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мʦм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经济师>中级模拟题>经济基础知识模拟题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单选题专项练习

2011年10月19日来源:大家论坛网校课程 在线题库评论

201. 2007年春季出现的次贷危机开始于()。
A.英国
B.美国
C.欧盟
D.日本
202. 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是()。
A.保护债权论
B.公共利益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市场失灵理论
203. 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的理论是()。
A.公共利益论
B.保护债权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金融全球化理论
204. 我国实行的监管体制是()。
A.综合监管体制
B.混合监管体制
C.分业监管体制
D.分部分监管体制
205. 在我国新的监管体制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机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证监会
C.银监会
D.国资委
206. 在2003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为核心的监管思想。
A.保护债权人
B.市场约束
C.资本充足率
D.监管当局监督检查
207. 下列关于净稳定融资比率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B.它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产错配的能力
C.目的是激励银行尽量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
D.它覆盖了整个资产负债表
208.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银行建立留存超额资本,由普通股构成,要求为2.5%
A.1.5%
B.2.5%
C.4.5%
D.8.5%
209. 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A.自发的浮动汇率制度
B.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C.人为的浮动汇率制度
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210. ()1月1日,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A.1989年
B.1979年
C.1999年
D.1994年
211. ()只能算成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
A.外汇储备
B.货币性黄金
C.IMF的储备头寸
D.特别提款权
212.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A.美元
B.黄金
C.欧元
D.英镑
213.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行的汇率制度属于()。
A.自发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B.人为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自发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214. 在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清算银行
C.金融稳定委员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15. ()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A.指标
B.变量
C.观察值
D.统计数据
216. 把人类的性别划分为男和女,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A.定比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序尺度
D.定距尺度
217. ()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A.定类尺度
B.定距尺度
C.定比尺度
D.定序尺度
218. 财政收入这一统计指标属于()。
A.相对指标
B.时期指标
C.时点指标
D.平均指标
21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220. 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
A.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
B.手统计数据
C.第二手统计数据
D.非原始的统计数据
221. 对全国人口逐个进行登记调查,这种统计调查方式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222. 在各种调查方式中,能从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全面调查
D.重点调查
223. 将一组被调查者视作一个抽样单位而不是个体,这种抽样方法是()。
A.分层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224. 为了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就可以对全国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全面调查
D.重点调查
225. 某学校对学习成绩好的几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226. 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一般调查
D.典型调查
227. 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点数和计量,以取得原始数据,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A.采访法
B.报告法
C.实验设计法
D.直接观察法
228. 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是()。
A.代表性误差
B.登记性误差
C.样本不足造成的误差
D.无法消除的误差
229. 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是()。
A.代表性误差
B.登记性误差
C.不能控制和计算的误差
D.可以消除的误差
230. 组距分组是()的整理方法。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离散变量
231. 家庭支出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属于()。
A.比例
B.比率
C.频率
D.百分数
232. 将比例乘以100就是()。
A.百分比
B.比率
C.平均数
D.极差
233. 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二、三产业产值之比,是采用了计算()的数据整理方法。
A.比例
B.均值
C.比率
D.百分比
234. 条形图纵置时也称为()。
A.直方图
B.折线图
C.柱形图
D.圆形图
235. 某组中,值为50,小值为12,极差为()。
A.38
B.18
C.20
D.12
236. 在对数据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无任何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组距总是组数的5倍
237. 在组距分组中,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
A.组数
B.极差
C.组距
D.组中值
238. 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叫做()。
A.组数
B.组中值
C.极差
D.组距
239.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
A.“不重不漏”
B.“组限值应能被 5除尽”
C.“下组限不在内”
D.“上组限不在内”
240. 某产品的销售收入是一个变量,其分组依次为1万元以下,1万元-3万元,3万元-5万元,5万元-6万元,那么()。
A.1万元应归入组
B.3万元应归入第二组
C.3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D.6万元应归入第四组
241.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是()。
A.柱形图
B.折线图
C.直方图
D.扇形图
242. 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多的那个数值称为()。
A.中位数
B.极值
C.众数
D.平均数
243. 2003年,某市下辖六个县的棉花种植面积按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800公顷、900公顷、1100公顷、1400公顷、1500公顷、3000公顷,这六个县棉花种植面积的中位数是()公顷。
A.1450
B.1250
C.1100
D.1400
244. 某连锁超市6个分店的职工人数由小到大排序后为57人、58人、58人、60人、63人、70人,其算术平均数、众数分别为()。
A.59、58
B.61、58
C.61、59
D.61、70
245. 共有100个学生进行分组,150~160cm有10个,组中值为155;160~170cm有70个,组中值为165;170~180cm有20个,组中值为175,加权算术平均数为()。
A.155
B.175
C.165
D.166
246. 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称为()。
A.众数
B.极值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247. 计算几何平均数要求各观察值之间存在()的关系。
A.等差
B.等比
C.连加
D.连乘积
248. 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
A.越差
B.越好
C.不变
D.反复变化
249. 简单的变异指标是()。
A.极差
B.标准差
C.组距
D.离散系数
250. 离散系数比标准差更适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这是因为离散系数()。
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B.不受数据差异程度的影响
C.不受变量值水平或计量单位的影响
D.计量更简单
251. 统计对事物进行报考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编制()。
A.指数
B.回归方程
C.频数分布表
D.时间序列
252. 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时间指标的是()。
A.城镇人口比重
B.年底总人口数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253. 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称为()。
A.变量
B.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发展速度
254. 增长量是()。
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
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
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D.末水平与初水平之比
255. 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可以把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和()。
A.环比增长量
B.定基增长量
C.累计增长量
D.平均增长量
256. 已知在一个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分别为21、30、35、41,则累计增长量为()。
A.90
B.80
C.105
D.127
257. 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的序时平均数。
A.累计增长量
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初水平)之差
C.逐期增长量
D.报告期发展水平
258.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
A.连乘积
B.总和
C.对比值
D.之差
259. 某公司A产品的销售额2007年比2002年增长53.5%,2006年比2002年增长40.2%,则2007年比2006年增长()。
A.9.5%
B.13.3%
C.33.09%
D.15.9%
260. 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
A.加权算术平均法
B.极差法
C.几何平均法
D.算术平均法
261. 2000年以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年均增长4%以上,这是()。
A.发展速度
B.增长速度
C.平均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262. “增长1%的值”反映的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条件下所包含的水平。
A.计量单位
B.数据类型
C.时间
D.调查方法
263. 狭义的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
A.算术平均数
B.相对数
C.总量指标
D.几何平均数
264. 下列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产品产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销售额指数
D.总产值指数
265. 拉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
A.报告期
B.基期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数
C.与基期与报告期无关的水平
D.基期
266. 帕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
A.基期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数
B.与基期和报告期无关的水平
C.报告期
D.基期
267. 某工厂报告期与基期比较,某产品产量增加10%,单位产品价格下降6%,那么,销售额()。
A.增加
B.减少
C.不增不减
D.无法确定
268. 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品产量增加3%,单位产品成本下降3%,那么,生产费用()。
A.减少
B.增加
C.不增不减
D.无法确定
269. 某单位职工人数增加2%,工资总额增加6%,则平均工资()。
A.增加3%
B.减少3%
C.增加3.92%
D.减少3.92%
270. 某商场商品的销售额增长6%,平均销售价格增长4%,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A.2.8%
B.1.9%
C.0.6%
D.3.4%
271. 某市百货商场销售额2007年与2006年相比为150%,同期价格水平下降6%,则该商场销售量指数为()。
A.133%
B.159.57%
C.121%
D.118%
272. 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来反映。
A.现金流量表
B.成本报表
C.利润表
D.资产负债表
273. 我国()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A.《会计法》
B.《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C.《企业会计制度》
D.《企业会计准则》
274. 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者耗用的资产是()。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递延资产
D.无形资产
275. ()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A.资产
B.利润
C.收入
D.所有者权益
276. 某企业2008年末资产负债反映的资产总额为840万元、负债总额为552万元,利润表反映利润总额为300万元,那么该企业2008年末所在者权益是()万元。
A.288
B.588
C.540
D.252
277. 在会计基本前提中,()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278. 会计核算中产生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的前提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27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计量。
A.货币
B.实物
C.货币和实物
D.数量
280. 企业会计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
A.应当一致,不能随意变动
B.根据需要可随时变动
C.经财税部门批准才能变动
D.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动
281. 下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的是()。
A.可靠性
B.重要性
C.可比性
D.客观性
282. 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要求。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比性
D.实质重于形式
283. 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
A.中央银行
B.财政部
C.监管部门
D.商务部
284. 会计确认主要是通过将会计要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来实现的。
A.会计报告
B.会计计量
C.会计记录
D.填制和审核凭证
285. 按照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
A.会计循环
B.会计记录
C.会计分期
D.会计凭证
286. 下列不属于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是()。
A.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B.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C.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D.根据各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287.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是()。
A.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B.采用单式记账的单位
C.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D.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单位
288. 我国采用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是()。
A.多步式
B.单步式
C.报告式
D.账户式
289. 分为左右两方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是()。
A.账户式
B.单步式
C.报告式
D.多步式
290.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项目是按()进行排列的。
A.流动性
B.到期日的远近
C.安全性
D.范围
291. 对于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其列入()。
A.流动资产
B.长期资产
C.流动负债
D.长期负债
292. 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属于负债项目的是()。
A.预付账款
B.应收账款
C.预提费用
D.待摊费用
293. A企业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如下:“现金”20000元,“银行存款”50000元,“应收票据”10000元,“其他货币资金”30000元。在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的金额为()。
A.70000元
B.80000元
C.100000元
D.110000元
294. 某企业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如下:“应付账款——应付某单位”借方余额10000元,“应付账款——应付某单位”贷方余额90000元;“预付账款——预付某单位”借方余额70000元,“预付账款——预付某单位”贷方余额30000元,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预付账款”项目的金额为()元。
A.80000
B.120000
C.40000
D.30000
295. “待摊费用”项目,根据()之和填列。
A.“待摊费用”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期末借方余额
B.“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借方余额
C.“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贷方余额
D.“待摊费用”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期末贷方余额
296.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报表。
A.财务状况
B.经营成果
C.盈利能力
D.管理水平
297. 利润表是一张()。
A.静态会计报表
B.报考会计报表
C.既是静态也是报考会计报表
D.既不是静态也不是报考会计报表
298. 下列关于利润表项目之间关系的等式中,正确的是()。
A.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B.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C.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支出
D.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99. 企业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属于现金流量表上反映()的现金流入。
A.与经营活动有关
B.与投资活动有关
C.与筹资活动有关
D.与分配利润有关
300.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A.变卖固定资产
B.取得债券利息收入
C.支付的各项税费
D.支付融资租赁费用

相关推荐: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大全

编辑推荐:
2011年经济师考试时间
201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网友版)
2011年经济师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

责编:chenying评论
γרҵ ʦ ԭ/Żݼ
2017мû֪ʶ 350 / 350
2017мھ 350 / 350
2017мԴ 350 / 350
2017м̹ ͮ 350 / 350
2017м˰վ ɱ 350 / 350
2017мר 350 / 350
2017мزþ 350 / 350
2017мʦũҵþ κ 350 / 350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