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下浇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1) 水灰比。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同时也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若按强度确定的水灰比不能满足耐久性要求时, 则按耐久性确定水灰比,其水灰比应小于0.50。
( 2) 用水量。应选用适宜的水量。
( 3) 水泥用量。确定水泥用量时, 既要满足耐久性要求, 同时也应考虑施工方法的特殊性。, 考虑耐久性要求: 有抗渗性要求时, 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00 kg/m3; 有抗冻性要求时, 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30 kg/m3。第二, 考虑施工方法要求: 用混凝土泵输入时, 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00 kg/m3; 用泵压法和导管法施工时, 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70 kg/m3。
( 4) 砂率。在掺入水下不分散剂的混凝土中, 混凝土具有黏性、保水性, 即使砂率偏低, 混凝土仍具有不分散特性, 砂率一般为35%~40%。
( 5) 砂、石用量。砂、石用量用体积法计量。
4 水下混凝土常见事故之因与处理措施
4.1 剪球时卡管
原因: 塞球直径与导管直径差别太小, 剪球前由于砂浆或细石料渗入导管与球壁之间造成堵塞。处理方法: 用一定长度( 一般比漏斗长2 m 左右) 直径约为20 mm~25 mm 的钢筋捅塞球, 使混凝土下落; 或利用机械振动使混凝土下落, 以保证混凝土下落时导管回落到正常的埋管的位置。
4.2 混凝土不合格
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拌和不均匀, 使漏斗口处粗骨料相互挤压密实而堵塞漏斗口, 导致剪球后混凝土难以下落。处理方法: 斗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以控制在水下混凝土坍落度规范要求的高限为宜, 为确保剪球顺利, 可适当控制石料用量, 待剪球完成后再按正常配合比进行拌和。
4.3 灌注中途卡管
原因: 因机械故障( 如断电) 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 或者灌注时间过长, 部分混凝土已初凝使下落阻力增大而堵在导管内。处理方法: 已灌注混凝土厚度3 m 以内出现卡管又无法补救到继续灌注时,停止浇注, 拔出导管, 采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
4.4 埋管
原因: 导管埋深过大, 混凝土初凝使导管内外摩擦力增大。处理方法: 埋管深度不大于6 m, 且不小于1 m。为防止混凝土初凝, 除适当加缓凝剂外还应振动导管。
来源:考试大-建筑工程类考试责编:sf 纠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