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经济法学习笔记

中级经济法吃透新考点很关键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28日


例如,2004年多项选择第32题:下列各顶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

A.经济管理行为 B.自然灾害 C.智力成果 D.战争

我们知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自然灾害和战争显然不会存在自愿的权利义务双方,可以排除B、D项。又因为多项选择题应有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则答案为A、C。

总之,由于选择题命题难度大,因此不是所有选择答案都是很理想的。有些答案可以排除掉,提高你的猜测成功率。要做到这一点,建议你最好仔细考虑各个选择答案,把备选项、备选答案与备选答案之间联系起来考虑。

2.判断题

这类题多以一个扼要的句子出现,要求判断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律或法理,答案只能答对或错,不会有也对也不对,一半对一半错的题目。有的对或错的意思较明显,有的则似是而非。即使是对的,也是以曲折、含混的形式出现。

判断题的类型有许多种,有的直截了当地陈述了事实,考生的任务是确定事实的对或错。有的包含了事实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你必须判断这些事实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还是错。判断某道命题正确时,它必须一直都是正确的,只要试题有一处错,该题就全错。近两年判断题采取倒扣分的方式,所以如果把握不大时应选择放弃该题。

3.计算题

首先详细阅读试题。对于计算分析题,建议阅读两遍,以准确理解题意,不至于忙中出错。其次要尽量写出计算公式。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写出计算公式是很不一样的。有时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即可。

有些考生,把不要求计算的也写在答卷上,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寄希望于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阅卷老师不喜欢这类“画蛇添足”,“自作多情”的考生。还要注意解题步骤,计算分析题判卷时,多数题是按步骤给分的。而我们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虽然会做但得分不全。最后注意看清答案要求的单位是什么,比如是元还是万元不要搞错。例如,2004年的两道计算题,第一题注明“(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元表示)”;第二题注明“(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4.简答题

简答题最重要的是看清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答出要点即可得分。

例如2004年简答第2题: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发现某企业采取多列支出、少列收入的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缴税款9000元,占其应纳税额的8%。

要求: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该企业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该企业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1)该企业的行为属于偷税行为(题中没有要求说明理由,可以不说,下同。)。(1分)该企业的行为不构成犯罪。(1分)(2)该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0.5分)、滞纳金(0.5分),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1分)5倍以下(1分)的罚款。

答案中有下划线的就是得分要点,也是给分要点。只要答出要点,换一个说法也可以。例如:(1)该企业的行为属于偷税行为。(1分)该企业的行为不构成犯罪。(1分)(2)该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应补缴不缴或少缴的税款(0.5分)、滞纳金(0.5分),并处4500元以上(1分)45000元以下(1分)的罚款。

5.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的特点一般是较复杂的案情、较长的内容。要求回答的问题难度较大。由于案例分析题是由多个考点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运用,难度和复杂度增大不少。面对案例分析试题一般应按以下几步进行答题:

(1)认真阅读案例,熟悉案情,判断是一个什么样的案件,纠纷是什么,当事人有哪些,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卷提出什么问题等。阅读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文字、句子、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关系图标出来。

(2)针对案情和案例提出来的问题,运用已知的条件和自己掌握的相关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得出答案,这是最难的一步。要在头脑中尽快调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法规规定,准确地与试题中提出的问题对号入座。

(3)在答卷纸上回答问题,要简洁、直接、准确、避免错别字。可以先答结果或处理方案,后展开理由或根据,也可以先写理由、根据,后得出结果。如果回答问题的要点较多,而自己又有把握,可以分成几个小点一一作答,也可以不分点而按正确的逻辑关系、先后顺序作答。需要计算的,要把计算结果所得数字写出来。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