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安全生产管理 > 安全生产管理考试辅导

2025年注安管理第四章考点: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在备考2025年注安管理科目时,“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这一考点,通常在每年的试卷中占据0-4分左右,虽比重不大,但掌握其精髓对整体成绩至关重要。

2025年注安管理考点: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插入模块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一级因素

内容

特征

粉尘

矽尘、煤尘

各种尘

化学因素

化合物

药品药剂

物理因素

噪声、高低温、振动、激光、光波


放射性因素

放射

射线

生物因素

病菌

有生命

其他因素

金属烟、井下不良条件、刮研作业


一、职业病危害识别

(一)粉尘与尘肺

1.生产性粉尘概念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xi)肺

(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3.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1)无机性粉尘

1)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

2)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

3)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2)有机性粉尘(CH元素,生物)

1)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

2)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

3)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

4.致病机理

一般认为,矽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矽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等有关。劳动者一般在接触矽尘5~10年才发病,有的潜伏期可长达15~20年。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也有1~2年发病的。其机理是由于矽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泡的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其基本病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增生,主要是引起肺纤维性改变。

5.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理性质可概况如下几种:

(1)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2)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

(3)变态反应性,例如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

(4)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

(5)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

(6)致癌性,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7)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

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要变化的职业病。

《职业病目录》中,关于尘肺的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

表4-1《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尘肺的致病粉尘及易发工种P199

尘肺

致病粉尘

易发工种

矽肺

矽尘(一般指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

 矽肺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严重。采矿、建材 (耐火、玻璃、陶瓷)、铸造、石粉加工工业中的各种接尘工种均可发生。其中最典型的是由石英粉尘引起的矽肺,发病率高,发病工龄短,进展快,病死率高,是危害最严重的尘肺

煤工尘肺

煤尘、煤岩混合尘

 发病人数占第二位,主要发生在矿山的采煤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岩巷掘进工、混合工(主要是采煤和岩石掘进的混合)

石墨尘肺

石墨尘

 石墨开采与石墨制品(坩埚、电极电刷)各工种

炭黑尘肺

炭黑尘

 生产和使用(橡胶、油漆、电池)炭黑各工种

石棉肺

石棉尘

 主要是石棉厂、石棉制品厂的各工种,以及石棉矿的采矿工和选矿厂的选矿工

表4-1 (续)

尘肺

致病粉尘

易发工种

滑石尘肺

滑石尘

滑石开采选矿、粉碎各工种及使用滑石粉的工种

水泥尘肺

水泥尘

水泥厂以及水泥制品厂中的接尘工种

云母尘肺

云母尘

开采云母和云母制品各工种

陶工尘肺

陶瓷原料、坯料(混合料)及钵料粉尘

陶瓷厂中的原料工、成型厂、干燥工、烧成工、出窑工等

铝尘肺

金属铝尘、氧化铝尘

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以及铝合金制品加工等工种

电焊工尘肺

电焊烟尘

各类工业中的电焊工,其中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在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

铸工尘肺

铸造尘(型砂尘)

主要有型砂工、选型工、清砂工、喷砂工

其他尘肺

其他粉尘


(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1)毒物毒性

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在引起同等效应的条件下,毒物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

2)毒物的危害性

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

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

(1)化学结构。

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强

(2)物理特性。

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

(3)毒物剂量。

毒物进入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

(4)毒物联合作用。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可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

(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

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

(6)个体状态。

未成年人和妇女生理变动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性较高。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也有遗传缺陷或遗传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

2.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的存在方式

存在形态

大小

产生原因

举例

气态

分子

常温下是气体

氯气、一氧化碳

蒸气

分子

常温下是液体挥发

苯、丙酮

常温下是固体有挥发性,特别是在高温工作场所

酚、三氧化二砷

气溶胶

液态分散性气溶胶

~10μm

常温下是液体,加热分散

电镀铬

液态凝集性气溶胶

沸腾溅出的液雾

碱液加热浓缩

喷洒雾滴

农药喷洒

固态凝集性气溶胶

<1μm

金属熔化时蒸气,或蒸气在空气中被氧化

铅烟、铜烟

固态分散性气溶胶

1~10μm

物理性加工过程中以粉尘形式逸散

生产性粉尘

2) 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1) 吸入。(2) 经皮吸收。(3) 食入。

3) 职业中毒的类型

(1) 急性中毒。(2) 慢性中毒。(3) 亚急性中毒。

4) 职业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机会

(1) 正常生产过程。(2) 检修与抢修。(3) 意外事故。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重点)

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性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

分类

例如

引起的职业病

空气动力噪声

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由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噪声聋

机械性噪声

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电磁噪声

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2.振动

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引起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

3.电磁辐射

(1)非电离辐射

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

2)红外线

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造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焊接工等可接触到红外线辐射。

引起的职业病——白内障

3)紫外线

紫外线作用于皮肤能引起红斑反应。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炎,皮肤接触沥青后再经紫外线照射,能发生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并伴有头痛、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甚至可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

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等。激光对皮肤也可造成损伤。

激光引起的职业病--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2)电离辐射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X线机等。

引起的职业病——放射病

4.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气象条件主要是指作业环境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与气压等。在作业场所,由这四个要素组成的微小气候和劳动者的健康关系甚大。作业场所的微小气候既受自然条件影响,也受生产条件影响。

高温作业--中暑

潜水作业后(高气压作业条件下)--减压病

高原低氧环境(低气压作业条件下)--高原病

(四)职业性致癌因素(重点)

致癌物

致癌部位

致癌物

致癌部位

炼焦油

唇、皮肤、鼻

砷及其化合物

皮肤、肺、喉等

苯并[a]芘

肺、皮肤

1-萘胺、3-萘胺

膀胱、肾孟等

沥青

皮肤

联苯胺、4-氨基联苯

泌尿系统膀胱

页岩油

皮肤

芥子气

肺、气管、喉、鼻

矿物油

皮肤、喉

氯甲醚、二氯甲醚

木馏油

皮肤、唇

异丙基油

鼻窦、喉、肺

石棉

肺、胸膜间皮瘤

氯乙烯

肝血管瘤

铬酸盐

鼻腔、喉、肺

氯丁二烯

皮肤、肺

镍及其盐类

鼻腔、鼻窦、肺、喉

白血病

焦炉逸散物

硬木屑

甲醛

鼻咽、鼻窦

放射性物质

肺、皮肤、白血病、骨骼

铍及其化合物

镉及其化合物

肺、前列腺、睾丸

(五)生物因素(低频,了解)

1.炭疽病

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疽病潜伏期较短。

炭疽病的职业性高危人群主要是牧场工人、屠宰工、剪毛工、搬运工、皮革厂工人、毛纺工、缝皮工及兽医等。

2.森林脑炎

林区特有疾病,传播媒介是硬蜱,主要见于从事森林工作有关人员。例如森林调查队员、林业工人、筑路工人等。

3.布鲁氏菌病

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牛羊猪病畜为主,皮毛加工等类型企业中职业性感染此病。

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本病职业性接触主要见于从事艾滋病防疗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接触艾滋病患者或吸毒人员的警务工作有关的人员等。

5.莱姆病

由扁虱(蜱)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本病职业性接触主要见于从事森林工作有关的人员,例如森林调查队员、林业工人等。

(六)职业有关疾病

职业有关疾病又称工作有关疾病。主要是指职业人群中发生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在职业病名单之外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

职业有关疾病≠职业病!

如:教师与歌唱演员发生的声带结节,厨师肥胖。因脑力劳动长期高度精神紧张而多发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人员--VDT综合症(视频终端综合症)

二、职业病危害评价

职业病危害评价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接触评价,对生产经营单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同时也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数据。

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经常性(日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又可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与生产运行中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2.评价的主要方法

(1)检查表法

(2)类比法

(3)定量法

3.评价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的建议。

(3)生产运行中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现状评价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的多个方面。

三、职业危害控制(重点!)

职业病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等。

(一)工程控制技术措施

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密闭、通风、冷却、隔离等),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降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

例如,控制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常采用湿式作业或者密闭抽风除尘的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

对于化学毒物的工程控制,则可以采取全面通风、局部送风和排出气体净化等措施;

对于噪声危害,则可以采用隔离降噪、吸声等技术措施。

(二)个体防护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选用合适的防尘、防毒或者防噪声等的个体防护用品。

(三)组织管理等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章制度,确保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有关要素的良好与有效运行,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实现生产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础。

经典习题

王某进入位于东北林区的某公司种羊场务工。2022年3月15日。王某不慎滑倒,被羊圈中的杂物刺伤左手拇指背部皮肤,伤口逐渐发展为水泡,当日经医院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王某所得的职业病最可能是(  )。

A.森林脑炎

B.布鲁氏菌病

C.莱姆病

D.炭疽病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炭疽病是由炭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瘟病的职业性高危人群主要是牧场工人、屠宰工、剪毛工、搬运工、皮革厂工人、毛纺工、缝皮工及兽医等。炭疽病皮肤炭疽的显著特征是出现水肿。

某企业由于生产工艺需要采用以液氨作为制冷剂的氨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房、设备间、氨储罐等设施。生产车间设置有酸、碱危险化学品储罐,包装车间内有可燃粉尘危险存在。下列该企业根据工艺特点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相应措施中,错误的是(  )。

A.氨储罐间内设置洗眼器

B.用氟利昂代替液氨

C.安装布袋式除尘设施

D.配备防酸、碱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人身防护应急系统的设置》(HGT20570.14),在剧毒、强腐蚀及温度高于70℃的化学品以及酸性、碱性物料的生产和使用区内,包括装卸、储存、分析取样点附近,需要设置安全喷淋洗眼器,其位置设置在离事故发生处(危险处)3~6m,但不得小于3m,并应避开化学品喷射方向布置,以免事故发生时影响它的使用。为避免影响使用,洗眼器应在氨储罐间外设置。

想刷更多注安考试试题?233网校APP提供注册安全工程师章节习题、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每日一练、模考大赛、答题闯关等刷题功能,大家可通过刷题,加深巩固,掌握要点,查漏补缺,稳步提升!【进入下载APP刷题


热点推荐: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试题在线刷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真题PDF免费下载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点、难点太多记不住?233网校老师带你读薄教材,举一反三,学习做题更有效率!点击进入听课>

添加安全工程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