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 中级经济师 >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 2025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真题考点32个(11.2上午场).pdf

推荐 2025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真题考点32个(11.2上午场).pdf

956.76KB 下载数:0 更新时间:2025-11-20

简介:

考过的反复考!2025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真题考点速背!(11.2上午场)

  • 2025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真题考点32个(11.2上午场).pdf-图片1

    233网校(www.233.com):面向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金融经济、社工等考证人群, 提供视频课程+AI智能题库+品质教辅+答疑带学+报考指导“五位一体”的一站式考试培训服务。

    考证就上233网校APP

    报考指导、学习视频、免费题库一手掌握

    2025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11.2 上午场)

    真题考点汇总

    熬夜狂背

    扫码小程序 估分对答案

    扫码加入真题群 估分对答案

  • 2025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真题考点32个(11.2上午场).pdf-图片2

    233网校(www.233.com):面向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金融经济、社工等考证人群, 提供视频课程+AI智能题库+品质教辅+答疑带学+报考指导“五位一体”的一站式考试培训服务。

    考证就上233网校APP

    报考指导、学习视频、免费题库一手掌握

    2025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11.2 上午场)

    真题考点汇总

    熬夜狂背

    扫码小程序 估分对答案

    扫码加入真题群 估分对答案

    233网校(www.233.com):面向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金融经济、社工等考证人群, 提供视频课程+AI智能题库+品质教辅+答疑带学+报考指导“五位一体”的一站式考试培训服务。

    考证就上233网校APP

    报考指导、学习视频、免费题库一手掌握

    2025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考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11.2上午场)

    真题考点1: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由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派生出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它们是由同类相

    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后形成的序列。

    1.相对数时间序列的统计指标值是相对数。

    如城镇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2.平均数时间序列的统计指标值是平均数。

    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真题考点2:课税对象

    项目 内容

    1.课税对象

    即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的目的物。

    现代税制下主要的课税对象有所得、消费和财富。课税对象是不同

    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它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

    2.税源 即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3.税目 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

    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4.计税依据

    (课税标准)

    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它规定了如何确定和度量课税对象,以

    便计算税基。

    两种主要的计税依据分别是计税金额(从价税)和计税数量(从量

    税)。

    计税金额可以是收入额、利润额、财产额、资金额。

  • 2025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真题考点32个(11.2上午场).pdf-图片3

    233网校(www.233.com):面向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金融经济、社工等考证人群, 提供视频课程+AI智能题库+品质教辅+答疑带学+报考指导“五位一体”的一站式考试培训服务。

    考证就上233网校APP

    报考指导、学习视频、免费题库一手掌握

    2025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考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11.2上午场)

    真题考点1: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由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派生出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它们是由同类相

    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后形成的序列。

    1.相对数时间序列的统计指标值是相对数。

    如城镇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2.平均数时间序列的统计指标值是平均数。

    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真题考点2:课税对象

    项目 内容

    1.课税对象

    即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的目的物。

    现代税制下主要的课税对象有所得、消费和财富。课税对象是不同

    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它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

    2.税源 即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3.税目 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

    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4.计税依据

    (课税标准)

    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它规定了如何确定和度量课税对象,以

    便计算税基。

    两种主要的计税依据分别是计税金额(从价税)和计税数量(从量

    税)。

    计税金额可以是收入额、利润额、财产额、资金额。

    233网校(www.233.com):面向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金融经济、社工等考证人群, 提供视频课程+AI智能题库+品质教辅+答疑带学+报考指导“五位一体”的一站式考试培训服务。

    考证就上233网校APP

    报考指导、学习视频、免费题库一手掌握

    真题考点3:偏态系数的种类

    (1)如果偏态系数等于0,说明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

    (2)如果偏态系数为正值,说明数据的分布是右偏的,取值在0和0.5之间说明轻

    度右偏,取值在0.5和1之间说明 中度右偏,取值大于1说明严重右偏;

    (3)如果偏态系数为负值,说明数据的分布是左偏的,取值在0和-0.5之间说明轻

    度左偏,取值在-0.5和-1之间说明中度左偏,取值小于-1说明严重左偏。

    【特别注意】偏态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越大。

    【补充内容】可以通过比较均值与众数或中位数的大小来判断偏斜方向:

    (1)均值在中位数或众数之左,偏态系数小于0,分布是左偏的(负偏);

    (2)均值在众数或中位数之右,偏态系数大于0,分布是右偏的(正偏);

    (3)均值、中位数、众数重合,偏态系数等于0,分布是对称的。

    真题考点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1.国民总收入(GNI)的含义

    和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也就是过去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国民总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

    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

    位,但也有一部分分配给了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

    分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主要是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

    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进行分配。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1)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2)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真题考点5: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 2025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真题考点32个(11.2上午场).pdf-图片4

    233网校(www.233.com):面向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金融经济、社工等考证人群, 提供视频课程+AI智能题库+品质教辅+答疑带学+报考指导“五位一体”的一站式考试培训服务。

    考证就上233网校APP

    报考指导、学习视频、免费题库一手掌握

    真题考点3:偏态系数的种类

    (1)如果偏态系数等于0,说明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

    (2)如果偏态系数为正值,说明数据的分布是右偏的,取值在0和0.5之间说明轻

    度右偏,取值在0.5和1之间说明 中度右偏,取值大于1说明严重右偏;

    (3)如果偏态系数为负值,说明数据的分布是左偏的,取值在0和-0.5之间说明轻

    度左偏,取值在-0.5和-1之间说明中度左偏,取值小于-1说明严重左偏。

    【特别注意】偏态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越大。

    【补充内容】可以通过比较均值与众数或中位数的大小来判断偏斜方向:

    (1)均值在中位数或众数之左,偏态系数小于0,分布是左偏的(负偏);

    (2)均值在众数或中位数之右,偏态系数大于0,分布是右偏的(正偏);

    (3)均值、中位数、众数重合,偏态系数等于0,分布是对称的。

    真题考点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1.国民总收入(GNI)的含义

    和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也就是过去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国民总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

    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

    位,但也有一部分分配给了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

    分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主要是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

    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进行分配。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1)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2)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真题考点5: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233网校(www.233.com):面向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金融经济、社工等考证人群, 提供视频课程+AI智能题库+品质教辅+答疑带学+报考指导“五位一体”的一站式考试培训服务。

    考证就上233网校APP

    报考指导、学习视频、免费题库一手掌握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可计算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①居民消费是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为满足个人的物质和 文化生活需要所消费的全

    部货物和服务。

    ②政府消费是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以及政府免费或以低于市场价格

    向居民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

    (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

    可计算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

    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常住单位建造、购置和转入的固定资产扣除销售和转出固定

    资产后的价值。

    ②存货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库存,生产单位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库存,销售

    单位商品库存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的差额。

    (3)净出口:是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出口总值减去进口总值后的差额。

    ①出口是本国(常住单位)向国外(非常住单位)销售和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务。

    ②进口是本国从国外购买和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

    真题考点6: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

    1.所有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

    MRP=MFC,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

    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不涉及生产者所处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具体市场类型

    2.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的分析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