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F422030-8】
[背景]
某节制闸单位工程共划分为上游连接段、闸室土建、消能防冲段、下游连接段、金属结构及交通桥、启闭机安装6个分部工程,其中闸室基础开挖中的左岸边墩基础开挖单元工程。
[问题]
请根据下表情况进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单位工程名称  | 
 某节制闸工程  | 
 单元 工程量  | 
 混凝土浇筑134.5m3  | |
| 
 分部工程名称  | 
 闸室土建  | 
 施工单位  | 
 某省水利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 |
|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 
 2号闸墩混凝土浇筑  | 
 评定日期  | 
 2004年7月10日  | |
| 
 项次  | 
 工序名称  | 
 工序质量等级  | ||
| 
 1  | 
 基础面或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 
 优良  | ||
| 
 2  | 
 模板  | 
 合格  | ||
| 
 3  | 
 ▲钢筋  | 
 优良  | ||
| 
 4  | 
 止水、伸缩缝和排水管安装  | 
 /  | ||
| 
 5  | 
 ▲混凝土浇筑  | 
 合格  | ||
| 
 工序的优良率  | 
    | |||
| 
 评定意见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
| 
    | 
    | |||
[答案与解析]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单位工程名称  | 
 某节制闸工程  | 
 单元工程量  | 
 混凝土浇筑134.5m3  | |
| 
 分部工程名称  | 
 闸室土建  | 
 施工单位  | 
 某省水利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 |
|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 
 2号闸墩混凝土浇筑  | 
 评定日期  | 
 2004年7月10日  | |
| 
 项次  | 
 工序名称  | 
 工序质量等级  | ||
| 
 1  | 
 基础面或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 
 优良  | ||
| 
 2  | 
 模板  | 
 合格  | ||
| 
 3  | 
 ▲钢筋  | 
 优良  | ||
| 
 4  | 
 止水、伸缩缝和排水管安装  | 
 /  | ||
| 
 5  | 
 ▲混凝土浇筑  | 
 合格  | ||
| 
 工序的优良率  | 
 50%  | |||
| 
 评定意见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
| 
 工序质量全部合格,主要工序——钢筋、混凝土浇筑两工序质量分别为优良和合格 根据上述工序评定结果得知,本单元工程中的模板工序质量等级为合格,钢筋工序质量等级为优良,基础面或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工序质量等级也为优良,但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尽管工序的优良率达到50%,但由于混凝土浇筑主要工序质量等级为合格,按照《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一)SDJ249.1—88,本单元工程质量等级只能评为合格。  | 
 合格  | |||
【案例1F422030-9】
[背景]
现对若干个水利工程大坝出现事故的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得知,产生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现将产生大坝事故的原因及其发生个数列于下表:
| 
 产生事故的原因  | 
 库岸滑坡  | 
 坝体严重裂缝  | 
 施工围堰漫水冲毁  | 
 泄洪建筑物空蚀破坏  | 
 防渗帷幕设计有误  | 
 消力池冲刷破坏  | 
| 
 大坝发生事故的个数  | 
 13  | 
 7  | 
 2  | 
 9  | 
 2  | 
 3  | 
(1)试绘制出事故排列图。
(2)分析大坝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与一般原因。
[答案与解析]
(1)首先将产生大坝事故各类原因按次数从多到少排列,然后计算所占的百分比和累计频率,见下表:
| 
 产生事故的原因  | 
 大坝发生事故的次数  | 
 占大坝发生事故总数的百分比(%)  | 
 累计频率(%)  | 
| 
 库岸滑坡  | 
 13  | 
 36.11  | 
 36.11  | 
| 
 泄洪建筑物空蚀破坏  | 
 9  | 
 25.00  | 
 61.11  | 
| 
 坝体严重裂缝  | 
 7  | 
 19.44  | 
 80.56  | 
| 
 消力池冲刷破坏  | 
 3  | 
 8.33  | 
 88.89  | 
| 
 防渗帷幕设计有误  | 
 2  | 
 5.56  | 
 94.45  | 
| 
 施工围堰漫水冲毁  | 
 2  | 
 5.56  | 
 100  | 
| 
 合计  | 
 36  | 
 100  | 
    | 

事故排列图
(2)累计频率在0%~80%,库岸滑坡、泄洪建筑物空蚀破坏、坝体严重裂缝是使这些水利工程大坝产生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累计频率在80%~90%之间,消力池冲刷破坏为次要原因;累计频率在90%~100%之间,防渗帷幕设计有误、施工围堰漫水冲毁为一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