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

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复习中常见问题解答

来源:233网校 2007年1月23日
2007-1-16

  14、*西西*:以下这道题,有个地方不太明白(红字部分),请高手帮我解决下:

  【例】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动工兴建一幢办公楼,工期为1年,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分别于2007年1月1日、7月1日和10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1500万元、3000万元和1000万元。办公楼于2007年12月31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公司为建造办公楼发生了两笔专门借款,分别为:(1)2007年1月1日专门借款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利息按年支付;(2)2007年7月1日专门借款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10%,利息按年支付。闲置专门借款资金均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短期投资,假定该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

  公司为建造办公楼的支出总额5500万元(1500+3000+1000)超过了专门借款总额4000万元(2000+2000),占用了一般借款1500万元。假定所占用一般借款有两笔,分别为:(1)向A银行长期借款2000万元,期限为2006年12月1日至2009 年12月1日,年利率为6%,按年支付利息;(2)发行公司债券10000万元,于2006年1月1日发行,期限为5年, 年利率为8%,按年支付利息。来源:www.examda.com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公司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金额如下:

  1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实际支出 1500 3000 1000

  专门借款 1500 2500

  一般借款   500 1000

  1、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将闲置借款金额短期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为简化计算,假定全年按360天计算。据此,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资本化金额为:

  2000×8%+2000×10%×180/360-500×0.5%×6=245万元。

  2、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其中:

  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4500-4000)×180/360+1000×90/360=500万元。

  4500,180/360,90/360,是哪里来的,这里应该怎么理解?来源:www.examda.com

  一般借款资本化率=(2000×6%+10000×8%)/(2000+10000)=7.67%.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为:500×7.67%=38.35万元。

  3、计算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金额

  该公司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金额283.35万元,即: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245万元和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38.35万元之和。

  *小李飞刀*回复:2、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其中:

  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4500-4000)×180/360+1000×90/360=500万元。

  4500,180/360,90/360,是哪里来的,这里应该怎么理解?

  先看这个资料: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公司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金额如下:

  1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实际支出 1500 3000 1000

  专门借款 1500 2500

  一般借款   500 1000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4500是指7月1日止累计资本支出额(1500+3000),4000为7月1日止累计使用的专门借款额(1500+2500),(4500-4000)=500(万元)为7月1日使用的一般借款额,180是指这500万元的一般借款的使用期间是6个月(7月1日-12月31日),180/360指使用期间占全年的比重;同理1000是指10月1日使用一般借款额,90是指1000万元的一般借款的使用期间为3个月(10月1日-12月31日),90/360是指使用期间占全年的比重。来源:www.examda.com

  注释:为了简化,一般一年按360天计算,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007-1-16

  15、爱的小窝:那我就有点糊涂了,好像在预科班没听到过。是不是我自己听得不仔细?但是在另外一题中,和这道题的方法又不同了,帮我分析一下。

  2006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5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未扣除折旧前的利润总额为11000元,适用税率为12%,2009年所得税率变更为20%.

  这题中,07年企业计提的折旧是1000,税法上计提的折旧为2000元,书上"应交税金"金额=(11000-2000)*15%=1350.如果按刚刚上面这题的思路的话,就该=(11000-(2000-1000))*15%

  书上的分录是:

  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 1350

       ——递延所得税费用 1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5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

  我也是这么做的。帮我解释吧。谢谢!

  *小李飞刀*回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利润总额都是指扣除折旧以后的利润,而本题明确给出未扣除折旧以前的利润为11000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直接用110000减去税法让计提的折旧,即:11000-2000=9000(元);

  如果你想用上边那道题的思路做这道题,也可以,就是要把未扣除折旧以前的利润换算成扣除折旧以后的利润(因为上题是扣除折旧以后的利润),即应纳税所得额=(11000-1000)-(2000-1000)=9000(元)。

  也就是说如果题中给的是未扣除折旧以前的利润,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直接用其利润(折旧前的)减说法允许抵扣的折旧: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未扣除折旧以前的)-税法折旧;如果题中给的是利润总额(未特殊说明都是指的扣除折旧以后的利润),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要用其利润减税法允许抵扣的折旧和会计上计提的折旧的差额(因为会计计提的折旧已经从利润中扣除,所以现在只调整他们的差额就可以了):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法折旧-会计折旧)来源:www.examda.com

  2007-1-16

  16、爱的小窝:请教大家。

  2010年12月25日,甲企业购入一台价值8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4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定税法规定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甲企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1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假定所得税税率为20%。

  我认为在2011年“应交所得税”科目金额应该为100000*20%=20000,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22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400

  而书上的答案是:

  借:所得税 2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76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400

  它计算应交所得税是用利润减去两个折旧的差额得出的。我觉得题目中没有说明利润是未扣除折旧后的利润,还有就算是未扣除后的利润,也应该是用利润减去税法上允许的计提的折旧来得到。

  *小李飞刀*回复:我觉得书上的答案正确。来源:www.examda.com

  所得税费用是核算是从会计利润角度应该交的所得税,所以所得税费用的金额一定等于当期的利润总额乘所得税率;

  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是核算从税法角度应交的所得税,要把会计上的利润总额调整成为应纳税所得额,它的金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所得税率;

  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为递延所得税调整项目金额。

  本题从会计角度计提的折旧=80000/4=20000(元),而按税法角度让抵扣的折旧=80000*[4/(1+2+3+4)]=32000(元),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计算会计上的利润总额是用20000元的折旧计算出来的结果,而税法让用32000元,那从税法角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应把32000-20000=12000(元)的差额(这个属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要从会计利润总额中减出来,就是100000-12000=88000(元),这88000就是从税法角度考虑应纳税的基数,88000*20%=17600(元),就是从税法角度计算的当期应交纳所得税的数额;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总额*所得税率=100000*20%=20000(元):其中当期所得税费用为17600元,递延所得税费用为20000-17600=2400(元),故其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17600

    递延所得税费用 2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76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400

  2007-1-20

  17、零度·沸点:请问能不能给我讲一下为什么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资产就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而负债就是可抵扣压暂时性差异。来源:www.examda.com

  段水回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计算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计算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计算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计算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比如固定资产,其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则说明会计上计提的折旧小于税法上计提的折旧,所以产生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于负债而言,其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说明会计上将来扣除的多,而税法上扣除的少,从而形成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件件:考试大纲下载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财务管理>>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经济法>>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中级会计实务>>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