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高起点辅导>语文辅导

成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阐释二

2008年1月11日来源:233网校

  (二)副词

  作为副词,“以”主要表示某种情态或语气。例如:

  (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冯谖客孟尝君》)――以:只有,也就是。

  (三)连词

  作为连词,“以”的语法功能与“而”类似,只不过通常只用于表示顺承接续的种种关系,可译为“就”、“来”、“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不译出。例如:

  (1)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伯克段于鄢》)

  (2)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李将军列传》)

  (3)且硕茂,蚤食以蕃。(《种树郭橐驼传》)――蚤食以蕃:果实结得早而且结得多。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

  (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前赤壁赋》)

  (6)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马伶传》)

  (四)动词

  “以”作为动词,常见的是“认为”、“以为”的意思。例如: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 秋水》)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 秋水》)

  由“以”构成的几种常见结构

  1.“以”字结构用作补语

  在古汉语中,由“以”构成的介宾结构,时常用作动词或动词性短的补语成分,表示这一动作行为的方式、工具、凭借或关涉到的人、事、物等。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基本不再出现,相关内容通常用状语或动词宾语的形式出现,这是在阅读理解时应当注意。例如: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於国也》)――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那里(或:在那里种上桑树)。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於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教给他们孝悌的道理。

  (3)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答李翊书》)――告生以其道:把他自己掌握的道理、知识告诉你。

  (4)请其矢,盛以锦囊。(《五代史伶官传序》)――盛以锦囊:用锦囊装起来。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五代史伶官传序》)――系燕父子以组: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起来。

  (6)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则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责我以在位久:用在位时间太长为理由批评我。

  (7)而贼语以国亡主灭。(《张中丞传后叙》)――语以国亡主灭:告诉(他们)国家已亡、君王已死。

  (8)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张中丞传后叙》)――责二公以死守:以死守孤城为理由指责张巡、许远。

  3.省略了的介宾形式

  在古汉语中,当介词“以”后面的宾语是代词(如“之”、“是”之类),而且所指代的对象已在前文出现时,那么这个代词宾语时常可以省略。阅读和理解时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出现在前面的句子中,相距较远,翻译时就应当把这个代词宾语补出。例如:

  (1)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郑伯克段于鄢》)――请以遗之:请求把君王的煮肉送给她。

  (2)左右以告。(《冯谖客孟尝君》)――手下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

  (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以何市而反:用收债的钱买什么回来?

  (4)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谏逐客书》)――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因为变法而富足,国家因为变法而强大。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陈情表》)――无以至今日:不能靠祖母活到今天;无以终馀年:不能靠我度过残年。

  (6)欲将以有为也。(《张中丞传后叙》)――打算留着这条命有所作为。

  二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在同句之中,而且就在“以”字之前,翻译时可直接将它作为“以”的宾语对待。这种情况也可看作是“以”的宾语为了强调而提前的形式。例如: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 大同》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 氓》)――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谏逐客书》)――用驱逐客卿的方式帮助敌国,用减少人才的行为使仇人获利。


γרҵ ʦ ԭ/Żݼ
() ˾ 150 / 150
Ӣ() Monica 150 / 150
ѧ() 150 / 150
ѧ() ֥ 150 / 150
ѧ(ר) ŷ 150 / 150
Ӣ(ר) Monica 150 / 150
ߵѧ(һ)(ר) 150 / 150
ߵѧ()(ר) ֥ 150 / 150
γ
-ѧ(ʷƾ)
ʦ
Monicaʦ
ר-ѧ
ŷʦ

ײͰרVIP/VIP++ģ)

ײƣ1Ŀ
2ǰ2
3ѧһα

׷1
2γ̽+μ+ƶ

ȵƼ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