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高起点辅导>史地辅导

成人高考地理原理规律归纳资料

2008年8月11日来源:233网校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

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

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

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

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km/h);

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

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长夜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短夜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欧美国家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余类推。

23.五带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为热带,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为寒带、其余为温带。

24.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25.气温的水平分布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撒哈拉沙漠为全球炎热中心,世界极端出现在南极洲,北半球寒冷中心为西伯利亚地区。

考试大编辑整理


γרҵ ʦ ԭ/Żݼ
() ˾ 150 / 150
Ӣ() Monica 150 / 150
ѧ() 150 / 150
ѧ() ֥ 150 / 150
ѧ(ר) ŷ 150 / 150
Ӣ(ר) Monica 150 / 150
ߵѧ(һ)(ר) 150 / 150
ߵѧ()(ר) ֥ 150 / 150
γ
-ѧ(ʷƾ)
ʦ
Monicaʦ
ר-ѧ
ŷʦ

ײͰרVIP/VIP++ģ)

ײƣ1Ŀ
2ǰ2
3ѧһα

׷1
2γ̽+μ+ƶ

ȵƼ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