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

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探讨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13日


4.虚夸资产价值。由于市场价格的原因,或技术的不断进步或其他经济原因,单位持有的固定资产与原购入的原值会有变动,有时变动很大,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价值减值。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如自然磨损等)和无形损耗(如技术陈旧等)及其他经济原因,发生资产价值的减值是必然的。对已发生的资产价值的减值如果不予以确认,会导致虚夸资产的价值,这不符合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建议

全额事业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实际上是国家资金的投入,有效投入、合理投入和节约投入,对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和国家财力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严格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对此,笔者建议:

1.对全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计提折旧的核算。对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实行计提折旧的核算,从而保证全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合理配置,有效使用。首先,要完善全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也就是根据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并规定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其次,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固定资产的类别、预计使用年限、使用的折旧方法等编制成目录,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并交国有资产管理局备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再次,为了使固定资产的支出在各个时期合理分配,使之与事业支出在各时期相配比,全面反映事业单位每年的事业支出中固定资产折旧所占比例,从而使事业支出更合理、合法,全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增加“事业支出———折旧”和“累计折旧”科目来核算计提的折旧;取消“固定基金”账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购置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从折旧中得到补偿,这样固定基金账户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同时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年度会计报表中反映,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反映的是单位实际固定资产净值,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适当提高固定资产标准。根据市场价格因素,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的标准,适当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标准,以使用一年以上,价值为2000元的设备、房屋等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达不到标准的,以低值易耗品来管理。减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使固定资产更名符其实。

3.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规定全额事业单位各类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年限,减少报废申报手续,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的各类资产使用年限,根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和固定资产的类别、项目规定其使用年限,当固定资产达到报废年限时,由单位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附上有关材料,经批准即可办理报废手续,这样,简化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又使固定资产报废有章可循。

4.年终清理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单位每年年终,应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发现由于市场价格的原因,或技术的不断进步或其他经济原因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核算中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用来核算全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借:事业支出———计提固定资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果其价值以后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范围内转回。以增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真实反映其资产价值,使其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