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专升本辅导>政治辅导

2015年成人高考《政治》毛概第五章考点

来源:233网校 2015年4月6日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所决定的。分配是由所有制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分配结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以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而这样一种所有制结构,必然决定在分配上,除了按劳分配外,还有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公有制经济在全社会各种所有制经济中是作为主体的,这就决定了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而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并存,则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同时并存。

  (2)由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决定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包括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租赁经营、承包经营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各种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不断得到发展。在这些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中,除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外,还存在着资本联合以及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经营的情况。要适应这种情况,必然要求除了按劳分配外,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3)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但是,在商品价值的创造过程以及实现过程中,离不开其他一些必要的条件。如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其他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调动这些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他们能够积极地把这些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去,就必须使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够获得与其投入的生产要素量相适应的收益。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除了按劳分配这个主体外,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个体劳动收入。这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他们从事个体工商业、个体服务业以及农副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人。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是指在外资经济和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这是依靠出卖劳动力取得的收入,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他们所得的工资,实际上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反映了雇主对工人的剥削关系。③按经营成果分配。这是指公有制企业由于生产、销售等经营状况较好而取得的收入。通过这种形式进行的分配所获得的收入,不仅取决于生产,也取决于交换;不仅取决于劳动者劳动的投入,也取决于市场的状况。④资产分配收入。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社会成员由于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以及参加银行储蓄得到的股息、红利和利息收入。⑤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这是指按社会公平和各部门、各地区和各行业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的一种分配形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在分配方式和分配理论上的新突破。上述绝大部分分配方式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1)允许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与后富的客观经济原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与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具有客观经济原因。

  ①按劳分配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但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由于劳动者的体力、智力和勤奋程度不同,每个人得到的劳动报酬就不同;即使所得的劳动报酬相等,也会由于家庭负担不同,而出现富裕程度的差别。

  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除了存在着由按劳分配产生的收入差别外,还存在着由其他分配方式所产生的个人收入上的差别。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和竞争就起作用,就必然造成优胜劣汰,这是人们意志所不能改变的经济现象。

  ④实现共同富裕,有一个不平衡发展问题,不可能是同步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只能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与个人依靠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民族人民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提法。这是因为:首先,收入差距超常扩大的趋势引起新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其次,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使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更加重视社会公平。第三,中央采纳了某些学者主张调整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提法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一是既要重视提高效率,又要重视促进公平。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公平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分配公平,这就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相互排斥的,处理得好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二是不能片面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分配公平是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中间环节。如果分配不公平,生产发展和效率提高的结果必然是走向贫富分化,少数人暴富,多数人贫穷,无法实现共同富裕,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如果相对于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追求GDP而言,提效率优先,是可以的。但让效率优先于公平,让效率压公平,则不甚合理。三是分配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合理的收入差距是必要的,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趋势应得到重视。因此,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了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最低工资线、消除拖欠和无理克扣现象,要遵守劳动法,尊重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总之,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新提法,同过去流行多年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是有区别的。

  相关推荐:2015年成人高考《政治》马哲章节考点及试题汇总 模拟试题 政治时事资料

  交流:移动客户端下载(APP)  成人高考QQ群 

  网校:2015年成人高考VIP辅导班全新上线   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