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
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 2、系统理论
实务重点
(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2)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正式与非正式资源)。
实务特点
(1)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疾病医疗模式/心理模式);
(2)需要与问题的评估包括服务对象系统内容及相关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
(3)动态实务(评估是连续性的);
(4)纵横相交的实务取向。
3、生态系统理论
实务分析
框架
(1)“栖息地”(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2)“生存空间”指的是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实务内容 (1)生命周期;(2)人际关联;(3)能力:指个人与环境交流,有效掌控环境的
能力;(4)角色;(5)地位与栖息地:(6)适应力;(7)滋养环境。
实务切入
点
(1)从人们所在系统与其他不同系统进行切入;
(2)人具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
(3)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
(4)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
(5)将外部社会支持网络作为人们重要的环境资源进行建构;
(6)实务介入方向是多元的(家庭关系图、生态图等分析);
(7)社会资本建构和集体效能增进是重要的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4、优势视角
实务特点
(1)非疾病假设(创伤、痛苦中看到希望和转变);
(2)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发现和寻找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
(3)强调整合性干预服务。
实务重点
(1)个人、家庭等都有优点(内在和外在资源);
(2)创伤、疾病是伤害,也是机遇;
(3)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
(4)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免费领精品资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晓资料更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