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

试析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15日


  再次,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的影响。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赚取利息倍数反映企业用所获得的利润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先进先出法下,由于税前利润被高估,赚取利息倍数也会被高估,所以夸大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最后,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指标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市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表明投资某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获利率,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高估,则产品销售成本低估,净利润偏高,市盈率就会偏低。而在后进先出法下,市盈率比较适中。

  由此可见,先进先出法对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的几乎所有比率指标都有影响,尤其是高估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指标,虚夸企业当期获利能力,而在后进先出法下仅对短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有一定影响。

  四、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扩展

  存货计价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后进先出法是当前我国存货计价较为理想的方法。首先,通货膨胀的经济大环境为后进先出法的采用创造了客观条件。尽管为了削弱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关方面已经提出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但是这一方法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其次,后进先出法不但能够谨慎地反映当期会计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过度分配,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长远利益,还能够客观地反映当期销售成本,与当期收入配比,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要求。

  后进先出法虽然优于其他方法,但先进先出法对存货管理更具的科学性。如何能将两种方法的优点集于一身呢?理论界有一种货币价值后进先出法。该法主要利用价格指数将不同年度存货成本由先进先出法转换为后进先出法,企业的单位成本不再使用。可满足企业内部使用先进先出法而对外报告时采用后进先出法。

  货币价值后进先出法的含义目前无准确定义,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运用价格指数而不是使用存货的实物数量和单位成本。(2)可以运用存货组代替个别存货。(3)强调每期存货为一个特定的存货组,计算其价值,而数量和单位成本不再使用。采用这种方法,避免了一般后进先出法单位成本的详细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必须首先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但不能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得到;此法不是一种独立的存货核算方法,必须依赖于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它是将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得到的结果转换为后进先出法的方法;转换结果不是为了在账上得到记录,一般是为了对外报告和纳税的,而企业内部仍可使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用于内部报告。

  该种方法的步骤:(1)产品品种多的情况下,确认存货组,得到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下本期期初和期末存货成本。(2)选择或计算与此相关的价格指数(当年存货价格指数=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在先进先出法以本期期末存货成本/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在先进先出法下本期期末存货成本)。(3)将期末存货用价格指数重新转换为先进先出的成本。

  货币价值后进先出法的优点可概括为三点:(1)它减少了清算前期后进先出存货层的可能性。当后进先出期末存货小于期初存货时,前期存货成本反映在销售成本之中。当物价上涨时,相对于正常的先进先出法(如果没有存货的清算情况)的结果而言,这种存货清算会导致销货成本明显减少,报告收益明显增加。因为后进先出存货清算会影响到上交税金,企业通常就将后进先出成本运用存货组,以降低清算的可能性。在一个存货组中,有些存货项目可能增加,而有些可能减少,这样存货组的清算可能不会发生。(2)这种方法减少了运用后进先出法的会计成本。当这种方法运用于很多种类存货时,每一种类的存货又有若干种存货项目时,会计成本将很大,如果运用此法将相同存货项目作为一个存货组减少了详细计算,节约了会计成本。(3)它使企业内部仍可使用先进先出法或平均成本法。

  存货计价方法很多,但每一次选择行为都要受环境的制约,根据不用的经济环境、企业状况、企业主体的目标,结合选择的目的认真挑选适合本企业的存货计价法。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