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中级工作实务

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工作实务每日一练(9月1日)

来源:233网校 2015年9月1日
导读:
在线测试本批《每日一练》试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并保留做题记录 >> 在线做题
简答题
1、某社区矫正机构计划将刑满释放人员的综合管理纳入服务范围。经调查,该社区刑满释放人员中无业者居多,但社区就业资源的利用率却较低。对此,社会工作者对有劳动能力的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了访谈,他们对社会工作者说:
“我们这种人是社会的‘渣子’,在里面蹲了那么多年,现在出来还能有啥用,什么都不会,出门坐哪路公交车都搞不定,更别说工作了。”.
“到哪里人家都戴着有色眼镜看我,犯了一次错误,难道要一辈子受惩罚?”
“现在找工作都得上网,我连电脑都不会用,去哪儿找工作都不知道,哪家单位会要我啊?”
“社区里适合我们的岗位不多,上次去办理就业登记,人家看了我的档案就说,好多人还安排不过来呢,你就慢慢等吧。”
“社区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跟也跟不上。再说现在工作,都要政审,我们肯定通不过的。”
“我大字不识几个,所以要求也不高,工资高点儿,活儿轻点儿,能坐在办公室上班就
可以了。”
要求:
结合本案例,以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为目的,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各层面具体目标和服务内容)。

2、老张,退休前是某部队高级军官,妻子多年前因病去世了。退休至今的两个月里,老张一直呆在家里,觉得无事可做,对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起初,子女们认为父亲是回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感到不适应才会变得郁郁寡欢。于是他们找各种借口带老张出去活动,但每次都被老张以各种理由拒绝。子女们很不理解,原本开朗的父亲怎么退休之后变了个人似的,他们想尽办法鼓励父亲参加活动,但几乎都是无功而返。只有在给孙子孙女们讲自己光荣的军旅生活时老张才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但他们一走,老张又回复到了从前。在朋友的推荐下,老张的子女前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老张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老张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3、 某居民小区位于本市郊区外环线边缘,小区内有住户1840户.长住居民5300多人,基本上都是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支边支农回城的人员、动迁人员和外地入住人员组成。小区人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无业和生活困难的居民多:二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三是外来人员多。小区接到上级综合治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在小区各楼道内安装电子防盗门。然而有的居民认为,外来人员多的楼道。安装防盗门的实际意义和效果不大;有的居民觉得经济困难,拿不出钱来安装;还有人存在顾虑,认为防盗门质量不一定有保障,等等。面对不少居民都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情况,如何将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社区干部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1.上述案例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个范畴?
2.试分析部分居民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深层原因是什?
3.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方法,帮助社区干部有效开展工作?

4、 在某体育学院家属住宅小区内,60岁能上能下的老年居民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大多数是已经退休的某体育学院的教职员工,身体状况普遍较好,有的还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专业特长。他们退休以后,有一部分人还在各种岗位上发挥特长,继续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一部分人则无所事事,或流连于棋牌室,或扎堆聊天带孩子;还有的人则经受着各种生理和精神疾病的困扰。由于该住宅小区属于单位管辖范围,因此在小区内设立了家属委员会行使居民自治管理职能。但由于该家属委员会的职能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够健全,工作开展不够到位,在小区内部服务和管理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该小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该小区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5、 独居老人刘老伯今年77岁,幼年丧母,10多岁时父亲也因积劳成疾而去世。刘老伯成家后育有一男二女,后来他与妻子因性格不合而离婚。30多岁时,刘老伯曾与一名李姓女子同居生活,并育有一子。他原以为这下可以与之白头偕老了,不料几年后偶然发现该女子在原籍农村已有丈夫和孩子,于是愤而分手。可能是由于自小缺乏母爱的缘故,刘老伯一直想寻找一位可靠的女性一起生活,50多岁时又与一个比他小l5岁的张姓女子结了婚。不料两年后,张姓女子卷走了刘老伯的10万元积蓄不辞而别。经历了上述曲折之后,刘老伯万念俱灰,大病了一场,从此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现在,刘老伯依靠自己一点微薄的养老金孤苦伶仃地独自生活,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身体严重营养不良,他的儿女也很少来探望他。刘老伯时常觉得这样活着真是活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的好。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刘老伯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刘老伯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6、案例:
王奶奶,60岁,未婚,没上过学,以捡垃圾为生,患有风湿类关节炎数十年,关节畸形、肿大,行走困难。一次,王奶奶在捡垃圾的时候被撞,右腿截肢,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现实虽然如此残酷,但是王奶奶身残志坚.自立自强,截肢以后就在家做一些编织活,但是收入微薄,现在每月主要靠当地政府部门的补助为生,经济状况窘迫。王奶奶患病以来与弟弟和弟妹同住,家庭关系非常和谐:不幸的是,弟妹在不久前查出患了癌症,手术后身体很虚弱,也难以照顾王奶奶。王奶奶弟弟的身体状况也不好,侄子也在外地,三位老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都非常差。他们挤在一个狭窄的屋子里,终日难见阳光,房内没有自来水、上下水道和卫生间等设施,院子里有一个公用的自来水管,厕所也在外面。王奶奶由于行动不便,大小便只能在家中完成。无助的王奶奶向医务社会工作者求助,希望可以提供帮助、
问题:
1.医务社会工作有哪些特点?
2.上述案例中,王奶奶面临哪些困境?
3.针对王奶奶的情况,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7、(案例分析题)
    某社区“劳释”人员比较多,而每个“劳释”人员的情况又各不相同,社会工作者根据不同的情况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服务。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下,他们中有的参加了社区的夜巡队,每天晚上在社区居委会值班,不定时地在社区里夜巡,社区每晚为其提供10元的补助;有的申请到了低保救助;有的优惠得到社区再就业摊区铺面,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参加
了社区组织的再就业培训,在社区与其辖区单位共办的招聘会上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等。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定期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国家低保和就业等相关政策学习以及环境卫生保护行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在节庆日时,社会工作者还坚持对他们进行慰问和关心,组织他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涉及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些内容?请结合案例进行简洁说明。    
2.除了案例中提到的内容外,请继续举例说明社区社会工作的其他内容。    
3.在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取了哪些介入方法?


8、(案例分析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
    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
1.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    
2.简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
3.根据预估,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确定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9、 小明,1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99 0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10、 案例:
小美是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在学校经常独来独往,放学后也不跟社区里的同龄人玩耍。小美的母亲是从外地农村嫁到城里的“外来媳”,与亲戚、邻居交往很少。因为身体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贴补家里。小美的父亲是一线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较低。父亲对小美比较严厉,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外来媳”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美,决定对其开展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就认定小美的问题源于自信心不足。
问题:
1.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2.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相关阅读

Ṥ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