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沟槽
3、1 一般规定
3.1.1 沟槽断面形式分为直壁沟槽、开放开挖沟槽和放坡与直壁相结合的复合沟槽三种类型。应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槽深、地下水位高低、土质情况、施工设备及季节影响因素选定。
3.1.2 槽底宽度应根据管道敷设、管两侧回填夯实及沟槽的排水要求确定,一般情况槽底小宽度可参照下表规定。
槽底小宽度表
管径De(mm) | 槽底宽度B(mm) |
150<De≤300 | ≥De+400 |
450≤De≤800 | ≥De+600 |
注:有支撑沟槽的支撑宽度未计入内
3、2 沟槽开挖
3.2.1 沟槽开挖时,应保证沟槽两侧土体稳定,以确保“管-土共同作用”条件。
3.2.2 沟槽开挖时,应严格控制槽底高程,不得超挖或扰动基面。
3.2.3 沟槽开挖时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槽底受水浸泡。
1 管道基础
4.0.1 管道基础采用垫层基础,其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一般土质较好地段,槽底只需铺一层砂垫层,其厚度为0.1m,对软土地基或槽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可采用150mm厚、颗粒尺寸为5-40mm的碎石或砾石砂铺筑,其上用50mm厚黄砂(中粗)垫层整平,基础宽度与槽底同宽。
4.0.2 基础应夯实紧密,表面平整。管道基础的接口部位应予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随即有相同材料填筑密实。
2 管道安装
5、1 管道安装
5.1.1 待用的管材应按产品标准逐支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不得使用,并应做好记号,另行处理。
5.1.2 管材现场应由人工搬运,搬运时应轻抬轻放。
5.1.3 下管前,凡规定须进行管道变形检测的断面的管材,应预先量出该断面管道的实际直径,并做出记号。
5.1.4 下管可用人工或起重机吊装进行。人工下管时,由地面人员将管材传递给沟槽内施工人员;对放坡开挖的沟槽也可用非金属绳索系住管身两端,保持管身平衡均匀溜放至沟槽内,严禁将管材由槽顶边滚入槽内;起重机下管吊装时,应用非金属绳索扣系住,不得串心吊装。
5.1.5 管材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装,安装应由下游往上游进行。
5.2 橡胶圈接口
5.2.1 接口前,应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
5.2.2 接口时,先将承口的内壁清理干净,并在承口内壁及插口橡胶圈上涂润滑剂(硅油),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
5.2.3 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进行:De400mm以下管道,先由一人用棉纱绳吊住被安装管道的插口,另一人用长撬棒斜插入基础,并抵住该管端部中心位置的横挡板,然后用力将该管缓缓插入原管的承口至预定位置;De500mm以上管道可由两台0.5吨的手扳葫芦将管材拉动就位,接口合拢时,管材两侧的手扳葫芦应同步拉动,使橡胶密封圈正确就位,不扭曲、不脱落。
5.2.4 为防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需采用稳管措施。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使管径大小而异。管道接口后,应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使其符合要求。
5.2.5 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以上的高度。管安装完毕尚未回土时,一旦遭到水泡,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来源:考试大-建筑工程类考试
责编:wql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