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模拟试题 > 初级综合能力模拟试题

2014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全真模拟题及答案(2)

来源:233网校 2014-04-30 00:00:00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在国际社会,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
2.【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者要对各种各样的人开展工作,要同他们合作处理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而要真正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怎样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才能真正帮他们之所需。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去理解服务对象的文化,具有文化能力。由于社会工作常常要面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而这些群体因为长期处于困难和弱势地位而形成自己特殊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社会工作要有较强的文化能力,或者说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
3.【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主要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社会工作不但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强调不尽合理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会造成社会问题,因而要通过改变环境、完善制度来解决问题。所以,社会工作可以从更深层次上发挥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4.【答案】C
【解析】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有三种社会工作: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其中,行政性社会工作是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有的面向全社会(如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老人福利和儿童福利工作),有的面向本单位成员(如企事业单位中工会救济和帮助困难职工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由国家正式人员专门承担的助人解困的活动,工作人员较少受过助人方面的专业训练,所以它是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5.【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是复杂的帮助有困难的人及群体的活动,与一般助人活动相比,它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①职业助人活动;②注重专业价值;③强调专业方法;④注重实践;⑤双方合作;⑥多方协同。
6.【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之中”,认为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在现代社会,社会环境应该为人的正常生活、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而个人则有责任发挥自已的能力经营自己的生活并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样,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适应就是社会工作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7.【答案】D
【解析】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之一,在这里,尊重的含义不仅在于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还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更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8.【答案】B
【解析】在社会工作中,接纳不等于认同.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也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大众的统一的服务态度,是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的重要前提。对服务对象而言,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专业服务。
9.【答案】D
【解析】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行为公式是B=f(P•E),其中,B代表行为,P代表人,E代表环境。
10.【答案】A
【解析】在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模式中,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会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待人处事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做事权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倾向。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力管教小庆的学习,长期的疏于管教导致了小庆自制能力差,迷上网络游戏。
11.【答案】D
【解析】家庭成员问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便构成了冲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冲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也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酷、爱撒谎的性格特征,大多数有激烈的反抗性,出现反社会的倾向。
12.【答案】B
【解析】莫瑞把需要分为两大类: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对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等的几种需要;第二需要,又称心因性需要。其中,心因性需要包括两小类:一类是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如条理、构造、守恒、获得等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如成就、优于他人、避免失败等需要);另一类则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包括使人们结合起来的需要(如尊重、归属、援助等需要)及使人们分裂的需要(如排斥、侵犯、防卫、统治等需要)。
13.【答案】A
【解析】行为适应性标准是划分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常用的一个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当的,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
14.【答案】B
【解析】危机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危机发生;②危机应对;③解决危机;④恢复期。其中,危机应对是指在危机出现后,服务对象就会寻找其他的途径和方法解决面临的困难。
15.【答案】A
【解析】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教养模式。家庭教养模式的影响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其中,横向影响主要关注家庭成员间互动如何影响个体的成长与发育,属于微观层面。小明的奶奶平时与小明很少交流,以至于他觉得在家没意思而偷偷出去玩耍,这正是家庭成员中缺乏互动的表现和带来的后果。
16.【答案】B
【解析】学龄前阶段为3~6岁,这一阶段的生理特征是智力发展迅速,儿童活动范围扩大;在心理方面,工作和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在社会性发展方面也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7.【答案】B
【解析】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
18.【答案】B
【解析】放松练习是行为治疗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治疗技术之一,要求服务对象通过身体的放松舒缓生理和心理的紧张。最常见的是一种渐进式紧张——松弛放松法,即首先要求服务对象保持某部位肌肉的紧张;接着放松这部位的肌肉,通过紧张和放松不同部位的肌肉,逐渐学会放松整个身体。
19.【答案】A
【解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包括: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其中,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地成长。
20.【答案】A
【解析】成长小组的工作旨在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小组的焦点在于个人的成长和正向改变。
21.【答案】A
【解析】社会目标模式是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
22.【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的最后阶段,应帮助组员向其家人、社区或周围其他人寻求支持,以维持在组员身上已经产生的变化。
23.【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者与组员沟通的技巧包括:①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②专注与倾听;③积极回应;④适当自我表露;⑤对信息进行磋商;⑥适当帮助梳理;⑦及时进行小结。其中,积极回应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组员发言之后,要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向发言者表达对其发言的高度重视,认真了解和把握发言者的用意与感受,并伴以积极的回应。可以通过复述组员讲述的内容,让发言者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重视。
24.【答案】C
【解析】美国著名社区工作专家罗夫曼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其中,任务目标是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满足社区需要,达到一定的社会福利目标等,如修桥铺路、安置无家可归者、解决社区环境污染问题等。
25.【答案】D
【解析】社区教育主要解决的是居民对社区资源不熟悉、社区认同感不强的问题。地区发展模式较多在一些新建的居民区开展,新搬来的居民常常对社区的商业网点、学校、医院、社会服务机构不熟悉,社会工作者通过绘制社区地图,印发宣传单等方式,为居民提供现有的社会服务资料,告知居民社区资源的分布。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小组课程,教授一些居民如何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生活。居民骨干的培养是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一般会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内容包括领导策略、行政管理方法、动员居民的技巧等。
26.【答案】B
【解析】讨论段落结束时,讨论主题被岔开时,变换主题时,组员的发言过长时,组员的发言过于复杂或宽泛时,组员意见对立或争执很久时,组员的发言声音过小时;组员在发言中语言出现障碍时。社会工作者的摘要发言一定要简要明晰,在摘要后应该征求发言组员的意见,以确认自己摘要的正确性。
27.【答案】B
【解析】小组治疗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治疗或社会康复模式,也称小组的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具有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小组治疗模式吸引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行为失范的人群或有特定问题的人群,如医院的病人、吸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
28.【答案】D
【解析】创新策划的主要过程是:认识特殊问题或状态一列出清楚的目标一收集其他机构创新的方法一提高资讯给机构的决策者思考一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阻力一,选择理想的方法一发展计划用作评估和拓展。
29.【答案】C
【解析】企业愿意将钱财和实物捐给公益事业,认为这个过程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和新的顾客,让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优势。企业老板一旦确定捐款能使其获得最基本的收益时,则较容易成为捐款者,因为市场营销式的捐款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并使人们对捐款企业产生信任感。
30.【答案】A
【解析】在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群团组织包括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工会、老龄工作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和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属于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
31.【答案】C
【解析】社会服务机构的协调活动可分为:①程序性协调,指在制订机构的活动计划时,对不同部门、人员的相关活动在时间、过程方面的合理搭配,使服务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实现互助支持、互助配合,这种强调是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②工作性协调,指在服务进行过程中,领导者去具体地联系、调节各方面的行动,以使它们互相配合的活动。
32.【答案】A
【解析】社会服务方案策划是运用理性的方法,通过清楚了解服务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发展方向从而确立服务目标,并从多个服务工作方案中选取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然后根据社会需要而分配和动员资源,在推行服务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服务的运作过程。
33.【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社会工作督导的类型有四种,即师徒式督导、训练式督导、咨询式督导、管理式督导。其中,在训练式督导中,被督导者被认为是学生或受教育者,在具体实务服务中,督导者负责部分工作。训练式督导同师徒式督导较为一致的是也强调学习过程,焦点集中在一般议题上,但在专业方面,督导者承担更多责任。
34.【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的过程,它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①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②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③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35.【答案】A
【解析】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各有不同,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也有以利他和社会为中心的动机。以利他和社会为中心的动机包括:①希望帮助别人,希望世界变好;②以行动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心;③喜欢认识不同年龄层的新朋友,参与一些活动,扩大社会接触面;④受亲人、朋友、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而参与服务;⑤基于宗教信仰,为人服务的理念;⑥想尽一点社会责任;⑦对社会不满,想以行动尽力谋求改变。
36.【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督导者必须成为服务对象与被督导者之间,被督导者与社会服务机构之间,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缓冲器,其任务包括:①处理服务对象申述;②接受那些不满被督导者的决策而要求与更高层级谈话的服务对象的申请;③保护被督导者使其不必处理服务对象对其错误决策的强烈情绪;④保护被督导者使其不必承受行政管理者不合理的工作量标准而产生的负担等。
37.【答案】B
【解析】安全需要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解除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
38.【答案】D
【解析】社区工作启动阶段的行动方针是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居民带头人、巩固社区居民的参与。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和发现社区居民中的带头人,并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参与社区事务意义的认识;确定工作目标的优先次序,加强社区中的互助合作气氛。
39.【答案】D
【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①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归属于某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得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②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40.【答案】C
【解析】“在社区照顾”是指将一些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并向其提供服务,即有需要及依赖外来照顾的脆弱人士,在社区内的小型服务单位或住所中获得专业人员的照顾。“在社区照顾”的核心是照顾服务的“非机构化”,将照顾者放回社区内进行照顾,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协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
41.【答案】A
【解析】团结邻里主要是针对社区中部分邻里关系不良而采取的策略。社会工作者一般会组织多元化的活动鼓励居民参与,推动建立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通过兴趣小组让一些兴趣相同但关系不良的社区邻里加入进来,让他们能够交流起来。社会工作者也会建立基层联络网,加强邻里间的沟通,实现邻里关系的改善,例如,通过定期举办楼门(单元)居民小组会议,讨论楼道公共空间的使用和保洁,解决楼道杂物堆放、无人打扫的问题,制订和宣传“楼门(单元)文明公约”,培养居民爱护和维护公共空间的意识。
42.【答案】B
【解析】由于地区发展模式注重居民参与,并强调参与者的自立、自助和成长。因此,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的角色是:①使能者,帮助居民表达对社区问题的诉求和意见,鼓励和协助居民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人际关系,促进共同目标的产生,促成共同目标的实现;②教育者,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培训,帮助居民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组织技巧,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和自助互助的精神;③中介者,协调各方面的社区团体和个人,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调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的问题。
43.【答案】D
【解析】“对社区照顾”更加明确地指出了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主要包括日间医院、日间护理中心、家务助理、康复护士、多元化的老人社区服务中一b、暂托服务、关怀访问及定期的电话慰问等。这些服务的足够提供,才能扶助社区人士把需要照顾的人留在社区里生活。
44.【答案】C
【解析】地区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有:①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②注意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③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④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45.【答案】D
【解析】比较性需要的产生是基于与某种事物所作的比较。如一些居民获得了服务,但另一些相类似的人却没有得到同样的服务,后者知道了这些情况便会产生新的需要。这种与其他个人和社区比较而产生的需要称为比较性需要。比较性需要可以由居民提出,也可由专家提出。
46.【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是处理人的问题的工作,涉及人与人的沟通和互动行为,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包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换位思考),建立积极和良性的沟通交流关系,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彼此分享和相互帮助。
47.【答案】B
【解析】训练的范畴应该兼顾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认知层面是指对资料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情感层面是指对团体和组织的归属感以及对公民权利的认同,行为层面指的则是人际关系技巧和组织技巧的运用。
48.【答案】B
【解析】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被视为自己人,研究者依托研究对象的视角把握资料,研究注重过程,理论往往是研究结果的提炼产品,研究者通过观察、访问等非控制性的、自然的手法收集非数量的资料,其资料具有整体性,其结果只反映对象的情况而不具有一般性和可推论性。
49.【答案】A
【解析】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其中,专业社会工作是指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50.【答案】B
【解析】问卷调查中,问卷的封面信,旨在说明调查者的身份、研究目的和内容、对象选择方法、保密原则,并署明研究机构。
51.【答案】C
【解析】需要评估和方案规划过程主要包括进行志愿者评估、机构本身评估和服务对象需要评估。志愿者评估主要是针对其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评估。组织评估一方面要评估志愿服务给组织带来的利益,如以降低成本,获得额外的专业支持(如医生、护士、律师志愿者)、与社区有更良好的接触和联系、让服务对象获得更多利益和帮助等;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风险因素,如机构对志愿者的约束力不强,志愿者的可靠程度不一样,需要付出额外时间和精力对志愿者进行督导等。服务对象的评估主要看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的接纳程度,以及对志愿者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的要求。
52.【答案】B
【解析】教育性督导的内容之一为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例如当被督导者不太熟悉老年人服务时,督导者要告诉他老年人面临老化时期价值态度会转换,要发展更乐观的态度,将那些鄙视、厌恶、绝望等负面印象转化成能表达老年人的优点和自我价值的陈述。
53.【答案】C
【解析】问题是问卷的核心所在,有态度、行为和状态三种类型。
54.【答案】A
【解析】定量研究适用于研究问题已有大量资料、资料收集相对容易、需要探讨变量关系、宏观层面的大规模的调查与预测等场合。如社会工作研究者可以根据既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资料,剖析贫穷形成的原因,为政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提供依据;社会工作研究者也可以收集居民的社区需要,从而确定社区工作项目的切入点。
55.【答案】B
【解析】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享有财产所有权,即老年人作为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56.【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康复总体方针是:①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②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③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④发展符合康复要求的科学技术,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57.【答案】B
【解析】社会政策坚持福利性的原则。所谓“福利性原则”是指与商业性运行原则相对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不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尤其是贫弱群体的特殊需要去分配财富和提供服务。社会政策的运行原则是,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和其他各种公共资源向公民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政府向公民提供的这些服务之所以被称为“社会服务”,主要是由于其服务的性质和过程坚持了福利性的原则,不是按照市场的价值等价交换,而是以社会关照、社会补偿等原则为基础。
58.【答案】C
【解析】继承权,即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的遗产的权利。其他继承人在协商分割被继承人遗产时忽视或根本不考虑老人的继承权利,或者分配后不予给付使老人的继承权利落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59.【答案】B
【解析】妇女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如下规定。
①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剥夺或者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
②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老年妇女;禁止拐卖、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并做好善后工作;禁止卖淫、嫖娼,禁止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或者雇用、容留妇女与他人进行猥亵活动。
③妇女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广告、商标、展览橱窗、书报、杂志等形式使用妇女肖像。
④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
60.【答案】D
【解析】《劳动法》规定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解除可:①协商解除,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②法定解除,其形式有即时辞职、预告辞职、即时辞退、预告辞退、经济性裁员五种情形。

相关阅读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