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机电工程学习笔记

对闭环运行方式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

来源:233网校 2008年3月29日

  3、对原配电网进行改造的主要内容

  3.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由于该110KV变电站原有保护、远动均采用常规装置,不具备联网、与用户变通信等功能,故首先对变电站进行了综合自动化改造,全部采用微机型的远动系统和保护系统。改造后的系统具备完善的“四遥”功能和微机保护功能,并能与调度中心、上级配调中心、本级配调中心、客户端RTU/FTU等进行通信。

  该系统结构与功能同一般的微机化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3.2部分用户变电室改造由于该开发区配网自动化规划设计采用电缆环网方式,所涉及的企业用户变在配电自动化改造后均以二回35KV/10KV电缆出线,分别和上下二家企业的出线连成环网,出线均安装可以遥控的出线开关。

  在每企业的降压变加装DEP-900型FTU,并以光纤为信道连成环。在本区110千伏变电站配置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端信道环总端连入配电自动化系统SuperDMS-2100主站端。

  区内整个配电网采用手拉手环网方案,可以在线路故障时就近的断路器自动跳闸,动作时间短,不依赖主站,对系统无冲击,避免了开环系统需开关多次跳合判断故障而带来的弊端。

  改造后的环网一次网络典型结线方式如图1所示:

hspace=0

图1改造后的系统典型接线图

  3.3接地方式的改变及接地电阻值的选择系统改造后全部改为电缆出线,电容电流要比架空线路高得多,需要将原来的小电流接地方式改为经小电阻接地的大电流接地方式。系统在变电站10/35kV母线侧加装接地变压器,即成为中心点大电流接地即中性点经过小电阻接地系统。从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入手,尝试了多个中性点接地电阻值,对系统的稳态和瞬时两方面进行计算,并比较随之改变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值、单相接地故障健全相电压值及弧光接地过电压值、铁磁谐振过电压值等,然后按照运行规程和继电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计算考虑系统总电容电流、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工频过电压、继电保护配合及通信干扰限制等,将接地电阻阻值确定为5欧姆[2].

  3.4保护定值的调整系统接地方式改变及加装具备故障状态纵差保护功能的FTU后,对原110KV变电站内的35/10KV馈线、母线、主变压器、备自投各类保护定值均根据新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了调整,上级500KV变相应出线的保护定值也根据新的运行条件作了微调。

  3.5其它由于少数企业的供电原采用架空线路,这次统一改为排管电缆。此外,在小区内敷设了多模光纤的环网信道,既为配网自动化系统提供高速可靠的数字信道,又为远方抄表、MIS系统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等预留了通信手段。

  由于FTU及开关操作都必须有可靠的不间断电源,以保证在配电网一旦出现线路故障,导致保护动作、出线开关跳闸、故障电路全部停电或进行设备检修时,仍能提供FTU工作电源、通信系统工作电源和开关操作电源,故在各用户变配置了专用的小型220VDC高频开关式直流操作电源。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一级建造师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