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关于散热器恒温阀近年以来,作为供暖系统节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散热器恒温阀受到广为关注并被大力进行推广。国内研制并应用始于70年代,北京建筑五金水暖器材工业公司科研室就曾推出过代7902型“采暖恒温阀”。至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应用甚广的如德国、丹麦等产品。按照国外产品样机,苏州市电器元件厂和北京市门头沟节能设备厂也分别研制开发出同类产品。国外和国内产品,都曾在北京地区的一些工程中应用过。
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散热器恒温阀确是一种能改善房间热舒适度和节约能源的构件。但其合理应用应考虑以下因素:
3.1 高阻力特性的恒温阀仅适合于双管式系统恒温阀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温控器波纹管内热敏介质的受热膨胀,驱使阀杆 位移使阀锥趋向关闭位置,位移量约为7mm,决定了它的高阻力特性。早期开发的7902型“采暖恒温阀”,局部阻力系数值为18,略大于普通截止阀;苏州WKQ1028型恒温闪的局部阻力系数值,DN15为56,DN20为102;DANFOSS公司恒温闪的局部阻力系数值,DNG15型约为48.6,DN20约为97.7,DN25约为142.2.
双管式系统每一组散热器都是相互并联的环路,如能在每组散热器均设置阻力相对较高的恒温阀,可增大散热器组的阻力,抵消并联环路之间的水力失调因素,有助于各组散热器之间的水力平衡。但是恒温阀在单管式系统中勉强应用则是不适当的,原因是: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单管系统应采用低阻力阀门。
(2)单管式系统设置恒温阀和跨越管后,由于分流作用散热器的散热量会有所减少,要增加散热器数量,与此种阀门昂贵的价格结合,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3)恒温阀与跨越管段的阻力匹配及合理的分流比,虽从理论上可以有所假设,但设计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还由于难以避免的运行因素,例如泥渣等造成的堵塞,在实际工程中常会发生。
3.2 要有较好的供热条件
目前国内普通住宅的集中供暖,大体上为以下3种状况:总体供热不足,难以达到供暖设计温度的较低标准,居住者要求提高室温,而不是因过热而进行调节;供暖状况较好,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垂直失调,由于居住者并不满足180的室温标准,室温稍高的房间也不会主动进行调节;总体供热充足但系统设计和配置不当使部分房间室温过高,就集中供暖的全局而言,此种状况并不多见。散热器恒温阀是通过阀门的开度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流量而改变散热量,它只能调节房间的过热量,而室温较低房间只能依赖于过热房间调节之后的间接被动效应。恒温阀除对总体供热过量的建筑能有调节作用外,对多数总体供热不足的建筑,并不必要。
3.3 要有较好的运行管理条件
即使应用于双管式系统,恒温阀的高阻力特性也是相对的,当散热器负荷较小时,较高的局部阻力系数形成的阻力值仍有限,能根据每一组散热器处的剩余水头对高阻阀逐一进行预调锁定,此预调锁定工作难以操作,而且当运行管理不善热媒水杂质较多时,较小的水流通道更易堵塞。
3.4 工程标准较高造价要能随
此种阀门的价格昂贵,每个约在100元以上,当受上述三项因素制约,难以得到明显的效益时,投资方势必要有所权衡取舍。
4、关于地板辐射供暖地板辐射供暖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供暖方式,目前逐渐在标准较高的住宅和其它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但在应用时应注意其 适应条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板表面平均温度的限制,即真正体现低温辐射的特征。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经常有人停留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宜为24~160.北京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技术措施》规定,人长期停留区域的地板表面平均温度不宜超过260.上述《设计技术措施》给出了计算地板表面平均温度tEP的近似公式:tEP=tN+9(q/100)0.909.
住宅是典型的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根据上述规定和计算式,可以得出以下数值:
目前,在许多地板辐射供暖工程中,一律采用相同间距的DN20mm供热管,并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水温的技术措施,此种带有 随意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按地板表面平均温度所限定的地板散热量,当地面层为水泥、陶瓷砖、水磨石或石料,室内设计温度tN=180,如果采用间距为300mm和DN20mm 供热管,平均水温应不超过400C,采用间距为300mm的DN15mm供热管,平均水温应不超过460C.
室内设计温度tN=200C时,只能采用间距为300mm的DN15mm供热管,平均水温应不超过420C.
而室内设计温度tN=220C时,只能采用间距为300mm的DN15mm供热管,平均水温应不超过350C.
所以,对供暖负荷较大的住宅北向房间,应验算地板表面平均温度所限定的地板散热量,是否能满足负荷的需要,尤其是在室内设计温度较高时更为突出。因此,国外许多较高标准的住宅,既设置了地板辐射供暖,又同时设置散热器。
在其它类型建筑中应用也在同样问题,例如笔者看到某地区新编的一种标准设计图集,推出用于大厅的两种管间距做法,并注明“标准工况”水湿为600/500、室温为180,瓷砖类地面管间距150mm的散热量为212W,管 间距200mm的散热量为193W,此两种做法的地板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35.80C和340C,均超过了人短期停留区域300C的限定。
上述图集也将两种管间距做法应用于游泳馆,并注明“标准工况”水湿为600/500、室温为280,管间距200mm的散热量为193W,此两种做法的地板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410C和400C,均超过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对游泳馆地面温度不应超过350C(且为加热管轴心处)的限定。
5、关于直燃吸收式冷温水机组选择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主要取决于工程的能源供应条件,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作集中空调的冷源,供暖应属于辅助或兼用功能,至于同时用作供应生活热水,尤其是生活热水用量较大时,则是一种不尽合理的扩展。
当空调的所需热量在机组供热能力范围之内或适当的加大高压发生器能满足时,兼用是合理的。当空调所需热量较大或还有较多散热器供暖系统所需热量时,按远大于供冷量的供热量来确定机组容量。显然是不合理的。
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供热方式,有两种基本体系:一种是仅通过高压发生器和换热器供热循环,主体完全“冬眠”,供回水温度为650/750,温差80,且允许供热水流量在50%~150%范围内变动,即供回水温差可增大到120C;另一种是整机供热循环,仅关闭冷却水循环系统,供回水温度为600C/55.80C,温差仅为4.20C,且由于换热面积的限制不允许减少供热水流量。
直燃型吸引式冷温水机组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供热,其性都不及使用相同燃料的普通热水锅炉。首先,其供水温度低,当用于散热器供暖系统时,散热器的散热量会大幅度降低;其次,即使在水温较低的条件下,其热效率也难以达到90%(一般为85%~88%);此外,由于供回水温差小而使循环水泵的功耗大,难以符合有关设计节能标准对水输送系数的限定。
因此,当冬季供热量需求远大于直燃型吸收式温水机组的供热能力时,应采用热水锅炉来补足,特别是用于散热器供暖系统的供热量,采用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或者是机组的高压发生器部分(即所谓“真空锅炉”),无论是投资费用还是运行费用,都是不合算的。
来源:考试大-建筑工程类考试
责编:ljwzmznd 纠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