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考试大 >> 建筑工程 >> 建筑周边 >> 水利水电 >> 文章内容

浅析建筑排水小型污水处理

来源:考试大  2010年12月26日   【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

  摘要: 本文对小型污水处理的工艺选择、设计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引起重视和讨论。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综合利用日益被重视并受到法律、法规控制。建筑排水污染治理涵盖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居住小区排水治理,从生活排水至生产污水内容广泛,虽然在规模上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差距很大,但在排水水质上比城市污水要更为复杂。大多数建筑排水仍属于有机污染范畴。目前处理工艺以生化处理为主,日趋整体非标设备化、系列化,以便于专业生产制造,更有利于设计选用、安装运行和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法,即利用筛选、浮选、沉淀等措施除去污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但不能去除溶解的和胶体物质;化学祛:即利用化学药剂或电化学方法降低污染物浓度,主要用于混凝、中和、萃取、消毒等。水中污染物构成复杂时,不能完全达标排放,多用于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生物化学法,即在人工控制的边界条件下,利用细菌呼吸作用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较之化学法有效率高和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对于建筑排水,由于水质多属于有机污染,因此建筑排水污水处理,包括中水处理,广泛采用以生化处理为核心的工艺流程和成套设备。建筑排水处理量较小。一般水量多在100-1500m3/d,目前采用整体设备比较多,尤其大量埋地式设备更在某些地区和企业广泛采用。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如生产厂家综合实力参差不齐、设计人员专业水平限制、选用者盲从生搬硬套、运输和安装技术的限制、经费投人不合理等使一些处理设备或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应有作用,影响达标排放或污水净化回用的目的。这些不应发生的事故和继续存在的隐患,应引起充分的重视,以减少资源和经济上的浪费。

  生化处理的设计与实践实质上是用人工的方法,根据实践经验和参数,合理创造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充分适应和满足微生物通过生命活动完成有机物代谢的复杂过程。水中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以细菌为主。

  细菌生命活动特性有四个方面:

  1.营养需要:其生长繁殖需要碳、氢、氮、磷等成分和能量,所以要摄食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类;

  2.呼吸作用:细菌氧化各种有机物质,并从中获取能量。氧化过程绝大部分为去氢氧化,即把有机物中的氢脱去而放出适当的能量。此时,必须有相应的受氢体来接受脱出的氢,反应才能终完成。如果以游离的氧分子O2作为受氢体,反应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这种反应称为有氧氧化;如果是以分子氧以外的化合物作为受氢体,反应在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则称为无氧氧化;

  3.温度:大部分细菌生长适宜的温度在20℃~40℃之间,在限值内温度提高10℃,生长速率可提高一倍;

  4.酸碱度:大多数细菌适宜于pH值范围在6~8,而pH值4~10也能生存。

  微生物的这些特性应在确定工艺流程和工程设计中给以充分保证。在工程运行中如出现不正常时,也应从这些特性方面去检查、补充和完善。细菌靠胞外聚合物细纤维互相同织形成菌胶团,并进一步絮换形成絮体称为活性污泥,当菌胶团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密度较大的粘膜,称为生物膜,所以活性污泥与生物膜的基本形态仍是菌胶团。鉴于细菌的这些特性,不同水质的污水要求设计者应创造不同的边界条件以适应细菌特性达到有机物去除效率。 来源:考试大-建筑工程类考试

责编:wql 纠错

[1] [2] 下一页

 
网友跟贴

暂无跟贴,欢迎您发表意见

 
 
跟贴共0
笔 名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考试大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