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用渗透系数K表示。公式的组成要记忆,记清和哪些因素有关。渗透系数K小,抗渗性能好。
4、抗冻性。
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表示材料经过规定的冻融次数,其质量损失、强度降低均不低于规定值。如混凝土抗冻等级D15号是指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次数是15次(在-15C的温度冻结后,再在200C的水中融化,为一次冻融循环),这时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质量损失不超过5%。
2004考题.混凝土抗冻等级D15号中的15是指( A )。
A.承受冻融的最大次数为15次
B.冻结后在15~C的水中融化
C.最大冻融次数后强度损失率不超过15%
D.最大冻融次数后质量损失率不超过15%
(三)、材料的力学性质 1、强度与比强度 (1).强度。强度是指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强度分为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扭。又称静力强度. 2),比强度。比强度是按单位质量计算的材料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对其表观密度的比值,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如普通混凝土C30的比强度(0.0125)低于Ⅱ级钢的比强度(o.043),说明这两种材料相比混凝土显出质量大而强度低的弱点,应向轻质高强方向改进配制技术。 例题、( )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比强度。 A、强度B、抗拉强度C、比强度D、弹性 答案:C
2、弹性与塑性 (1)弹性是指外力作用下材料产生变形,外力取消后变形消失,材料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这种变形属可逆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变形数值的大小与外力成正比。在弹性范围内符合虎克定律。材料的弹性模量E是衡量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抵抗变形能力的指标。 (2).塑性。塑性是指外力作用下材料产生变形,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但不产生裂隙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实际工程中多数材料受力后变形是介于弹塑性变形之间的。当受力不大时,主要产生弹性变形,受力超过一定限度,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如混凝土,既具有弹性变形,又具有塑性变形。 3、材料的脆性和韧性,了解。
|
第二节 钢材,木材,水泥 一、钢材 将生铁(含碳量高于2.06%)在炼钢炉中冶炼,将含碳量降低到指定范围,并控制其它杂质含量后得到钢。 (一)钢材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有碳素钢;合金钢: 碳素钢;分为低碳钢(C;<0.25%);中碳钢(C:0.25%~0.60%);高碳钢(C:>0.60%)。 合金钢:含有某些用来改善钢材性能的合金元素,如Si、Mn、Ti、V等。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为低合金钢;5%~10%为中合金钢;大于10%为高合金钢。 2、按用途分类:分为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钢(如不锈钢、耐热钢、耐酸钢等)。 3、按脱氧程度分类:脱氧充分者为镇静钢及特殊镇静钢(代号Z及TZ),脱氧不充分者为沸腾钢(F),介于二者之间为半镇静钢(b)。 建筑钢材多为 普通碳素钢结构钢的低碳钢与低合金钢结构钢。 (二)钢材的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 1.抗拉性能。抗拉性能是建筑钢材最重要的性能。表征抗拉性能的技术指标有:屈服点、抗拉强度及伸长率。 (1) 屈服点。设计时,一般以屈服强度或压服点作为强度取值的依据。 (2)抗拉强度。在设计中,一定范围内,屈强比小则表明钢材在超过屈服点工作时可靠性较高,较为安全。太小了则反映钢材不能有效的被利用。 (3)伸长率。表征了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大越好。 2.冷弯性能。冷弯性能指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它表征在恶劣变形条件下钢材的塑性,试件按规定条件弯曲,若弯曲处的外表面无裂断、裂缝或起层,即认为冷弯性能合格。能揭示内应力,杂质等缺陷,可用于焊接质量的检验,能揭示焊件在受弯表面裂纹,杂质等缺陷。 3.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指钢材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对直接承受动荷载而且可能在负温下工作的重要结构,必须进行冲击韧性检验。
2004考题.影响钢材冲击韧性的重要因素有( )。 A.钢材化学成分 B.所承受荷载的大小 C.钢材内在缺陷 D.环境温度 E.钢材组织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