm

    断开 不能封闭时,应设附加梁,其搭接长度≥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 2 倍;有抗震要求

    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砌筑

    顺序 先砌墙并留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 60mm,高度不应超过 300mm,马牙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土建)》时间数字计算公式考点汇总.pdf-图片5

    浅基础:埋深在(0.5 米-5 米)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 4 倍

    原则 浅埋,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 100mm 以上。

    11. 地下室防水防潮

    分类 设置前提条件 具体设置

    防潮 当地下室地坪位于常年地

    下水位以上时

    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置在地下室地

    坪附近,另一道设置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 150-200mm 的位置。

    防水 当地下室地坪位于最高设

    计地下水位以下时 地下室四周墙体及底板均受水压影响,均应有防水功能

    12. 墙体细部构造

    设置

    要求

    室内地面均为实铺 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 60mm 处;

    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 在每侧地表下 60mm 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

    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

    采用架空木地板 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

    种类 油毡防潮层、砂浆防潮层、细石钢筋混凝土防潮层

    散水

    明沟

    降水量≥900mm 同时设明沟(0.5%-1%)和散水

    降水量<900mm 只设置散水

    散水构造 散水宽度:600-1000mm;坡度:3%~5%

    过梁 宽度>300mm 的洞口上部应设置

    圈梁

    数量 民用房屋 3~4 层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超过 4 层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

    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配筋 纵向钢筋不少于 4 根,直径不小于 12mm,箍筋间距不大于 200mm

    截面 宽度不应小于 190mm 高度最小 120mm

    断开 不能封闭时,应设附加梁,其搭接长度≥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 2 倍;有抗震要求

    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砌筑

    顺序 先砌墙并留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 60mm,高度不应超过 300mm,马牙

    柱 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

    拉结

    钢筋

    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2φ6 水平钢筋和由φ4 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

    φ4 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在以下条件和位置,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①6、7 度抗震设防时,底部 1/3 楼层;

    8 度抗震设防时,底部 1/2 楼层;③9 度抗震设防时,全部楼层。

    截面

    尺寸 砖混结构中最小 240mm×180mm

    配筋

    箍筋:间距不大于 250mm8 度抗震设防超过 5 层,9 度抗震设防,不应大于 200mm),

    上下段适当加密

    竖向钢筋:一般 4φ12(特殊 4φ14

    基础 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

    基础圈梁相连

    13. 墙体防火

    耐火等

    划分 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四

    一级耐

    火极限

    承重墙、柱和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得低于 3.00h

    楼梯间和前室的墙、电梯井的墙、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户墙以及梁的耐火极限不得

    低于 2.00h

    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及疏散楼梯的耐火极限不得低于 1.50h

    14. 现浇钢筋砼楼板

    板式楼

    分类 构造特点 适用场合

    单向板 长短边比≥3,短边受力,短向为受力筋在下方,长

    向为分布筋,板厚跨度 1/40-1/35,且≥80mm 跨度小的房间(厨房、厕

    所、贮藏室、走廊等) 双向板 长短边比<3,双向受力,短向筋受力大,在下方。

    悬臂板 板的根部厚(板厚,挑长 1/35,且≥80mm),端

    部薄,受力筋沿挑出方向,且在上方。

    现 梁板式 分类 经济 搁置长度 L (mm) 开间、进深较大,横断面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