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 社会工作者 >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

精品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

1.02MB 下载数:4835 第150批 更新时间:2025-05-09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图片1

    2025 年全国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

    中级法规优选 120 题

    考试资料由 233 网校整理提供(整理不易,请尊重版权)

    海量题库 扫码刷题 扫码拉你进备考群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图片2

    2025 年全国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

    中级法规优选 120 题

    考试资料由 233 网校整理提供(整理不易,请尊重版权)

    海量题库 扫码刷题 扫码拉你进备考群

    一、单选题(总 80 题)

    1.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列说法中,属于激发社会

    组织活力的举措是( )。

    A. 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可免登记直接成立

    B. 限期实现事业单位与政府行政主管机关真正脱钩

    C.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D. 所有依法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均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

    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提出了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

    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的政策原则。故答案选 C。

    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

    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 ) 水平。

    A. 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B. 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C. 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

    D. 公开化、透明化、多元化、体系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

    社会治理格局,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

    治理体制,并且提出了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故 A 选

    项正确。

    3.教育培训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

    设的意见》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提出了一些要求,下列哪个表述不属于这些要

    求()。

    A. 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B. 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

    C. 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D. 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教育培训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意见》就加强社会工作专

    业教育培训提出了以下 4点要求:(一)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二)切实加强社

    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 (三)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四)大力发展社会工作

    专业教育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图片3

    一、单选题(总 80 题)

    1.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列说法中,属于激发社会

    组织活力的举措是( )。

    A. 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可免登记直接成立

    B. 限期实现事业单位与政府行政主管机关真正脱钩

    C.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D. 所有依法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均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

    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提出了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

    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的政策原则。故答案选 C。

    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

    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 ) 水平。

    A. 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B. 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C. 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

    D. 公开化、透明化、多元化、体系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

    社会治理格局,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

    治理体制,并且提出了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故 A 选

    项正确。

    3.教育培训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

    设的意见》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提出了一些要求,下列哪个表述不属于这些要

    求()。

    A. 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B. 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

    C. 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D. 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教育培训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意见》就加强社会工作专

    业教育培训提出了以下 4点要求:(一)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二)切实加强社

    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 (三)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四)大力发展社会工作

    专业教育

    4.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社会救助制度坚持( )、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

    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A. 广覆盖

    B. 低水平

    C. 托底线

    D. 稳增长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统筹社会

    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保障困难群众

    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5.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关于某县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县人民政府可将 10%的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发放志愿者补贴

    B. 县人民政府可将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

    C. 县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企业在救灾中捐赠的定向捐款

    D. 县财政部门应依法对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自然灾害救助款物专款(物)专用,无偿使用。

    故 A错误。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应当用于受灾人员的紧急转移安置,基本生活救助,医疗

    救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的恢复重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的采购、储存

    和运输,以及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等项支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审计机

    关应当依法对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应急管理、

    财政等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应当予以配合。故 D错误。

    6.城市居民老韩一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全家无固定收入来源,老韩身体残疾无

    法工作,依靠妻子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当地街

    道办事处对老韩一家的家庭经济状况应当( )核查一次。

    A. 每月

    B. 每季度

    C. 每半年

    D. 每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C 选项正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对短期内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核查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

    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根据题干“老韩全家无固定收

    入来源,妻子外出打零工”的情形,属于“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情形”, 故 C选项正确。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图片4

    4.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社会救助制度坚持( )、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

    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A. 广覆盖

    B. 低水平

    C. 托底线

    D. 稳增长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统筹社会

    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保障困难群众

    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5.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关于某县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县人民政府可将 10%的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发放志愿者补贴

    B. 县人民政府可将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

    C. 县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企业在救灾中捐赠的定向捐款

    D. 县财政部门应依法对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自然灾害救助款物专款(物)专用,无偿使用。

    故 A错误。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应当用于受灾人员的紧急转移安置,基本生活救助,医疗

    救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的恢复重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的采购、储存

    和运输,以及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等项支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审计机

    关应当依法对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应急管理、

    财政等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应当予以配合。故 D错误。

    6.城市居民老韩一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全家无固定收入来源,老韩身体残疾无

    法工作,依靠妻子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当地街

    道办事处对老韩一家的家庭经济状况应当( )核查一次。

    A. 每月

    B. 每季度

    C. 每半年

    D. 每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C 选项正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对短期内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核查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

    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根据题干“老韩全家无固定收

    入来源,妻子外出打零工”的情形,属于“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情形”, 故 C选项正确。

    7.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指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拥有

    的全部( )收入和家庭财产。

    A. 可统计

    B. 可继承

    C. 可支配

    D. 可公开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家庭经济状况是指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产。

    家庭经济状况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家庭收入指共同生

    活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获得的全部现金及实物收入。

    8.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B. 申请人应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C. 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审核结果

    应当予以公示

    D. 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复核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住房困难标准和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住房价格水平等因素确定并公布。故 A错误。城镇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

    应当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经县

    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审核家庭住

    房状况并公示后,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优先给予保

    障。农村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故 BC错误。《公

    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

    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

    进行复核,并在 15个工作日内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故 D正确。

    9.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下列人员,可纳

    入特困人员救助或供养范围的是( )。

    A. 朱某,19周岁,无直系亲属,生活困难,以打零工为生

    B. 秦某,35周岁,四级肢体残疾,与父母相依为命,依靠父母工资生活

    C. 尤某,60周岁,丧偶,生活困难,唯一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

    D. 许某,67周岁,无亲无故,承包地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生活来源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D选项正确。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8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

    以下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

    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残疾等级为一、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图片5

    7.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指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拥有

    的全部( )收入和家庭财产。

    A. 可统计

    B. 可继承

    C. 可支配

    D. 可公开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家庭经济状况是指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产。

    家庭经济状况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家庭收入指共同生

    活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获得的全部现金及实物收入。

    8.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B. 申请人应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C. 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审核结果

    应当予以公示

    D. 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复核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住房困难标准和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住房价格水平等因素确定并公布。故 A错误。城镇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

    应当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经县

    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审核家庭住

    房状况并公示后,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优先给予保

    障。农村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故 BC错误。《公

    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

    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

    进行复核,并在 15个工作日内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故 D正确。

    9.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下列人员,可纳

    入特困人员救助或供养范围的是( )。

    A. 朱某,19周岁,无直系亲属,生活困难,以打零工为生

    B. 秦某,35周岁,四级肢体残疾,与父母相依为命,依靠父母工资生活

    C. 尤某,60周岁,丧偶,生活困难,唯一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

    D. 许某,67周岁,无亲无故,承包地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生活来源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D选项正确。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8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

    以下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

    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残疾等级为一、

    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

    视力残疾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该被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故“67周岁,无亲无故,承包地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生活来源”符合特困人员

    救助的范围。

    A 选项错误,“19周岁”不符合“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条

    件,“打零工为生”不符合“无劳动能力”的条件;

    B选项错误,“与服务相依为命,依靠父母工资生活”不符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

    务人”的条件

    C 选项错误,“唯一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不符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条

    件。

    10.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教育救助标准由(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救助对

    象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确定公布。

    A. 国务院民政部门

    B. 国务院 教育行政部门

    C.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D选项正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 教育救助标准,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救助对象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确

    定公布。

    11.村民甲,16周岁,孤儿,靠打零工为生,生活困难;村民乙,60周岁,老伴早年去世,

    生活困难,独子常年在外打工;村民丙,65周岁,孤身一人,无生活来源;村民丁,50周

    岁,重度残疾,无儿无女,与残疾妻子相依为命,夫妻均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根据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4人中符合享受特困供养条件的是

    ( )。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民发〔2021〕43号 第四条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老

    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乙,不符合条

    件)

    第五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劳动能力: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图片6

    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

    视力残疾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该被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故“67周岁,无亲无故,承包地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生活来源”符合特困人员

    救助的范围。

    A 选项错误,“19周岁”不符合“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条

    件,“打零工为生”不符合“无劳动能力”的条件;

    B选项错误,“与服务相依为命,依靠父母工资生活”不符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

    务人”的条件

    C 选项错误,“唯一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不符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条

    件。

    10.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教育救助标准由(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救助对

    象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确定公布。

    A. 国务院民政部门

    B. 国务院 教育行政部门

    C.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D选项正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 教育救助标准,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救助对象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确

    定公布。

    11.村民甲,16周岁,孤儿,靠打零工为生,生活困难;村民乙,60周岁,老伴早年去世,

    生活困难,独子常年在外打工;村民丙,65周岁,孤身一人,无生活来源;村民丁,50周

    岁,重度残疾,无儿无女,与残疾妻子相依为命,夫妻均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根据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4人中符合享受特困供养条件的是

    ( )。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民发〔2021〕43号 第四条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老

    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乙,不符合条

    件)

    第五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劳动能力:

    (一)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甲,16周岁,不符合条件)

    (三)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

    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故答案为 B丙、丁。

    12.根据《特困人员认定方法》,下列特困人员,可以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的是( )。

    A. 周某,65岁,走失后被宣告失踪

    B. 吴某,经康复训练后恢复了劳动能力

    C. 郑某,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

    D. 王某,考入某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第二十四条 特困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终止救助供养: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被宣告失踪;

    (二)具备或者恢复劳动能力;

    (三)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

    (四)收入和财产状况不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

    (五)法定义务人具有了履行义务能力或者新增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法定义务人;

    (六)自愿申请退出救助供养。

    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至 18周岁;年满 18周岁仍在接受义

    务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

    A 选项错误,被宣告失踪,故不能继续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B选项错误,恢复了劳动能力,故不能继续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C 选项错误,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的不能被认定为特困人员。

    13.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给予就业帮助。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就业救助的是()

    A. 费用减免

    B. 岗位补贴

    C. 培训补贴

    D. 发放失业保证金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选 D。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

    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等办法,给予

    就业救助。

    14.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设立经营性养老机构应当在()办理登记。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图片7

    (一)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甲,16周岁,不符合条件)

    (三)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

    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故答案为 B丙、丁。

    12.根据《特困人员认定方法》,下列特困人员,可以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的是( )。

    A. 周某,65岁,走失后被宣告失踪

    B. 吴某,经康复训练后恢复了劳动能力

    C. 郑某,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

    D. 王某,考入某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第二十四条 特困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终止救助供养: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被宣告失踪;

    (二)具备或者恢复劳动能力;

    (三)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

    (四)收入和财产状况不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

    (五)法定义务人具有了履行义务能力或者新增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法定义务人;

    (六)自愿申请退出救助供养。

    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至 18周岁;年满 18周岁仍在接受义

    务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

    A 选项错误,被宣告失踪,故不能继续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B选项错误,恢复了劳动能力,故不能继续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C 选项错误,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的不能被认定为特困人员。

    13.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给予就业帮助。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就业救助的是()

    A. 费用减免

    B. 岗位补贴

    C. 培训补贴

    D. 发放失业保证金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选 D。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

    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等办法,给予

    就业救助。

    14.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设立经营性养老机构应当在()办理登记。

    A.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B. 民政部门

    C.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D.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A 选项正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三条,设立公益性养老机构,应

    当依法办理相应的登记(民政部门)。设立经营性养老机构,应当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

    理登记。故 A 正确。

    1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 )的原则。

    A.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 感化为主、挽救为辅

    C. 教育为主、劳动为辅

    D. 劳动为主、惩罚为辅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

    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6.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未成年独生子女,属

    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是( )。

    A. 小吴,父亲病故,母亲四级智力残疾

    B. 小王,父亲服刑在押,母亲体弱多病

    C. 小赵,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三级精神残疾

    D. 小李、父亲强制隔离戒毒,母亲失去联系 3个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

    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

    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

    以上重残是指一级二级残疾或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重病由各地根据当地大病、地

    方病等实际情况确定;失联是指失去联系且未履行监护抚养责任 6 个月以上;服刑在押、

    强制隔离戒毒或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是指期限在 6个月以上;死亡是指自然

    死亡或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是指人民法院宣告失踪。

    A 选项正确,“父亲病故,母亲四级智力残疾”,符合“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

    重残(四级智力残疾)”条件;

    B选项错误,母亲不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

    自由”的情形;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图片8

    A.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B. 民政部门

    C.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D.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A 选项正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三条,设立公益性养老机构,应

    当依法办理相应的登记(民政部门)。设立经营性养老机构,应当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

    理登记。故 A 正确。

    1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 )的原则。

    A.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 感化为主、挽救为辅

    C. 教育为主、劳动为辅

    D. 劳动为主、惩罚为辅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

    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6.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未成年独生子女,属

    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是( )。

    A. 小吴,父亲病故,母亲四级智力残疾

    B. 小王,父亲服刑在押,母亲体弱多病

    C. 小赵,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三级精神残疾

    D. 小李、父亲强制隔离戒毒,母亲失去联系 3个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

    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

    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

    以上重残是指一级二级残疾或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重病由各地根据当地大病、地

    方病等实际情况确定;失联是指失去联系且未履行监护抚养责任 6 个月以上;服刑在押、

    强制隔离戒毒或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是指期限在 6个月以上;死亡是指自然

    死亡或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是指人民法院宣告失踪。

    A 选项正确,“父亲病故,母亲四级智力残疾”,符合“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

    重残(四级智力残疾)”条件;

    B选项错误,母亲不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

    自由”的情形;

    C 选项错误,父亲不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

    自由”的情形;

    D选项错误,母亲不符合“失去联系且未履行监护抚养责任 6 个月以上”的失联条件。

    17.某县拟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根据《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管理规定》,该

    救助站应设立在( )。

    A. 县民政局

    B. 县司法局

    C. 县人民法院

    D. 县残疾人联合会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是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的协调服务机构。

    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设在同级残联。故 D选项正确。

    18.女职工李某与小强相恋,双方分手后,小强对李某进行骚扰、纠缠并散布李某隐私

    和个人信息,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李某可以向(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A. 公安机关

    B. 人民法院

    C. 民政局

    D. 妇女联合会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B 选项正确。妇女权益保障法扩大了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

    申请主体范围,明确规定,禁止以恋爱、交友为由或者在终止恋爱关系、离婚之后,纠

    缠、骚扰妇女,泄露、传播妇女隐私和个人信息。妇女遭受上述侵害或者面临上述侵害

    现实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ACD均为干扰选项。

    19.根据《民法典》,一方受胁迫缔结的婚姻,可以请求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人是( )。

    A. 双方当事人

    B. 双方当事人的近亲属

    C. 受胁迫的一方

    D. 受胁迫一方的近亲属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C 选项正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 1052 条,因胁迫而缔结的婚姻属于

    可撤销婚姻,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故 C正确。

    20.根据《民法典》,下列亲属,属于近亲属的是( )

    A. 孙女

    B. 叔叔

  • 2025社工《中级法规》优选120题.pdf-图片9

    C 选项错误,父亲不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

    自由”的情形;

    D选项错误,母亲不符合“失去联系且未履行监护抚养责任 6 个月以上”的失联条件。

    17.某县拟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根据《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管理规定》,该

    救助站应设立在( )。

    A. 县民政局

    B. 县司法局

    C. 县人民法院

    D. 县残疾人联合会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是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的协调服务机构。

    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设在同级残联。故 D选项正确。

    18.女职工李某与小强相恋,双方分手后,小强对李某进行骚扰、纠缠并散布李某隐私

    和个人信息,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李某可以向(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A. 公安机关

    B. 人民法院

    C. 民政局

    D. 妇女联合会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B 选项正确。妇女权益保障法扩大了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

    申请主体范围,明确规定,禁止以恋爱、交友为由或者在终止恋爱关系、离婚之后,纠

    缠、骚扰妇女,泄露、传播妇女隐私和个人信息。妇女遭受上述侵害或者面临上述侵害

    现实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ACD均为干扰选项。

    19.根据《民法典》,一方受胁迫缔结的婚姻,可以请求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人是( )。

    A. 双方当事人

    B. 双方当事人的近亲属

    C. 受胁迫的一方

    D. 受胁迫一方的近亲属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C 选项正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 1052 条,因胁迫而缔结的婚姻属于

    可撤销婚姻,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故 C正确。

    20.根据《民法典》,下列亲属,属于近亲属的是( )

    A. 孙女

    B. 叔叔

    C. 外甥

    D. 岳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A 选项正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

    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故 A 正

    确。

    21.根据《民法典》,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须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

    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法()

    A. 变更监护人

    B. 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

    C. 由有抚养义务的人抚养

    D. 由有抚养义务的人收养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六条 监护人送养孤儿的,应当征得有抚养义务的

    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本

    法第一编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22.根据《民法典》,收养关系成立的必经程序是( )。

    A. 订立收养协议

    B. 办理收养公证

    C. 办理收养登记

    D. 办理户口登记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办理收养登记是收养关系成立的必经程序。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故

    C 选项正确。

    23.根据《民法典》,下列关于口头遗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口头遗嘱可以撤销公证遗嘱

    B. 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C. 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口头遗嘱有效

    D.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口头遗嘱的见证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24.根据《民法典》,下列关于遗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且遗嘱必须是遗赠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B. 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遗产的有关部分应按法定继承办理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