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考试大 >> 建筑工程 >> 建筑周边 >> 行业视点 >> 文章内容

丹江口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调查与研究

来源:考试大  2010年1月6日   【考试大——我选择,我喜欢
  3.3对农业、农村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开发利用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工程建设,以沼气池为纽带,通过一池三改,以农村废弃物、污染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产生的沼气用于炊事、取暖、照明,沼渣、沼液可作为优质有机肥,形成良性循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投入,使农业生产和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
  3.3.1大力推广建设“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池为纽带,连接农户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物流和能流的有效循环利用,既节约能源,又美化环境,减少污染,实现居家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重点推广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新池型。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沼肥是一种速效性和迟效性兼有的有机肥,具有良好的增肥改土作用,据实验研究,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提供的沼渣相当于硫酸氨5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15kg.沼肥肥田,能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0.17%,含氮量增加0.04%,全磷增加0.014,全钾增加0.03%,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状态,增加土壤溶重。沼液富含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可用于农业灌溉及叶面喷施,发挥其“生物农药”的功效。
  3.3.2推广大中型畜牧养殖厂粪便污水综合处理技术。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氮、磷及COD等物质的含量,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同时注意加强对其弃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大中型沼气技术,通过对其自生废弃物的加工处理,生产维持其自身运转所需的水、热、光等能源。结合推广有机肥生产技术,生产大量的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多层次转化利用和良性循环,减少排放污染。
  3.4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
  3.4.1丹江口水库水源地的水土流失原因与自然地理特征密不可分,要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土壤岩性及植被情况,采取区别对待政策,搞好水土流失治理规划。
  3.4.2重点治理丹江口库区周围以及浅山丘陵区和水土流失较重区域,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为主,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人工造林,搞好小流域治理,因地制宜地采取坡面整治、沟道保护、护坡、绿化、整地等防治措施,修建塘坝、小型水库,搞好拦洪截留,在水库区搞好农田立体间套工程,调整作物布局,科学耕作,减少水土流失,进行基本农田建设和经济林的开发,建立生态高效农业区,遏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
  3.4.3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监测网络,加强对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研究,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3.5加大管理和执法力度
  要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教育等综合手段,减少破坏和危害环境的行为,使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对水源地农业环境的监测,在水源地设立监测网点,报考掌握水源地水体和农业面源的污染状况。建立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公布水源地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建立执法队严厉查处污染和破坏水源地环境的不法行为,确保水源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
  3.6切实加强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南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而项目建设是面源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的关键。根据水源地的生态条件、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在治理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时,要优先考虑以下七类项目的实施。
  3.6.1水源地农业环境监测站建设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的要求,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农业环境监测站,下设淅川、西峡、内乡、邓州四个县级监测分中心,37个水源地乡镇各建立取样监测网点,通过信息网络,对水源地农业环境进行报考监测。
  3.6.2农村能源环保工程建设
  农村能源环保工程的建设,是当前解决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面源污染问题的重大措施之一。
  3.6.2.1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根据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状况,通过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在淅川、西峡、内乡、邓州4县市区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是37个水源地乡镇的27.7万户居民。
  3.6.2.2秸秆气化示范工程建设
  根据当地秸秆资源丰富而又废弃浪费严重的现状,在西峡的8个乡镇,淅川县的11个乡镇,内乡的4个乡镇,建设秸秆气化站45个,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减轻污染度。
  3.6.2.3规模化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根据规模养殖小区发展现状,在淅川、西峡、内乡3县现有的180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小型沼气工程,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公害处理和效益化利用。
  3.6.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农业生产中投入品造成面源污染的现状,围绕蔬菜、小辣椒、果树、小麦、玉米、水稻等生产等,建立淅川、西峡、内乡3县和邓州市彭桥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通过科学耕作和栽培,实施无公害生产,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数量,减轻对耕地、水源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示范带动水源地农业走高效、无公害的良性发展轨道。
  3.6.4水源地4县市生物有机肥厂建设
  根据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在淅川、西峡、内乡、邓州4个县市各建设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厂,用生物有机肥逐步代替化肥,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滥施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3.6.5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根据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在淅川、西峡、内乡3县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检测,限制有毒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减少残留。
  3.6.6植被恢复建设
  根据水土流失现状,建设淅川60万亩荒坡薄地植被恢复、内乡5万亩荒坡植被恢复和邓州市彭桥镇1万亩废弃矿区的植被恢复项目,对荒坡薄地进行生态治理。
  3.6.7生态农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根据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的现状,按照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在淅川、西峡、内乡3县建设生态农业农民教育培训基地项目,增强农民生态观念和生态意识,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3.7重视和加强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的研究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仅涉及到整个农业环境、农业生产和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但由于其广泛性、分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使人们对它的危害认识不够,面源污染爆发力强,波及面广,作用时间长,危害性大,一旦出现,治理困难且难以恢复到原来状态,但与之相关的研究探索、防治理论都还很不够,缺乏完整的面源污染治理规划和行之有效地防治措施。当前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搞好对农田水、土壤、大气的报考监测分析,认识并掌握面源污染的发生规律,树立“发展生态农业、防治面源污染”的思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将面源污染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首都人民喝上纯净水。 来源:考试大-建筑工程类考试

责编:ljwzmznd 纠错

上一页 [1] [2]

 
网友跟贴

暂无跟贴,欢迎您发表意见

 
 
跟贴共0
笔 名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考试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