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填筑注意事项
在路基填筑前,填方材料应每5000立方米以及在土质变化时取样,JTJ051-93标准方法进行一次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和击实试验;进行击实试验时,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土达到压实标准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用于填筑路基的各种主要填料,我方将在开工前,结合施工段选择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试验场进行压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现场压实试验应进行到有效地使该各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时应记录设备的类型、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实验结果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或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使用的依据。如压实达到规范的要求,该试验场地可作为路基的一部分,否则,我方将其恢复原状。
非机动车道施工中,每层填土的控制试验,除沿路线长度每200米取4处土样进行土密度试验外,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距路床面0~30厘米各层现场干密度取样试验,每1000平方米取样一次。
②距路床面30~80厘米各层现场干密度取样试验,每1000平方米取样一次。
③距路床面80~150厘米各层现场干密度取样试验,每1000平方米取样一次。
④距路床面150厘米各层现场干密度取样试验,按JTJ051-93之规定执行。
路基填挖工程接近完工时,应恢复和仔细检查道路中线、路基边缘及纵横断面在,在重要桩号及坡度变更处用水平仪复核高程,随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路基整修。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I碾压应做到各点均匀一致,不遗漏,不重复,每次当外侧后轮行至原内侧轮迹前,应跳过一个碾(即大摆轴)再碾压,以免轮迹重叠,造成一点重复受压,路幅全宽上受压不匀。
II两部以上碾子同时进行时,应互相配合,避免碾压时有遗漏之处。
III当初压一、二遍后,即应开始找补,在碾压每四遍以前完成全部找补工作。在碾压过程中对路型、高度和平整度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路型符合设计要求。
3)压路机的操作要领
(1)压路机行走速度均匀,不可太快,停车平缓,严禁紧急制动。
(2)振动压路机必须先行驶后起振、先停振后停驶。
(3)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现象或推移现象,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进行碾压。
(4)全幅宽度碾压顺序,自边向中间错轮碾压,后全轮一次完成中心线碾压。
(5)严禁压路机停留在未压实的路面上。
雨季施工
(1)雨季施工作好施工场地的排水,保持排水沟渠的畅通。
(2)雨季修筑慢车道作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实,表面应有2%~3%的横坡,并应整平。雨前和收工前将铺撒的松土压实完毕,不致积水。
(3)防水、排水
施工期间,保持场地始终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修建临时排水沟,以保证施工场地不积水和不受冲刷损坏等破坏。
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等处,亦不得污染自然水源和引起淤积或冲刷等
(4)压实检测
土料压实质量控制按设计压实干容重值控制。
采用环刀法测定压实度,每1000m2检测一次,每层取样数量,自检时沿纵向每20m取样一个,抽检时为自检量的1/3,且至少为3个。取样时,在压实厚度的下部1/3处取样,若下部1/3厚度不足环刀高度时,以环刀底面达下层顶面时环刀取满土样为准,并记录压实厚度。
每一层填筑层自检、抽检后,凡取样不合格的部位,进行补压或作局部处理,经复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下道工序。
碾压从路边开始逐渐向路中,并于全宽内顺序均匀压实,坑洼要随时填补平整,发现弹软现象,应进行翻晒或掺灰处理,路边碾压不到之处,要用人工夯实或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
不能上碾压部位,用重型履带机械压实,履带板错1/3,速度1~2档,排压至少4遍以上,如有特殊要求,应采取加固措施。
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每次错半轴。使用轮胎压路机,每次轮胎应重叠半轮,碾速不超过每分钟30m.
非机动车道填土要分层碾压,含水量要适度。过干应洒水翻拌均匀,各种压路机碾压遍数根据要求压实度而定,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土。
1)施工准备
对于土基,按规定进行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能在其上铺筑碎石层。若底基层或土基因开放交通而受到破坏,则应逐一进行找平,换填、碾压等处理,使其达到标准,逐一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测量
测量底基层或土基上恢复非机动车道边线。直线段每15~20米设一桩,平曲线段10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边缘外0.3~0.5米设指示桩,然后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边缘的设计高。
3)备料
(1)土的准备,应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集料中的超尺寸颗粒应予以筛除。应在预定采料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采集资料,对于粘性土,可视土质和机械能确定土是否需要过筛。
(2)碎石的准备,碎石宜选料场,集中堆放。根据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各种材料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4)运输和摊铺集料
(1)拌和下承层在堆料前应先洒水,使其表面化湿润。
(2)材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3)先将土运到路上;由远到近按计算的距离卸置时间不应过长。
(4)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材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
(5)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采用层铺法,将先运到路上的土料摊铺均匀后,再往路上运送石灰材料。
(6)在摊铺集料前,应先在未堆料的下承层上洒水,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再用平地机或其它合适的机具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表面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粒料应较湿润,必要时先洒少量水。种材料摊铺均匀后,宜先用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然后再运送并摊铺第二种材料。
5)拌和及洒水
(1)机械拌和时,应采用稳定土拌,用稳定土拌和机拌两遍以上,拌和深度应直到稳定层底。应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严禁在底部留有“素土”夹层,也应防止过多破坏(以1cm左右为宜)下承的表面,以免影响结合料的剂量以及底部的压实。
(2)用洒水车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干拌后的混合料上,洒水距离应长些,水车其洒出和另一端调头出都应超出拌和段2米以上,洒水车不应在正进行拌和的遗迹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防止局部水量过大。
(3)拌和机械紧跟在洒水车后面进行拌和。洒水及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水分宜略大于含水量1%~2%拌和完成标志是: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花面,没有粗细颗粒“窝”,且水分合适和均匀。
6)整形与碾压
(1)整形
①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先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平地机由外侧向内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
②由拖拉机、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1-2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③再用平地机如前述那样进行整形,并用上述机械再碾压一遍。
④对于局部低洼处,应用凿耙将其表层5厘米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补整平。再用平地机整形一次。
⑤每次整形都应按照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特别要注意接缝处的整平,接缝必须顺适平整。在整形过程中,必须禁任何车辆通行。初步整形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
(2)碾压
①整形后,当混合料处于含水量±1%时,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应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的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后轮压无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6-8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档为宜,以后用2档(2.0-2.5km/h)。在道路两侧,应多压2-3遍。
②严禁压路机在已经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面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③碾压过程中,石灰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蒸发得快,长工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它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7)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1)横缝,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拌和整平后,留5-8米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才。
(2)纵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横必须垂直相接。
8)养生及交通管理
(1)碾压完成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开始养生。采用洒水养生法。每天洒水的次数视气候条件而定,应始终保持表面潮湿或湿润。养生期7d.
(2)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本工程内容建立在合格的路基或底基层上。
1、材料
1)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适用于稳定碎石。但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级的水泥。优先使用低标号路用水泥。但应选用初凝时间较长(宜在3h以上)的水泥。
2)碎石
(1)、集料单个颗粒的粒径不宜超过31.5mm.上、下基层碎石集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应小于12%.
(2)、水泥稳定碎石用做基层时,对所用的碎石应预先筛分成4个不同粒径然后配合(严禁使用通料)。
(3)、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
3)石屑
石屑应坚硬、清洁、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强度,使用采石场轧制碎石中形成的石屑作集料时,过细的颗粒应予筛除。
4)粗砂
粗砂应由清洁、坚硬、具有足够强度、耐久性好的天然砂组成,不含团块、软质或片状颗粒及其他有害杂质。
5)水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
2、施工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我们采用流水作业方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特别是要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应做水泥稳定碎石的延迟时间对其强度影响的试验,以确定合适的延迟时间。
1)拌和与运输
(1)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应采用厂拌法。拌和设备应为自动计量的
强制式粒料拌和机。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力应相互匹配。不得采用多台产量小的拌和机提高生产力,每台拌和机应配备4个料斗并能按用自动配料。
(2)厂拌的设备及布置位置应在拌和前提交监理工程师并得批准后,方可进行设备安装、检修与调试,使拌和的混合料颗粒组成和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3)集中拌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
②含水量宜大于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小于值;
③不同粒径的碎石以及细集料(如石屑、砂)应隔离,分别堆放。
(4)运输混合料的车辆应根据需要配置并装置并装载均匀,及时将混合料运至现场。并做到以下几点:
①车辆必须均匀装载混合料,其高度不允许超过原车厢板50cm,严禁超载运输并及时将混合料运至现场。
②运输车辆在下承层上来往运输行驶时,其速度须控制在30km/h,以减少均匀碾压产生车辙。
③由于运输对下承层的任何破坏,由承包人负责返工修复,一切费用由承包人自负。
④当摊铺现场距拌和厂较远(大于1km)时,混合料在运输中应该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运至摊铺现场的混合料要尽快摊铺成型。
2)摊铺和整型
(1)混合料的摊铺应用人机配合进行摊铺,一次进行摊铺、碾压、并使混合料按规定的松铺厚度,均匀地摊铺在要求的宽度上。如下承层是稳定细粒土,应将下承层拉毛,再摊铺混合料。
(2)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含水量1.5%~1.0%,以补尝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3)混合料压实用12~15T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0mm;用18t~20t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0mm;每层小压实厚度为100mm.当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摊铺,先摊铺的一层应经过整形和压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至少应洒水养护7天并钻芯取样合格。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继续施工下一工序。
(4)在摊铺时应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应该铲除局部粗细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严禁使用贴补法找平,局部低洼处应翻松后填补新拌混事料再碾压。
(5)摊铺前应保证下一层高程、宽度、厚度等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碾压
(1)混合料的碾压程序应按试验路段确认的方法施工。
(2)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3)混合料成型后,压路机应及进在全范围内从低处向高处碾压。每个碾压面应与前个碾压面相重叠,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密实度为止。
(4)碾压时宜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已摊铺好的路段及时进行碾压,后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
(5)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不受破坏。
(6)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按试验路估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
4)接缝和“调头”的处理
摊铺时,应避免出现纵向工作缝,上、下层水稳基层纵向衔接处应错开20cm左右。同时,应减少横向工作缝。横向应采用表面垂直的平接缝,严禁采用斜接缝。
施工接缝和压路机“调头”,应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处理。工程质量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执行。
5)养生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应少于7天。养生方法采用麻袋覆盖,并在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潮湿状态。养生结束后,必须将覆盖物清除干净。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不能封闭时,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将车速限制在30km/h以下,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养生7天后,对已成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宜采用∮15cm电动取芯机取芯,试样应完整、密实。松散、不成型的路段应立即返工至合格后为止。
养生期结束后,应先清扫基层,待基层晾干后立即喷洒沥青封层油。
6)取样和试验
水泥稳定碎石应在施工现场每天进行一次或每2000㎡取样一次,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含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已完成的铺筑层上按《公路路基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进行压实度试验,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0㎡检查6次以上。基层应取钻件(路面芯样)检验其整体性。水泥稳定基层的龄期达7~10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钻件。对于所有试验结果,均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承包人自负。
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水稳基层干缩或温缩等原因引起的裂缝。一旦发生裂缝,必须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顶面采用玻璃纤维或其他材料进行贴封,以防止对沥青层产生反射裂缝。
来源:考试大-建筑工程类考试
责编:ljwzmznd 纠错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