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мʦм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经济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必看考点:财政收入

2016年12月14日来源:来源:233网校网校课程 在线题库评论
导读: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考点财政收入相关知识供大家复习。

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

2、政府收入的分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的分类标准,政府有4种主要的收入来源渠道: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和其他收入。
①税收,是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 
②社会缴款,包括社会保障计划收入和雇主提供的退休福利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险计划收入。社会缴款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愿性的;可以由雇员、代表雇员的雇主、自营职业者缴纳,也可以由无业人员缴纳;缴款额与缴款人的报酬、工资或雇员数量相关。
强制性社会缴款与税收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规定的事件(如疾病和年老)发生,缴纳人和其他受益人有权获得某些社会福利,但缴纳税收并不能使纳税人获得相同的权利。
对于那些缴款额与报酬、工资或雇员数量无关、并专用于社会保障计划的强制性付款,应视为税收,而不是社会缴款。
③赠与收入,是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那里得到的非强制性的转移。它们是对一国政府自有财政收入的补充,可以是现金或实物的形式。
④其他收入,是指上述三项收入以外的所有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出售商品和服务的收入(如使用费和规费)、利息和其他财产收入(如国有资产经营收入)、除赠与以外的其他现金或实物形式的自愿转移以及罚金和罚款。

3、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①小口径仅包含税收收入 。
②较大一些的口径(小口径)除税收收入外,还包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这是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 该口径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专款专用的政府收入,如社会缴款不应包含在内。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即是指这个口径。
③再大一点的口径(中口径),是在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④口径(大口径),即指全部的政府收入。

4、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①财政集中度,通俗地称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②衡量宏观税负的口径: 从小到大分别是:
1)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2)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
3)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 。即政府的全部收入。

5、税收的含义和特征
税收,是指公共机关依法强制收取的、对纳税人不附带直接回报义务的课征。
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7、税制要素(构成一国税收制度的那些主要因素)

税制要素

主要内容

纳税人

  1. 纳税人,即纳税主体,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 负税人是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3. 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即征税课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它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
税源,即税收的经济来源或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征税的广度。 计税依据(或课税标准),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它规定了如何确定和度量课税对象,以便计算税基。

税率

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税率分类1)比例税率: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主要特点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包括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其中,差别比例税率又可分为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和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四种。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的一种税率制度。它是以金额表示的税率,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在具体运用上,也可分为单一定额税率和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几种。
3)累进(退)税率。
①全额累进税率,即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与之相应的税率计算税额。在征税对象提高到税收的一个新等级档次时,对征税对象全部都按提高一级的税率征税。
②超额累进税率,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等级的税率计征。此时一定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纳税人的应纳税款总额由各个等级计算出的税额加总而成。
③累退税率与累进税率正好相反。

纳税环节

在国民收入与支出环流的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

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减税免税

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违章处理

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它是税收强制性特征的体现。

纳税地点

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

8、税收分类
(1)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
(2)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9、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因其提出者为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而得名。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10、税负转嫁的含义: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也就是说初缴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该税收的后负担者。税收负担转嫁的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补:税负归宿表明全部税收负担后是由谁来承担的)。

11、税负转嫁的方式

税负转嫁方式

具体含义

前转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

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前转是税收转嫁典型和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后转,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

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

混转,
也称为散转

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这种转嫁方式实践中比较常见。

消转

纳税人用减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通过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旁转也叫侧转,

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

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和收益来源较具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例:某房地产公司购买一块1000平方米土地,购买价款800万元,每平方米土地每年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是10元,未来70年的税款共计70万元,该公司将预期缴纳的70万元税款转嫁给土地出售者,进而实际的购买地款为800-70=730万元,此后该公司每年支付1万元的土地使用税,但实际上税款是由土地出售者负担的。
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但与税收后转在转嫁媒介与转嫁方式上存在明显不同。
①税负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而税收资本化借助的是资本品;
②税负后转是在商品交易时发生的一次性税款的一次性转嫁,税收资本化是在商品交易后发生的预期历次累计税款的一次性转嫁。

1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①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商品不容易转嫁。②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将主要由他人负担,商品较易转嫁。
2)课税商品的性质。一般情况下:①对生产必需品的课税,因对其消费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小,税负容易转嫁。②对非生活必需品课税,因对其消费不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大,税负不易转嫁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4)课税范围的大小。一般情况下:(1)课税范围越广泛,越不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缺乏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得比较容易,税负容易转嫁;(2)课税范围越狭窄,越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具有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得艰难,税负难以转嫁。
此外,税负转嫁情况如何还与商品的竞争程度有关。

12、国债含义:国债即国家债务,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与私债务相比,国债由于有政府信用的担保、风险小、又被称为“金边债券”。

13、国债的种类
1)按照国债发行地域不同,可将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举借国内债务不会因借债而增加国内资金总量,举借外债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本国可支配的资金总量。
2)按借入债务到偿还债务的时间长短划分:
短期国债――――1年以内的,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
中期国债――――1~10年的
长期国债――――10年以上
3)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可将国债分为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
4)根据国债能否在证券市场流通,可将国债分为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非流通)国债。
一般情况下,能够上市流通的国债多为中短期国债,不能上市流通国债多为长期国债。
5)根据国债债务本位的不同,可将国债分为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
①货币国债是指以货币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政府举借的是货币,归还的也是货币。
②实物国债以实物作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可以避免因货币贬值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一般是在存在高通货膨胀时采用。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就属于实物国债。

14、国债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发行国债方式弥补。
①向中央银行借款弥补赤字会造成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增加,诱发或加剧通货膨胀。
②税收是按税法规定征收的,如果通过提高税率或增加新税种弥补赤字,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③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产生的副作用较小。实质是将属于社会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暂时性转移;认购国债的资金基本是社会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2)筹集建设资金
现代社会中,以国债资金来扩大建设规模是发行国债的重要目的之一。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国债”之称。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短期国债的发行及买入和卖出,在不少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调节货币供应数量和调节利率。
(4)调控宏观经济

15、国债的负担有哪些主体:
①认购者负担。国债发行应考虑债权人的应债能力。
②债务人负担(政府负担)。政府借债应考虑政府的偿债能力,量力而行。
③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如何,终还要依赖税收来还债,成为纳税人的负担。
④代际负担。如果国债资金运用不善,或者仅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留给后人的就只是净债务,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

16、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和相对指标:
衡量国债规模有三个指标:一是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1)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个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一国的GDP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则国债的发行空间越大。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2)债务依存度,即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我国这一指标的计算有两种口径:
一是用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全国财政支出额,即“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二是用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中央财政支出,即“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在15%~20%之间。此外,在“以旧债还新债”机制下,还有一个用来反映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即当年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的比重。

17、李嘉图等价理论: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18、国债制度:是国家为了管理国债的发行、偿还和交易,调节经济活动,以法律和政策形式所确立的一系列的准则和规范。国债制度一般由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构成。

报名关注: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章节练习

233网校提醒您:告别盲目备考,讲师为你讲解90%必考点,点击进入>>

责编:zdh评论
γרҵ ʦ ԭ/Żݼ
2017мû֪ʶ 350 / 350
2017мھ 350 / 350
2017мԴ 350 / 350
2017м̹ ͮ 350 / 350
2017м˰վ ɱ 350 / 350
2017мר 350 / 350
2017мزþ 350 / 350
2017мʦũҵþ κ 350 / 350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